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为什么被称为扬州八怪(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

郑板桥为什么被称为扬州八怪(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1)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

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 郑板桥是江苏兴化人,他的一生在诗画书上造诣极高,被时人成为“三绝”。纵观郑板桥的一生,他在作画时只画兰、竹、石三种,并且常常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郑板桥在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考中秀才,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考中举人,而直到乾隆元年(公元 1736年)他才考中进士。而此时郑板桥已经四十四岁了。可以说已经过了不惑之年。但对于郑板桥来说他的为官生涯才刚刚开始。

郑板桥为什么被称为扬州八怪(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2)

郑板桥画像

在进入仕途后,郑板桥历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在任期间勤政爱民,百姓都对其歌功颂德。晚年客居扬州,靠着贩卖自己的字画为生。


郑板桥之所以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与他异于常人的性格有着分不开的关系。在他刚刚来到范县时,就命人在官府临街的那面墙上打了几个孔。时人不解,便问他原因,郑板桥则回答道,因为之前的官府内充满了贪婪腐败的风气,他打几个孔只是想要通一通气而已。

郑板桥为什么被称为扬州八怪(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3)

郑板桥作品

郑板桥就是这样的与众不同,在他围观期间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并且认为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这种超越当时人们认知的独到见解,充分体现出了郑板桥的不拘一格和与众不同。


但即便是这样尽心尽力的治理,还是逃不过那些小人的诽谤,朝中有人诬告郑板桥贪污,于是在乾隆十八年,郑板桥被罢官回乡,而他的所有家当仅仅只有三头驴,以及两个书夹板和一张阮弦。如此清贫,世所罕见。

除了在为官时独具特色外,郑板桥的文学创作也颇有性格。

郑板桥为什么被称为扬州八怪(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4)

郑板桥作品

被罢官之后,郑板桥回到了扬州,开始了他的卖画生涯,这一时期也是他创作的高峰期。这一时期,他与当时著名的文人卢见曾以及“扬州八怪”中的:金农、黄慎、李鳝等人走得非常近,他们经常在一起饮酒作画,好不快活。

郑板桥的许多优秀作品都是在这个时候产生的。上文说到,郑板桥一生以兰、竹、石为创作对象,其中尤其喜欢竹子。郑板桥画竹子强调要“造物为师”。为了将竹子的神韵体现的淋漓尽致,郑板桥在年轻的时候就经常前往竹林中散步,甚至整日泡在竹林里。这样一来他对于竹子各个阶段的特征有了一个准确的把握,因此他画出来的竹子才会生动传神,自带一种坚毅不屈的神韵。

郑板桥为什么被称为扬州八怪(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5)

郑板桥作品

郑板桥喜欢竹子并不仅仅局限在画竹之上,他还喜欢使用竹子制品。每当秋冬时节,天气肃杀,他都会将竹竿做成窗棂,并在上边糊上一张薄纸,每当天高云淡之时,郑板桥都会悠闲地坐在家中,观察映照在窗户上的竹影,每每这时郑板桥都会被这一幕陶醉。

郑板桥对竹子的喜爱已经到了一种成瘾的程度。他常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或许正是因为这份对主子不同寻常的喜爱,才能让郑板桥的竹子能够如此出名吧。

郑板桥为什么被称为扬州八怪(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6)

郑板桥作品

郑板桥长期住在竹林中,对竹子有着很深的了解,已经做到了“成竹在胸”。在《郑板桥集·题画》郑板桥更是将主子在四季不同时间的特点描述的淋漓尽致,非常人所能及也。


郑板桥画竹子,可以说是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最开始的照着竹子来画,再到胸中有竹,最终到了人竹合一的境界。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郑板桥的绘画技艺得到了提升,他的精神品格也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变化,竹子的那种精气神深刻的影响了郑板桥。纵观郑板桥的一生,刚正不阿始终是他的代名词,这也是他被后世尊敬的最重要原因。

郑板桥为什么被称为扬州八怪(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7)

郑板桥作品

他曾经对自己的友人说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甚至可以说郑板桥的一生已经和竹子融为了一体,竹子的刚劲,不屈,挺拔坚毅都能够在郑板桥的一生中体现出来。郑板桥爱竹,爱着爱着,自己也成了一株傲然挺立的苍竹。

参考文献:

《郑板桥集·家书·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郑板桥集·题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