《初代奥特曼》深度解析(圆谷制片厂童年的)

《初代奥特曼》深度解析(圆谷制片厂童年的)(1)

作者:煌言/Anitama 封面来源:《奥特曼》

【本周的奥特系列通鉴・初代奥特曼篇】

第三回 圆谷制片厂童年的“幻之企划”

《初代奥特曼》这一作品的基本简介或描述,站在今人的视角正常说法大致会是,最初的奥特曼、系列第一作,诸如此类。不过现在要讲述历史的细部过程,开头必须强调一点便是,站在历史的角度去看历史。这样才有前提条件,去理解历史人物的想法,历史事件的逻辑关系。

首先第一点,当时当然没有系列的概念,不可能一开始预定目标就是打造成现在这样延续几十年的长寿品牌。其次,甚至企划作为一个纯粹的单独作品,在连“奥特曼”这个关键词和雏形路线都还没确立之前,基本要点是什么?这个企划项目应该这样描述:《奥特Q》的后番组,就是接档《奥特Q》的电视节目。

那么把《奥特Q》这一作品的关联时间线再明确一遍吧。1963年4月圆谷特技制片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注册成功,同年6月东京放送电视台(TBS)勾搭上圆谷特技制片厂,开始商议电视影视剧的新作企划。1964年1月圆谷英二轻率下单,购买了美国奥克斯贝里公司生产的当时最新锐型号光学合成机,但因付不出巨款最终决定本机由TBS购买。同年6月光学合成机到货,8月份新作企划《失衡》正式通过,9月正式开机,10月改名《奥特Q》同时路线变更。

《奥特Q》全28本,采用先制作完再开始放送的体制,在日本属于异端的情况。制作进度大致是,1964年12月为止年内杀青8本,1965年4月初时完成进度在第一季度全13本。往后第二季度的份,1965年6月底7月初进度在第19本,9月底10月初进度在第25本,12月现场全部杀青。1966年1月最初的星期日开播,制作前线最后2本的后期作业,实际持续到1月底2月初。

“《奥特Q》的后番组”这个企划项目,早在《奥特Q》本身开播前大半年,最晚不晚于1965年5月,在圆谷特技制片厂总经理兼实质制片人的市川利明主导下,已经要求企划室长金城哲夫开始了。5月份为止,《奥特Q》制作进程才到第16本和第17本之间,刚过半不久连开播放什么时段什么档都还没定,TBS方面自是不急于后续事项。但是圆谷特技制片厂不能轻易安于现状,只等人家主动找上门来,而必须自己有所行动。

原因第一,圆谷特技制片厂本来就是新成立的小型制片厂,跟TBS这样的业界大佬完全没得比。对方不仅是电视台,而且是在京核心局,持有全国范围的联播网。圆谷特技制片厂必须积极主动推销自己,已经谈成功了一个《奥特Q》,实质从经营角度上来说意味着,好不容易获得了一个放送档。从单纯的观众视角来说重要的可能只是片子本身,而从行业内角度来说,拿下一个档远比拿下什么单独的片子要意义重大,因此已经获得的档决不能轻易放手要尽量延续下去。

原因第二,圆谷特技制片厂不是普通的制片厂。出发点是唯一的特技监督圆谷英二,因此本来专门从事制作对特殊技术有高度需求的影像,当时的企业名里也还含有“特技”=特殊技术。这样的作品太花时间,企划和制作的周期都太长,前面一个《奥特Q》都折腾了这么久。TBS对制作前线缺乏了解,但圆谷特技制片厂自己懂。《奥特Q》本身只够放送半年,如果等放送事项都定下来了甚至开播了,再开始从头考虑下一作会很紧张。英二老爹当时虽然坐总裁位置上,但不是实质经营者,他没能力全面考虑到这些经营方面的事,可市川总经理得心里有数。

