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真实的人生(你有几个自己在心灵世界的)

演员万茜在电影《你好,疯子!》中扮演了一位体内住着另外六个人的“疯子”,凭借一段一人分饰七角的电影片段,被网友们盛赞为演技炸裂。其实,类似的剧情设定已经不算新鲜,很多观众看过《分裂》《知名ID》,或者读过《24个比利》《人格裂变的姑娘》等,这些影视剧作及小说讲的都是“多重人格”这种心理障碍。你有没有想过,自己的体内是否也住着其他人呢?

在《你有几个自己:探秘神奇的人格世界》一书中,心理学家朱建军指出,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许多不同的子人格,通过人格意象分解技术(或称为“拆人”),可以将不同的子人格拆分开来。

朱建军是国内最早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咨询师之一,已经在心理咨询行业从业超过30年,他在1990年代创立了“意象对话疗法”,是心理学中国化的先行者之一。他的几部作品《你有几个自己》《自知》《药树》系统介绍了人格意象分解技术和意象对话疗法的理论及应用。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曾说过:

在一些部落中,人们认为一个人有着数个灵魂。这种信仰表现了一些原始的人们那种每一个人都是由数个互相联系,而又互相区别的部分构成的感情。这意味着个人的心灵远远没有稳定地综合为一体,相反,在未受遏制的感情的猛烈冲击下,心灵很容易被撕成碎片。

你有没有试过内心的声音互相争辩,让你无所适从?你是否曾经怀疑自己究竟是什么性格的人?《你有几个自己》提供了一种认识自我的新方法:拆解隐藏的子人格,探秘心灵世界的“小社会”。

生活中的真实的人生(你有几个自己在心灵世界的)(1)

01 人人都是“多重人格”

要拆解我们内心隐藏的子人格,需要借助“人格意象拆解技术”,而要理解人格意象拆解,需要先理解“意象对话”。所谓的“意象”,指的是有象征意义的心理图像,比如玫瑰象征爱情,墓碑象征死亡等。我们晚上所做的梦也是一种意象的表达,但是梦究竟象征了什么,做梦的人未必全能了解。经过训练的心理学家可以通过意象对话的技术,让患者调节内心中的意象,从而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同样的,意象对话也可以让潜意识里的子人格浮现出来。例如,可以想象有一座房子,你在房子里看到了什么样的人、动物或东西?意象对话认为,这时浮现出的便是你的子人格。书中有一个例子,讲的是一位女博士在想象的房子里看到了一位老态龙钟的老妇人和一个一身是泥的小女孩,这两个子人格分别代表了她性格中衰弱、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一面,和幼稚、胆小、渴望父母关爱的一面。

在电影《你好,疯子!》中,安希的几个人格也代表了不同的需求:她从小没有父亲,就将“韩医生”看作自己的父亲;她很讨厌老师,于是有了“萧老师”这样一位爱开玩笑的、能指引前进的老师;“马睿”是辩护律师,在她丧失信心的时候能够勇敢站出来为自己辩护;“莉莉”是她心中非常女性化的一面,会打扮、爱美、妩媚,相信“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儿会流浪”;“李正”是安希第一个崇拜和喜欢的人;“杨猛”则是她性格中冲动、粗鲁的一面,会抽烟、喝酒、爆粗口、飙车。这些人格的年龄、生活经历、性格特点与安希并不相似,甚至连性别都不同,但却共同陪伴了安希度过二十几年的生活。

生活中的真实的人生(你有几个自己在心灵世界的)(2)

电影《你好,疯子!》

在我们的内心里,同样居住着形色各异的子人格。在《你有几个自己》中,作者介绍每个人的身体里有15-40个左右的“自己”,这些子人格也许是像安希的子人格那样普通的人物形象,也可能是神仙鬼怪,甚至是动物、植物、玉石等形象。以动物为例,《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像“大象”,勇敢又有智慧,有种从容不迫的威严;李逵则像“牛”,勇敢但不顾一切,有着视死如归的勇猛。有些人的子人格是类似于羊、兔子等食草类的动物,通常表示性格比较内向、敏感、温和、老实;也有些人的子人格是类似于老虎、狮子等大型食肉类动物,往往比较有力量,是英雄和权力的象征。

我们有时会感慨,某个明星的人设崩了,从意象的角度来看,明星呈现在公众面前的人设就是他/她的某个子人格。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面临“人设崩了”的危险。在不同的场合、面向不同的群体,每个人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在领导面前,我们是勤快而有眼力见儿的下属;在下属面前,我们是沉着、有经验、效率高的领导;在朋友眼中,我们是有点咋呼、爱疯爱闹的假小子;在父母眼中,我们是散漫、随意、只知道躺平的“废物”;在爱人看来,我们是有点小心眼、没啥大志气的小老百姓……这些都是不同的子人格轮番出场的结果,万一他们出错了场,就会给当事人呈现出非常不同的感觉,“人设”可不就崩了吗?

生活中的真实的人生(你有几个自己在心灵世界的)(3)

电影《你好,疯子!》

02 认识子人格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我

在不了解子人格之前,神秘的“自我”经常搞得我们措手不及、手足无措:

面临重要抉择的时候,内心似乎有不同的声音在争辩、嘶吼,到底该听谁的?

夜深人静的时候,白天那个成熟干练、指挥若定的自己会变得伤感而脆弱,这可怎么办?

