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苏武精神的诗句(苏武云水评今诗)

诗人、诗评家:袁旭升1、车库门口迎春花,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描写苏武精神的诗句?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描写苏武精神的诗句(苏武云水评今诗)

描写苏武精神的诗句

诗人、诗评家:袁旭升

【评家简介】袁旭升,网名苏武云水,江苏常州齐粱故里孟河镇人,大学本科毕业,空军政治学院1985届优异学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诗刊子曰诗社社员。正团职、空军上校转业,上海市纪委监察局正处职退休。喜读书、写作、书法、旅游。性格豪爽,文如其人。尚性灵说,尚今韵。1972年以来作格律诗词曲联500余首(支、副),2021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其诗集《云水集》。【评者絮言】山东有一位诗人,大名李尚一,不但喜欢写诗,更热衷于编诗刊。不知道他从哪个角落里发现了我,诚邀我加入他的编辑团队并安排了一个任务:诗词点评。明讲每年只评几期,任务不重,且“政策”比较优惠,爱评几首评几首。鄙人虽然水平有限,但过于推辞,似不近情理,于是答应。两年(2020.03-2022.03)间,一共评了25首。上海疫情,足不出户,忽然翻出来看看,颇觉有趣。最大的痛苦是,与被评者没有任何沟通,不知他们有什么想法。估计是两种:评者不懂,胡评一通;略知“我”心,可以“抚掌”。不管如何,好像还不是一无是处。对我而言,名为评诗,实为学习。“胡评”均刊于“齐鲁岱岳诗社”的微刊上,一共7期。为简便起见,我仅在评言之末记录发表日期。

1、车库门口迎春花

景国亮(山西)

蕾蕊疏还密,蕚红花瓣黄。

主人忙战疫,姑且自添香。

【苏武云水评点评】此首写得甚好。通顺,流畅,看得懂。运用拟人手法,自然,贴切,活泼。寓意究竟是什么?读者可以想象。至少表明,这段时间,主人正在忙着战疫,这也是一种历史记录。花,就是花,但好像也可以代表没有“忙战役”的其他人员。

2020.03.19

2、老伴

冯其兰(辽宁)

农家小院好风光,一朵山花自在香。

叶皱枝稀风韵在,残春老树亦芬芳。

【苏武云水评点评】以花喻妻,显而易见。这也是一种美德。常言道:少年夫妻老来伴。人,不可嫌弃老伴;硬要嫌弃,必有麻烦。写了农家小院、山花、风韵、芬芳,温馨之感、爱怜之情,扑面而来,应该说是一首自然、淳朴的好诗。标题,点了主旨,很好,否则,我们就莫名其妙了。

2020.03.19

3、鸣蝉

张丽平(河北)

命在暗幽穴里生,攀枝努力上高层。

昂头日日疾声叫,总怕人前被看轻。

【苏武云水评点评】此诗用了拟人手法。表面上说蝉,实际恐怕是说人。出生于底层的人们,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必须努力攀登,古往今来如此。隋唐以后,中国即有科举制度,直至清末才废止。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为底层人们改变命运提供了“云梯”。现在,高考制度,虽非科举,但也有改变人们命运的功能,因而也是各方都能接受的最公平的制度。“昂头疾叫”,意在“显示”,可以理解,但末两句能写得“柔”一点,可能更好。

2020.07.20

4、盼雨

钟明和(吉林)

夫妇年高耳渐聋,近贴电视细听声。

今朝若报天无雨,脸到黄昏不放晴。

【苏武云水评点评】这一首,形象,老年夫妇的样子,如在我们目前。作者善于观察,捕捉细节,甚为可贵。南方洪涝,东北盼雨,中国地大,情况迥异,不足为奇。“脸到黄昏不放晴”,与标题“盼雨”呼应,甚好,否则读者就看不懂了。顺便说个事:聋、声、晴,依《中华新韵》,为同韵;依《中华通韵》,则聋属“十五雍”,声、晴属“十四英”。从“和谐度”来说,依《通韵》当更和谐一些。但因为现在用韵问题全国并未统一,“双轨”乃至“多轨”并存,情况难免有点“乱”,因而诗人目前尚可“各取所需”。鄙人建议依《通韵》。“通”,更为合理,且早晚总归要“通”。

2020.07.20

5、姥姥做鞋垫

仪述忠( 山东)