来打个比方,把圆谷制片厂当成个大活人来看,从1948年设立圆谷研究所开始看。1963年圆谷研究所变成圆谷制片厂称为完成义务教育,1970年英二老爹逝世后称为彻底成年,或是走上社会。人就像细胞一样,也是有分化的,同时这样的长寿企业也像人一样。或者比方成像一棵树一样,长出来先只有树干,然后才伸出枝干,再到有枝叶。说起一个著名人物,说他是干什么干什么的,这是一种既定印象,说的是分化已经结束之后的模样。

至于分化之前童年是什么样子,那在特性展露出来之前,也看起来和普通孩子差不多。童年是丰富多彩的,那时候未来也是可能性无限大的。就像今天说起圆谷制片厂,一般印象无非就是奥特曼和奥特曼以及奥特曼,就算能想到别的也基本都是上一个时代的遗物。但返回去看圆谷制片厂成年之前,奥特曼这个系列概念还不存在,甚至使得圆谷制片厂被打上标签的《奥特曼》本身出现之前,那也照样是丰富多彩未来无限大。

“《奥特Q》的后番组”这不是个单一的企划,尤其在1963年到1966年这段期间,圆谷特技制片厂内部的主动企划像开花一样,当然其中实现了的只是极少数。那时候的企划是自由发散没有限定的,题材、对象观众、电视台、放送时段、赞助商,等等一切前提要求几乎没有,“下一作奥特曼是什么?”这种感觉的限制框也自是不存在。本来《奥特Q》《奥特曼》《奥特赛文》3作的原形,也都是完全不同路线的企划,最后形成都带“奥特”的字眼是结果不是前提。

企划室长小金的脑子是个发散脑,除去带奥特字眼的3作以及只存留在纸面上的众多企划发想,同时期实现的也有《快兽布斯卡》《万能杰克号》《怪奇大作战》等变幻多端的路线。小金走了老爹死了之后,《归来的奥特曼》《镜子人》《詹伯A》这些的原案,也都是从他抽屉里翻出来留给圆谷制片厂的遗产。这种异想天开的发散脑,正是老爹当年看中小金把他送去培养的核心理由,因为特殊技术的本质当初也是可能性无限大的。

在《奥特曼》临诞生前圆谷特技制片厂内部的众多企划,如果光要研究这个也会足够开另一个专题连载十几篇了,所以就仅在今天简要提提。首先,预定与TBS合作的企划,数量就至少达到两位数。其中还有预定让圆谷一任制片人而不仅仅是监督的电视剧,是可以窥见后来70年代,一哥的经营者和制片人才能绽放的铺垫之一。

预定的脚本家,《奥特Q》以来参加的金城哲夫、山田正弘、山浦弘靖等都在,还有后来第二期奥特系列的脚本家石堂淑朗,如果实现则实质会在60年代中期就参加圆谷制片厂作品。预定监督也当然有《奥特Q》的几个TBS演出家,圆谷一、中川晴之助、饭岛敏宏等。预定演员中还有出现二瓶正也的名字,后来出演《奥特曼》中科学特搜队的井手队员。当然总人数远不止这么点,以上只举与奥特系列有直接关联的人名。

有一般电视剧的企划,也有明显要多用特殊技术的企划,有些是除了名字其他信息都没留下来的企划,如《宇宙太郎》《怪球X出现》之类。甚至还有与黑泽明合作的大型企划,等于是东宝、TBS、圆谷制片厂、黑泽制片厂,四方联动的企划。这是因为当时圆谷制片厂的法定代表人是柴山胖,东宝砧摄影所的所长,他同时也是1959年黑泽明的黑泽制片厂设立时的创始人之一。

圆谷一在TBS而圆谷臯在富士电视台,最早与富士电视台的企划《WoO》碰壁了,但圆谷特技制片厂其他与富士电视台合作的企划也不少。这边预定富士电视台一方的制片人自然就是圆谷臯,圆谷制片厂一方的制片人仍是市川。预定脚本家除了小金外,有当时在电视剧界很活跃的宫田达男,是后来在《奥特曼》有客串执笔1本的脚本家,同理总人数也远不止这么点。

