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额生僻字(青州市博物馆里的生僻字)

匾额生僻字(青州市博物馆里的生僻字)(1)

何谓生僻字?

生僻字,顾名思义就是日常生活中不常见到的或者大多数人都不熟悉的汉字。以下这些生僻字都是山东潍坊青州市博物馆里经常遇到的,你认识多少?

看到它们,真要感叹一番中华汉字的博大精深了,但这也仅仅是冰山一角,更多的疑难杂字还隐藏在展厅的展品说明牌中,想要避免与它们狭路相逢的尴尬,那就从现在一块儿学起来吧。

本期的两个汉字读四声,它们都是王字旁,跟剑鞘有着密切的关系。

璏:读音为wèi,又读zhì。《说文解字》:璏,剑鼻玉也。

鼻,是器物上供贯带以便悬挂的部位。璏,帮附于鞘中部用以穿剑带之鼻钮。古人佩剑,是以带穿璏,系在腰间。也就是说,剑璏实际上就是固定在剑鞘上,供穿系鞘带以连结腰间的器物。

郭沫若在《金文丛考·金文释余·释鞞》说:“璏着于鞘,有类于鼻,孔复贯繸,亦似穿牛鼻然,故谓之鼻也。”

珌:读音为bì。《说文解字》:佩刀下飾,天子以玉,从玉必聲。

珌,其实就是指刀鞘、剑鞘下端的饰物。

剑珌:剑鞘和刀鞘一样,一般是用革、竹、木制成的。但是鞘的末端摩擦多容易坏,人们常用铜或玉包起来,而这用玉包起来的装饰物就称之为珌了。玉剑珌一般呈梯形,底边是平的。有些特别长的剑珌,底边是斜的。

在《诗·小雅·瞻彼洛矣》中记载:“君子至止,鞞琫有珌。”

战国晚期许多高贵精美的铁剑或铜剑,都装饰有玉剑饰。玉剑珌和玉剑璏,都是玉剑饰的组成部分。所谓玉剑饰 ,就是镶嵌在剑柄、鞘上,带有装饰和实用功能的玉质附件的统称,通常以玉剑首、玉剑格、玉剑璏和玉剑珌为一组。其中,玉剑首、玉剑格安装在剑身上;玉剑璏和玉剑珌安装在剑鞘上。早期玉剑饰主要是帝王、贵族标榜尊贵地位和赏赐、馈赠之用。在《汉书》中就有记载,皇帝曾将玉具剑作为国宝,赠送给匈奴国家元首呼韩邪单于,足以证明玉剑饰在中国古代的高贵地位。

匾额生僻字(青州市博物馆里的生僻字)(2)

青州博物馆里的“璏”和“珌”

匾额生僻字(青州市博物馆里的生僻字)(3)

战国玉剑璏

匾额生僻字(青州市博物馆里的生僻字)(4)

战国玉剑珌

战国玉剑璏,2004年出土于青州市东高镇西辛村战国古墓。长15厘米,宽2.3厘米,厚1.5厘米,一级文物。玉质黄色,局部有黑沁。正面布满勾连涡纹,背面雕出长方形穿。

战国玉剑珌,2004年出土于青州市东高镇西辛村战国古墓。高5.2厘米,宽8.7厘米,厚1.9厘米,一级文物。青白玉质,近似等腰梯形,上雕双螭龙纹,尾部分叉,飘逸俊秀,最顶端圆雕一小鸟,做凌空欲飞状,两侧有段出脊棱,采用浮雕、线刻等多种雕刻技法,碾琢精细,玉质莹润。

这两件玉器玉质精美,雕刻细腻,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充分反映了墓主人身份地位的高贵。

(摄影:邢晶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