冲动之下作出的决定往往让事后的我们觉得匪夷所思,怀疑自己是不是鬼上身?

……

当把“自我”拆解成不同的子人格之后,我们会明白,原来都是内心的“小社会”在动荡不安。

这15-40个子人格,虽然生活在同一个躯体内,但他们就像同一栋楼的邻居一样,彼此之间存在不同的关系。有些子人格之间压根儿不认识,有些认识但只是点头之交、彼此漠不关心;还有一些是认识并且互相喜欢,当然也有一些是认识同时互相憎恶。正因为子人格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才让“自我”显得神秘而不可琢磨。

要更好地认识自我,一方面要了解自己的内心究竟住了哪些子人格,另一方面还要让那些不认识的子人格互相认识、和谐相处。

在挖掘子人格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发现很多相互矛盾的人格往往成对出现,但彼此容易互不认识。比如,豪奢慷慨的子人格和吝啬爱财的子人格共存,但平日里本人并不能意识到自己吝啬的一面;安静而怯懦的子人格也可能与愤怒且暴力的子人格同在,但愤怒的子人格很少出现,两个子人格之间毫无联系。在这种情况下,个体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潜在的另一面,但旁观者却容易观察到隐藏的子人格的行为表现。在第一种情况中,新交的女友可能会觉得“你这个人有点小气”,本人肯定会觉得愤慨,“我为你花了那么多钱,怎么还说我小气呢?”这很可能是两个子人格之间的“隔离”让本人意识不到吝啬子人格的存在。

“隔离”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让我们免受很多伤害,不去看那些自己不想看到的东西。当然,可想而知,“隔离”的另一面是让我们忽视了自我中重要的部分,这些部分很可能就是个性中的不足或弱点。只有子人格之间互相认识了,我们对于自身的了解才能更全面、更客观。直面自我,是心理成长的基础。

生活中的真实的人生(你有几个自己在心灵世界的)(4)

日剧《轮到你了》

03 维持“小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平衡的艺术

在认识了内心的子人格们之后,不可避免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处理子人格之间的关系?如何面对那些不讨人喜欢的子人格们?

那些相互矛盾的子人格在同时暴露之后,往往会引发“孰是孰非”的问题。一个习惯了勤奋上进、追求卓越的人,突然发现内心还有一个向往平淡生活的“躺平”人格,要怎么办?这时人们往往会选择两种方式:一种是压抑后者,不让他出现;另一种是试图消灭后者,一劳永逸。

选择第一种方式的人,最后往往变成了工作狂,可能会让自己陷入身心俱疲的境地,还可能会引发周围人的强烈不满,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这时就需要运用一点平衡的艺术,让每个子人格都有上场的机会。

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位女性强大、坚强、无所畏惧,在人前总是展现出快乐的一面,但她自己知道,偶尔自己需要一段时间,躲进楼梯间哽咽,抽根烟,崩溃之后,再重新出发。她脆弱的子人格同样需要出场,这种出场是为了拯救自己。如果坚强的子人格不允许后者的出现,身体很容易积劳成疾,生重病。

作者在书中写道:“人突然得了癌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心理原因。他们的内心中越来越不平衡,没有办法解决,他的身体就帮助他找了一个解决办法。”这当然不是绝对的,但弱的子人格绝非一无是处的,至少,他/她在提醒我们,还有另一种人生的选择。

生活中的真实的人生(你有几个自己在心灵世界的)(5)

日剧《凪的新生活》

选择第二种方法的人,会发现自己同样陷入了身心俱疲的境地,因为消灭一种子人格,意味着持续不断地战斗,战斗耗时耗力,结果未必如意,反而容易让这一子人格越挫越勇。这时需要运用的平衡的艺术是“接纳”。

“接纳”是一种正念,指的是“我知道你的存在,但我不想消灭你,也不打算理睬你,你爱怎么便怎样吧!”在进行正念或者冥想练习的时候,初学者往往很难将注意力完全集中于呼吸,思绪总是不自觉地飘远,这时需要的就是“接纳”的心态,“没关系,想到什么就去观察什么好了,不要强迫自己什么都不要想,随遇而安。”

当有了这种接纳的心态中,往往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子人格会转变。每个人的子人格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他们很难被“杀死”,但却可能会“自然死亡”,或者转变和升华为其他子人格。作者在书中举了很多例子,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某位来访者的一个子人格是象征了“自卑”的“虫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之后,他的自卑大大减少,子人格也从虫子变成了“蝴蝶”,这意味着原来的自卑和丑陋,已经变成了骄傲和快乐。

生活中的真实的人生(你有几个自己在心灵世界的)(6)

日剧《凪的新生活》

结语:认识你自己

朱建军在《你有几个自己:探秘神奇的人格世界》中有几段话引人深思:“许多心理问题都来源于不自知。我们自以为自知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自以为我们会欺骗别人但是没有欺骗自己,但是事实是,我们欺骗自己远比欺骗别人要多。”“之所以恐惧别人,归根到底是恐惧我们自己内心中的某个东西。……我们恐惧是因为我们知道在自己的心中有一个子人格在努力追求某一个目标,我们恐惧是因为我们知道另有一个子人格坚决不允许这个目标实现。”无论是个人内心的纠结,还是人际间的矛盾冲突,往往是因为对自我的认知不足,子人格之间不平衡、不融洽。

认识自我是一项长期的修行,认清内心中居住的若干个自己,可以让我们更清醒地前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