匀匀针脚用情深,花镜鼻梁特认真。

彩线长长拴日月,一双鞋垫一枝春。

【苏武云水评点评】此首写得甚好。标题就“有事”,吸引人看下去。前两句,“姥姥”做鞋垫的样子,跃然纸上。第三句,笔锋一转,“高度”骤升,“线”与“日月”勾连,极度夸张,使人感觉“惊讶”、“漂亮”,结句又轻轻落下,回到“地面”——做鞋垫。似略有不足:“花镜鼻梁特认真”,意思是“花镜架在鼻梁上,显得特别认真”,读者可以看懂,但“花镜鼻梁”似不宜作“特认真”的主语;“彩线”,似宜绣花而不宜缝鞋垫;“两只”鞋垫为“一枝”春,也似不妥。以上“不足”,应为“白璧微瑕"。

2020.11.19

6、忆儿时放学捡树叶

仪述忠( 山东)

三两成群背篓多,萧萧落叶舞婆娑。

斑斓总在秋霜后,拾起童年串串歌。

【苏武云水评点评】此首意思亦颇佳。末句用了比拟,尤为生动。不足在第三句。从道理上讲,第三句的“任务”是为第四句服务,也就是要为第四句的“出台”“造势”,即把自己作为“铺垫”、“引桥”,最终把意思引到“桥面”上去或曰把第四句这枚“爆竹”轰然炸响。这里的第三句没有尽到这个“义务”,其继续沿着第二句的意思往前走,没有转折,没有“给跳板”,这就“不对头”了。如果把第三句改写成“如今追忆当年事”这类的意思,就顺当了,第四句自当“跃然而出”。

2020.11.19

7、访友

李秀芝(河南)

矮墙菊畔唤诗朋,惹就朱门犬吠声。

却望南湾垂柳下,主人在钓一湖平。

【苏武云水评点评】唤友不应,惟有犬吠,回望南湾,友在垂钓,好一派乡村风光,果然有诗情画意。作者捕捉“镜头”,应属“能手”。今人有名句:“踩响村头犬吠声”。“惹就朱门犬吠声”,可能化其意而出。但“惹就”一词,似不确切,亦未见前人曾用;“朱门”,也似不确切,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朱门酒肉臭”。如何是好?还请作者再思。

2020.11.19

8、与亲友越洋视频通话

韩恩纯(河北)

昨日揖别酒一樽,隔洋晤面唠乡音。

何须泪断灞桥柳,万里重逢有视频。

【苏武云水评点评】此首末句极佳。“万里重逢有视频”,新事新语入诗,清新之气,扑面而来,应当大赞。个别字,似还可再炼一下,如“唠”与“乡音”,是否不甚匹配?

2020.11.19

9、偶回老宅

仪述忠(山东)

锈锁凄凉甚,窗棱少半边。

蛛丝缠旧梦,裹住我童年。

【苏武云水评点评】此首甚好。蛛丝岂能缠住旧梦、裹住童年?比拟而已。作者懂诗道,善用此艺术手法,一下子让诗灵动起来了。既写了老宅之“老旧”(否则岂有蛛丝),又写了对自己的童年追忆,一举二得,妙啊!

2021.08.02

10、入群感言

张素梅(北京)

相闻日久共连心,黙认新声跻入群。

写作本应当代语,唱吟何必宋时音。

堪怜抱瓮灌园叟,哂笑镂冰成字人。

盛世讴歌通韵美,中华瑰宝永芳馨。

【苏武云水评点评】特别欣赏这两句:“写作本应当代语,唱吟何必宋时音。”任何事情,都要与时俱进,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和规律。诗词包括用韵,岂能例外?白居易有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历朝历代,总有一些人比较保守,喜欢老一套,甚至抱残守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就是这一派人的理念。“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不易礼而亡”,则是改革派的理念。看来,本诗作者是支持诗韵改革、支持通韵的,我支持作者。“抱瓮灌园”,比喻安于拙陋的淳朴生活,有批评保守之意;“镂冰成字”,这种说法,似较少见(镂冰斸雪则是成语,意喻构思新颖精巧),作者好像亦有批评之意,读来比较费解。如何是好,似可再酌。诗,一般都主张“言浅而意深”,尽可能让读者迅速明白为好。

2021.08.02

11、步月

朱耀清(新泰)