与富士电视台的合作企划甚至还有时代剧《钱形平次》,但是动真格的时代剧对于圆谷制片厂来说难度太高了,就像动真格的特摄片对于东映来说难度也太高了。史实上富士电视台确实在1966年开播了时代剧《钱形平次》,实际制片方果然还是找上了业界的时代剧王者东映京都摄影所,后来成为连续18年每周放送不换主演的世界史上最长电视剧。圆谷制片厂与富士电视台合作的电视剧,最早实现的则要到1968年的《万能杰克号》了,最后史上唯一的成功作也只有《镜子人》。

除了以上众多纯粹的日本电视剧企划之外,还有一堆以海外合作为前提的电视剧企划,因为圆谷英二是“世界的圆谷”。预定作品题材从科幻剧到西部剧还有时代剧,预定合作制片方有比如哥伦比亚影业,预定电视放送渠道有NBC,美国的联播网三巨头之一。这些海外合作项目就是通过母公司东宝来主导的企划了,同时期本来也是利用圆谷英二的名声,东宝与海外合作怪兽电影的最高潮时期。1965年8月暑期旺季上映的《科学怪人对地底怪兽》,1965年12月年末旺季上映的《怪兽大战争》,连续都是圆谷英二任特技监督的日美合作电影。

上述众多企划项目在那个时期出现,要认清背后有两条本质原因。第一条是未来的不确定性,有一种模糊感混沌感。之前讲述制作前线的动向,企划和摄影现场的故事等等已经讲过那么多,今人也已经知道后来历史发展的大脉络,所以很容易潜意识忘记了当时当事人的立场和视角。

当时是个什么时期,《奥特Q》还没开始正式放送,所以世间反应会怎么样结果会产生什么影响,一切都不确定没人有百分百把握。因此圆谷特技制片厂确实有开枝散叶的必要,未来有不确定性也意味着未来的潜力无限大,《奥特Q》不过是其中一条路而不具备特殊性。不像后来所谓经营圆谷制片厂这个公司,换句话说其实就是经管奥特曼这块品牌,然后坐收版权费了。

第二条是以制作相对廉价的片子为目标,因为《奥特Q》从头到尾一直在亏钱。当时同等时长的电视节目制作费一般是每回150万到200万日元,TBS拨给圆谷特技制片厂的预算高达每回500万到600万日元已经大放血了,但圆谷特技制片厂提出的需求本来是每回600万到700万日元的。这还没完,实际制作起来每回的花费上到800万到900万日元,这是个越探发现越深的无底洞。

不管最后一旦开播收视率多少,总之《奥特Q》是个亏钱的主已经定了不可能翻身,因为当时还没开发卖玩具等商品化事业来坐收版权费的资本家商法。所以这就当是创业早期的一种投资算了,接下来目标是要尽量制作相对廉价的片子,来回收赤字。所以在上述的众多企划项目中,几乎不用特殊技术的一般电视剧才很多,即使有特摄片的企划也不到《奥特Q》那种大规模,对特殊技术的需求量顶多跟后来的东映超级英雄差不多。

理解了这两条本质原因后,再来看众多企划项目之中,当时最初以“《奥特Q》的后番组”为定位的企划是个什么模样。这是1965年5月为止成形的企划,明确定位为《失衡》和《奥特Q》之后的“第3弹”,标题是《吕太少年的秘密》。是一种少年冒险式的奇幻剧,企划中有一个博士和主角的随从登场,主角能使用7种不可思议的道具,比如魔法手枪。

