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会当官的五句话(莫让当官不为拖了时代的后腿)

苏轼在《石钟山记》中说:“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钟磬不能鸣,甚至在大风浪中都无所作为,原因就是放在水中一个人,一个官员,如果置身于私利之中,也会像那钟磬一样,纵使时代大风浪磅礴激荡,也是不能鸣,这是任何时代吏治都面临的问题,因此古人有“尸位素餐”“滥竽充数”为之画像,也是当今时代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最会当官的五句话?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最会当官的五句话(莫让当官不为拖了时代的后腿)

最会当官的五句话

苏轼在《石钟山记》中说:“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钟磬不能鸣,甚至在大风浪中都无所作为,原因就是放在水中。一个人,一个官员,如果置身于私利之中,也会像那钟磬一样,纵使时代大风浪磅礴激荡,也是不能鸣,这是任何时代吏治都面临的问题,因此古人有“尸位素餐”“滥竽充数”为之画像,也是当今时代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易炼红同志的文章《干部要干事,为官要有为》,结合长沙的实际,从“想为,敢为,勤为,善为”四个维度阐释了这个古老的命题,也是现实的命题。言辞犀利,直指作风之弊;责任紧迫,犹如泰山压顶,不仅有现实的针对性,有较强的操作性,而且引发人深长的思索。

干部一词,是外来语,来自日本,从20世纪初叶,就风行神州大地,我们党保持了这一个词,“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深刻指出了干部工作的重要。干部干事,为官有为,这是一种良好的生态,在当今时代,不应该成为悖论。但现实生活中,偏偏有那么些人,把这个问题演绎成了作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是自古时起义利之辨在现实生活中的继续吗?是家国情怀的严重脱节吗?是这么回事,但又不完全是这么回事,关键是理想信念的缺失,宗旨意识的淡薄。君不见,他们忘记了本心和初衷,把入党时的誓词抛到了九霄云外,把当官与发财绑在一起,把公权力与私欲混淆在一起,没有好处的事不干,不能中饱私囊的事不做。还有一种人是意志衰退,或者知识老化,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不得要领,显出本领恐慌,因此大事做不来,小事做不好。也有一种情况,是一些干部害怕出错,害怕失败,害怕承担责任。这几种情况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当官不为”的市场。

“当官不为”是会拖时代的后腿的。我们可以遥想一下王安石变法。王安石是想有所作为的。在神宗皇帝支持下,他推行青苗法,在第二次出任宰相时,他写出了梦想实现之后的得意之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但改革触动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改革失败,整个宋朝文官集团又成了唯唯诺诺、无所作为的一个个山头了。这是宋朝靖康之耻后偏安江左直至灭亡的导火索。历史教我们理智和明白,一旦“当官不为”在一个时代成为一种气候,就会侵蚀国家的肌体,人民就会遭受苦难和灾祸。我们党绝对不会容忍“当官不为”大行其道,是对“当官不为”口诛笔伐的时候了。

有人说,当官是一件“用力而缓慢穿透硬木板的工作”,是有几分道理的,必须要有服务意识,有实干精神,有工匠风范。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按照说的:“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用想干事干得成事的干部。在当今中国,人民群众都睁大眼睛盯着我们的用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重用狮子型的干部,重用敢于担当的干部,重用有想法、干起事来精气神都来了的干部,会是人民的福气。同时,干事创业要建立容错免责机制,为敢想敢干的人开绿灯,兜底线。对于一个人来说,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要有交学费的意识,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重复错误。因此,一定要把违法乱纪与探索性试验中的无意过失区分开来,保护作风正派、锐意进取的干部。

对于官员来说,“为”是最好的强心剂,“为”是最好的定心丸。当官当然不止一个想为、敢为的问题,还有一个勤为、善为的问题。易炼红同志的文章系统地为我们做了一个方法论上的引导,值得每一个“关键少数”在潇潇春雨之夜好好回味和琢磨。

文/龚鹏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