明月出云海,清辉照宇寰。

荷眠一水静,鸟憇万枝安。

酷暑连七日,轻风值百钱。

难得片时爽,曲径步悠然。

【苏武云水评点评】此首似为“士大夫”所作,比较悠闲,读来令人心旷神怡。看来,这类作品,也还是招人喜欢的,天气炎热,累了一天,躺在床上,不妨读读这类作品,也是享受。“荷眠一水静,鸟憇万枝安”,这两句,拟人手法,应曰不错,甚是空灵。

2021.08.02

12-19 刘毛伢《怀念父亲》绝句八首

最近,读刘毛伢《怀念父亲》绝句八首,颇有感触。现将读后的一些感触写出来。先看一看这八首绝句:

其一(平水)

天人一隔五秋冬,每到清明思更浓。

雁去来年犹可见,我哀归处不相逢。

其二(平水)

节到清明思念长,我来祭奠纸和香。

孝心不及坟前草,岁岁枯荣总在旁。

其三(平水)

坟前野草已齐肩,父去泉台整十年。

岁岁回乡寒食祭,凄风苦雨夜连天。

其四

斗转星移十二轮,长眠高岭对河滨。

时闻幼子呼阿爸,惜我无从喊父亲。

其五(平水)

岁岁年年又重阳,几只归鸿落北塘。

垄上何寻父耕影?西风黄菊满山冈。

其六

今我归来父未归,萋萋麦地已成堆。

一壶热酒无人饮,心共香灰寸寸悲。

其七

野花小草总相随,静卧高冈永不归。

生子终究无用处,晚来只见暮云飞。

其八

清明时序又轮回,今岁遇瘟人更悲。

遥想空山丘拱处,落花独自雨中飞。

【苏武云水评简评】首先,我感觉,诗人是个孝子。我估计,父亲去世之后,他可能每年都要回乡祭扫,然后,作诗以志——“五秋冬”写,“整十年”写,“十二轮”又写。十数年间,先后写了八首,持续地表达对父亲的思念。如此这般,岂非孝子?

其次,感情非常真挚、缠绵。“每到清明思更浓”,“雁去来年犹可见,我哀归处不相逢”,首首皆有类似句子,读来令人泪目。

再次,善寓情于景。其特点是末句写景,如“凄风苦雨夜连天”、“西风黄菊满山冈”、“晚来只见暮云飞”、“落花独自雨中飞”等。这些,看是景语,实为情语。这,不禁使我想起了王勃的《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是以景写情的高手,诗人刘毛伢亦得个中精髓。

第四,善对比。“时闻幼子呼阿爸,惜我无从喊父亲”,这是“长与幼之比”;“孝心不及坟前草,岁岁枯荣总在旁”,这是“我与物之比“;“一壶热酒无人饮,心共香灰寸寸悲”,这是“今与昔之比”。诸如此类,感染力极强。

第五,文字非常流畅。读这八首,毫无滞涩之感,从而使人愉悦。顺便说一下,我有一个不太好的习惯,就是一遇“佶屈聱牙”的文字,只看几行,就要“回头是岸”了。而诗人刘毛伢的诗,则总能吸引我饶有兴趣地读下去。

临末,“画蛇添足”一下:诗,可否留个写作日期,以飨读者?还有,“我哀归处不相逢”这一句,不知还有没有再酌的可能?例如,“我归桑梓不相逢”?如此,或更意味深长?

(附:诗作者刘毛伢,曾任上海普陀区文化局长,复旦博士。“龙山邨诗词”公众号的创始人和管理者、龙山邨诗词群的发起人和群主。其诗词集《庐中有月》,已由上海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

2021.11.27

20、鸟

徐金保(甘肃)

西风冷后北风寒,万里霜天影更单。

遍地松林连九域,为何没有一枝眠。

【苏武云水评简评】此首写得甚好。妙在结句:鸟,居然也会“没有一枝眠”。作者的本意,应有所指,具体指什么,咱不知道,可能是指“流浪者”。这不禁使我想起了美国的无家可归者。曾看过此类视频,成群结队,夜宿街头,令人扼腕。据悉,美国2017年官方认定无家可归者有55万。还有一个说法,2017年仅无家可归的学生就有137万。究竟有多少,只有天知道。 我曾写下《星条旗感慨》:“星条已在月球插,旗下安家可种瓜。回望芸芸众山姆,地球之上尚无家。”月地对比,鲜明“两极”。中国也有无家可归者,但数量不多,我个人近些年则从未看见过。《鸟》的作者,是同情这类弱者的,由此可见诗人的悲悯情怀;以比喻的手法来反映社会现实,也是“很艺术”的,意味深长。略感不足的是,第一句“西风冷后北风寒”,冷、寒是一个意思,这就等于说“西风寒后北风寒”,意重。能否改为“西风去后北风寒”?西风可“去”,是为拟人,西风也就“活”了。顺便说一下,东南西北风,其文学意义和日常生活意义是不同的,一般而言,东风代表春天,南风代表夏天,西风代表秋天,北风代表冬天,因此,作者这样写是可以的。另,末句的句号,可否改为问号?如改为问号,则感情色彩将强烈一些。