所谓少年和7种不可思议的道具,其实参考对象是作家江户川乱步的小说中登场的少年侦探团。用当代中国观众好懂的说法,柯南身边那3个熊孩子的模式原形也是江户川乱步的少年侦探团,原典已经是二战前出版的小说了。大名作,而且是一连串的长寿系列,战后也多次拍成电影,电视兴起后又制作成长寿的电视剧。早期电视台又没有影视技术,就搞成现场直播小品那样的厂棚剧,当时就近的是日本电视台从1958年做到1963年。

这个企划重要的一点是,预想的制作费只有每回200万日元,因为特殊技术的场景不会有很大规模。虽然比起当时的一般水准150万日元,还是属于昂贵的,但比起《奥特Q》真是便宜到上天了。《吕太少年的秘密》最初于1966年7月初提交给TBS,之后经历过改题成《勇少年的秘密》,再又改题为《万的秘密》。这回主角叫万,来源于那个俄罗斯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则短篇作品《傻瓜伊万》,伊万的“万”。

从《吕太少年的秘密》到《万的秘密》的修改中,企划内容出现了宇宙人。说有一个从M82星云来的艾穆尔星人,到银河系散步旅游的。但他不幸与地球人发射的宇宙火箭发生了碰撞,掉落到地球上来,这条有一点点后来《奥特曼》中可见的影子。艾穆尔星人在地球上结识了少年万和他的一群小伙伴,本剧的基本内容便是这群熊孩子和艾穆尔星人的日常大冒险,他们周边引发的骚动和趣事等等。所谓万的秘密,也可能包含宇宙人艾穆尔星人这个秘密了,甚至能让人联想到将近20年后哥吉拉粉丝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所出的《E.T.》。

但是当然在《奥特Q》之后,TBS的栫井巍制片人已经不能满足于规模只到这个程度的企划。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少年侦探团置换成有专业性的成年人科学特搜队,M82星云的艾穆尔星人置换成M78星云的光之国人,所谓他们的周边骚动则升级成各种大新闻,便是《奥特曼》的雏形了。1965年夏,圆谷特技制片厂与TBS的交涉才刚刚要开始。

【注释】

1、光学合成机和《奥特Q》这一作品的具体时间线:详细可参照《奥特系列通鉴Z》第十一回。

2、圆谷制片厂的法定代表人柴山胖:当时东宝砧摄影所的所长,详细可参照《奥特系列通鉴Z》第十回。

3、《奥特Q》的预算制作费和实际制作费:详细可参照《奥特系列通鉴Z》第十三回后半。

【本周的本家特摄列传】

特摄魂~讲道理的特殊技术(二十三)《奥特曼》OP影绘和变身场景的摄影方法

《奥特曼》的OP标题时,那种双重漩涡旋转形成文字的影像,是在《奥特Q》的标题影像基础之上加工重制彩色版。摄影方法过去在《奥特系列通鉴Z》第一回的最开头已经讲过,这回来说OP播放歌曲时那种有影绘的画面如何制作成。

《初代奥特曼》深度解析(圆谷制片厂童年的)(2)

仔细看整个画面上,可以分解成包含4项元素。倒着说,第一项是表示演职人员名单的这些文字,是制作工序中最后才插进去的。当然这是其他任何一般电视剧也都有的元素,这里是控制着文字在影绘范围内出现。

第二项是一个个怪兽的影绘,这要从正上方往下摄影。就是影绘摆在桌面,水平台子上,导向组的摄影技师高野宏一坐着个吊车升空,镜头从90度垂直的方向对着影绘。下方自然还有至少一个人,一张一张插入更换着影绘。早期这还是很危险的,老爹亲自操作高空摄影时就掉下来过。

在摄影时,所有影绘的背景不是像成品画面上那样,而都是深蓝色的,事后再来合成背景。所以用蓝色背景的原因,按如今的人容易听懂的说法是为了蓝幕合成。这个包含两件很久以前也讲过的事,在日本,摄影技师乘着吊车摄影是英二老爹在20年代首创,用蓝幕合成的技法也是老爹在50年代首次使用。