2021.12.02

21、观鱼

韩恩纯(河北)

轻摆金鳞未许愁,何因乐否吵咻咻?

羁身权作缸中戏,生性惯常涛底游。

水殿兴来啄日月,龙门跳过傲王侯。

危机最是逢香餌,稍有贪心便上钩。

【苏武云水评简评】此首结句甚佳,可谓“眼前一亮”。“危机最是逢香餌,稍有贪心便上钩”,是警句、箴言,也是诗旨所在,而诗最根本的就是诗旨要好、主题要好。可以这样说,因有此句,本诗就基本站住了。“水殿兴来啄日月,龙门跳过傲王侯”,这一句,也较有“气魄”。总体看,此诗的文字尚明白流畅,叫人看得懂。略显不足的是:“吵咻咻”这个词,可能是“首创”(有“气咻咻”,未见有“吵咻咻”)。一般而言,诗词中的词语最好不要“首创”(待社会流行之后咱再用不迟),否则就可能成为“生造词”,而“生造词”是应该避免的。我看,整个第二句文字都需要再酌,“何因乐否”,也不太顺。另,“逢香饵”,意指钓鱼,而钓鱼一般是在“鱼塘”进行的,在鱼缸里钓鱼,恐怕没有。因此,这里面似有一点“不太合情理”的问题。如何解决,只能拜托作者了。

2021.12.02

22、西江月·初冬荷池

朱耀清(新泰)

雨打叶残茎槁,霜侵香杳蓬枯。

又临东港太平湖,真个凄清满目。

盛日粉丝多有,衰时人影全无。

炎凉一本教科书,令我感怀无数。

【苏武云水评简评】此词甚好。好在何处?好在以荷为喻,揭示人世间的“世态炎凉”,有“入木三分”之感。在自然界,夏日花红,盛极一时,游人如织,冬日花谢,人影全无,还属正常。像李商隐那样,“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毕竟是少数。但在人世间,类似的“人走茶凉”现象,确实是存在的,也是很不好的。作者肯定遇到过此类现象,否则写不出“炎凉一本教科书,令我感怀无数”这样的句子。为什么会有“炎凉”?其实很简单,就是世上有些人根本就不知“感恩”为何物,只是把“恩人”、“朋友”当作“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牙刷”而已。如此这般,岂不“人走茶凉”?但我是乐观主义者,相信社会总是未来胜于今日,因而此类现象应该会越来越少。

2021.12.02

23、题乐山大佛

刘成浩

山僧连一体,佛像冠天下。

默默坐千年,无为枉称大。

【苏武云水评简评】以“乐山大佛”这一雄奇的古迹为题材作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换了我,见了大佛,恐怕也会作诗,否则,太对不起大佛。乐山大佛,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动工建造,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历经90年才完工。大佛高71米,是世界上最高的石刻佛像。1996年12月,“峨嵋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有这样的大佛,国人当然自豪,作者自然也不吝赞美。“山僧连一体,佛像冠天下”,既是描绘,也是赞美。“山僧连一体”这5个字,非常精准、传神。僧,就是弥勒(唐代崇拜弥勒佛),凿山而成像,岂不是“山僧连一体”?大佛是世界上最高的石刻佛像(不是之一),当然可以称之为“冠天下”了。按常规,作者已经赞美了两句,后面大约还会继续赞美下去,但没有,作者话风一转,来了一句“批评“:“默默坐千年,无为枉称大”。什么是“无为”呢?“无为”,就是“无所作为”,也就是道家所提倡的消极的处世态度和哲学思想,意思是,无须主动作为,听任自然发展变化,也就可以了。这一句,看起来是“批评”,实质是作者“欲扬先抑”、“明贬实褒”。因为“默默坐千年”,蕴含着历史悠久的意思;“无为枉称大”,则蕴含着十分巨大的意思(大到什么程度呢?大到“天下第一”的程度)。当然,“无为”也是一句大实话,一尊佛像,也就是一块巨石,坐在那里,能有什么“作为”呢?“枉称大”,大到“冠天下”,因而也就算不得“枉”了。由此可见,作者骨子里还是在“赞美”。这种“欲扬先抑”、“明贬实褒”的修辞手法,是可取的,它使“诗绪”有了曲折、波澜,且富有幽默感,饱含着对大佛的喜爱之情,因而更加可读。

2022.03.16

24、春日植树有感

常红根(河北衡水)

手握春光足踏尘,一锨掘起稚童心。

培苗为育参天树,栽下荫凉庇后人。

【苏武云水评简评】此首甚好。好在善用比拟之修辞手法。“春光”可以“手握”,“稚童心”可以“掘起”,“荫凉”可以栽下,都是比拟,甚有妙思。现在,有的诗,确实有点读不下去,看了几句,就不想再看了。难道是读者“没有良心”(人家辛辛苦苦写出来,你不好好看)?不是的。实在是因为缺乏诗意、诗艺,完全不能引人入胜。像这一首,就诗意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是个好诗意,再加上比拟手法,当然就比较“好看”了。诗,必须要有艺术性。这,非常需要动脑子,需要驰骋想象,精雕细刻。如果马马虎虎,“一挥而就”,那怎么可能“吸引眼球”?更不要说“流传后世”了。“天上不会掉馅饼”,应是不刊之论。当然,此首可能也有一点点不足:“稚童心”,究竟是指什么?为什么在植树的过程中,“稚童心”就跑出来了?是不是指小时候植树的一种感受?看来看去,有点费解。诗意的传达,当然可以“曲折”、“拐弯”(如朱庆馀作《近试上张籍水部》那样),但最终还是应该能把自己的意思明晰地传达给读者,让读者得到愉悦(大呼一声:原来是这个意思!)。如果可能出现歧义,或让别人“百思不得其解”,最好还是想办法“避开”。

2022.03.16

25、临江仙·无题

曹英杰(河北隆尧)

日上三竿未醒,鼾声越过街门。墙头麻雀笑声频。半宵吃醉酒,未敢忘斯文。

掬捧星光漱口,撕条月影擦唇。者乎之也半仙人。宽衣家犬侍,梦呓野风吟。

【苏武云水评简评】此首,初读,即感觉颇有趣味,遂生“评意”。首先想,从“诗词吾爱”测一测,看看格律对不对。结果发现,“和凝格”为56字,而此作为58字,不对。怎么办?我的习惯是“搞个水落石出”,于是,把《钦定词谱》抱出来查。一查,发现原来用的是“徐昌图格”,58字,没问题。“临江仙”一共有11格,属“多格词牌”,咱在没有“搞清情况”的情况下,可千万不能妄下断语。当然,也由此想到,投稿词家,最好能注明是哪一格,这样也可让“编者”省一点“翻检之劳”,未知能认可否?言归正传。这首词,好在哪里呢?好在比较有“诗趣”,颇有一点“太白遗风”,也颇有一点“农耕社会”的味道。从“三竿”、“麻雀”“半宵吃醉酒”、“家犬”等词汇中,似可感觉到。 再有一点,“掬捧星光漱口,撕条月影擦唇”,应是比拟妙句。星光可以“掬捧”,且可以“漱口”,“月影”可以“撕”下一条,且可以“擦唇”,都是化无形为有形,实属“奇思妙想”。没有“诗性思维”,这样的句子是写不出来的。所以,我们应该给一个大拇指。这里面还有一点,作者并没有受词之上下片“间隔”的约束,而是化为一个整体,“一路写下去”。“未敢忘斯文”,是上片末句,同时又领出了下片的开头两句:“掬捧星光漱口,撕条月影擦唇”。又是漱口,又是擦唇,岂不是很“斯文”吗?我开头也没看明白,看了几遍,好像觉得应该这样来理解。果真如此,也可以说,这里面就略有新意了。另,“者乎之也”,按常规应该说“之乎者也”,作者把这4个字顺序打乱了,显然这是因格律的需要,但应该也是允许的,同时,也可以说,这里面也略有一点新意。从总体上看,本词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社会人们生活的安逸安详,因此,看似“仅有趣而已”,实质,蕴含着一种正能量。

2022.03.16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