第三项就是成品影像中用来合成的背景了。仔细看整个OP过程中,背景基本有3种颜色交替着更换,初期是红、浅蓝、橙,后期是绿、橙、黄。那是照明班每人拿着不同颜色的彩色滤光片在镜头前方,听着饭岛敏宏监督喊着拍子来一张一张更换,饭岛就喊一二三四~二二三四~三二三四~四二三四。

影绘和彩色背景是分开摄影,事后再把仅有彩色背景的影像和仅有影绘的影像(深蓝背景)合成在一起。本意是同步着歌词和影绘的节奏,背景颜色也随着变化的,然而照明班说我们都是音痴,只好变成靠监督喊拍子。所以看成品影像上,实际背景颜色变换的时机偏差还不小,甚至容易让人以为毫无规律,某种意义上在当事人看来是失败作了。

最后还有第四项不能忽略,如果再仔细看动态的影像,从头到尾画面上一直有不停向上升的烟雾状的东西。那玩意儿的正体是干冰,这也是高野的主意。央视版《西游记》的时候用来形成天宫云雾缭绕的视觉形象用的也是干冰,这条大概挺有名了。在镜头上方画面范围外放上装置,让干冰就像瀑布一样倾洒下来,覆盖在镜头前方,因为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大。但是画面上烟雾状的东西一直是往上升的,这就是逆回转摄影的技法,上回也还刚刚说过,不是单纯的所谓倒放。

现在有数码技术操作和CG处理等条件,制作这样的影像虽然不会看上去这么艰难了,但当时的技术也并不是真的不得不像这样原始笨拙。本来连变换背景颜色的影像也可以直接使用光学合成机实现,但是光学合成的时间和金额当时是能省就得省,这就是在各种现实制约条件下被迫绞尽脑汁诞生的障眼法摄影。

还有一个原因是那台光学合成机因为由TBS买下了,所有权和安置地点都在那里,圆谷特技制片厂如果要使用机子,实际性质为租用。这还不是光付租金就行了,使用时段都有限制,因为TBS正忙着把这金贵的仪器租给各种广告公司使用,以此来尽快收回那昂贵的成本。

《初代奥特曼》深度解析(圆谷制片厂童年的)(3)

再来说说奥特曼的变身场景兼用卡,这个右拳举高巨大化过程的影像。摄影素材本身知名度已经不小了,是个人偶,造的时候就故意把右拳造得巨大到臃肿的。那摄影方式呢,也同样是爬上吊车,镜头从高空对着下方。不过这回不用完全的90度垂直,摄影的是高野的助手佐川和夫。

画面上奥特曼一点点巨大化,对于观众来说就是影像逐渐近前,是靠调整焦距拉近影像摄制而成。不过看过的都知道,不是一整个顺畅过程的变换焦距,而是巨大化一下又停一瞬间,总体分3个阶段的感觉。这个场景总长度1秒钟,实际由3个镜头组成。胶卷摄影的每秒钟影像是24帧,那就把1秒钟三等分,每个镜头占据8帧,分3次顺畅地调整焦距,虽然后来实际超过1秒钟了。

摄影后再跟红色背景合成,又因为设定上奥特曼变身是受到贝塔胶囊发出的贝塔线照射而达成,所以影像上一闪一闪的光是这个意思。这个合成同样是因为TBS买下的最新锐光学合成机没法随时用,光学摄影技师中野稔只好拿去东宝特殊技术课,让圆谷组的光学摄影助手川北纮一,用更早一年买的稍次一等的光学合成机处理的。可以看到变身过程的红色背景中,唯有亮光闪的时候是照射在红色纸面上,能看到凹凸不平的纸面。

《初代奥特曼》深度解析(圆谷制片厂童年的)(4)

本文仅供Anitama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官方网站:anitama

官方微博:@AnimeTamashii

Anitama0815

合作邮箱:bd@anitama

原文: m.anitama/article/97654389e65730bb?utm_source=toutiao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