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最著名的诗及点评(一首诗看破人生)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欢迎关注槐序~

这里有沉香千年的古诗词,亦有最精美的配图

杨万里最著名的诗及点评(一首诗看破人生)(1)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 杨万里 《小池》

4月将尽,初夏来临,读一首杨万里的《小池》,感受一下涓涓溪水流,树阴照水柔的诗情画意,淤积的疲惫一扫而空。

杨万里,一代诗宗,“中兴四大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一生作诗两万五千余首,刻苦好学,曾拜多位学者为诗。

早期学“江西派”风格,不满意,一怒之下把1000多首诗焚为灰烬。此后别转他路,自成一体,有所大成。

他在《跋徐恭仲省干近诗三首》中写:

传派传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风流。黄陈篱下休安脚,陶谢行前更出头。

杨万里最著名的诗及点评(一首诗看破人生)(2)

杨万里早些年,曾承教于高守道、王庭珪、刘安世、刘廷直、刘才邵、刘珙、高德顺、张栻、胡铨等南宋名家,不耻下问,敢于抒发自己的想法。

所以这首表达的意思是:作家应自创风格,传派传宗是一种羞耻,不要在黄庭坚、陈师道的座下裹足不前,看看陶渊明和谢灵运。

这是一个读书人的轻狂。

不仅如此,谈起读诗,杨万里还写道:

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唐诗读半山。

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

船中的活都是诗编的,读完唐朝的诗在读王安石,不是老夫早晨不吃饭,是老夫把王安石的绝句当成了早餐。

杨万里最著名的诗及点评(一首诗看破人生)(3)

由此可见,杨万里早期对王安石很是崇拜,也足可证杨万里是个诗词狂人,和张籍吞杜甫诗灰有得一拼。

可就是这样一个“文化”狂人,偏偏又柔情似水,在现存的杨万里诗篇里,多半都是吟咏江风山月的抒景之作,其中不乏经典,比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是杨万里送别友人林子方之作,彼时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依依惜别,也担心事情看上去不是那么简单,所以规劝林子方不要赴任。

可即便是“送别诗”,杨万里依旧把它写得那么美。

杨万里最著名的诗及点评(一首诗看破人生)(4)

在《初秋行圃》中,杨万里写: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谁说落日无情,看它正在催促千树万树上的蝉,在傍晚时分齐鸣,声音虽近在咫尺,可一靠近它们,便没了声音。也许,它们只是在歌唱给落日听。

不仅如此,杨万里还有很多诗,极具爱国主义情怀,这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关。

杨万里出生在1127年10月29日,那一年发生了很多事,首先是靖康之变,金人大举南侵,掳走徽钦二帝。同年5月,康王赵构继位,北宋正式灭亡。

由于饱经战火,所以从很小的时候起,杨万里就埋下了报国之心,尤其是他母亲在他8岁病逝后,杨万里便跟着父亲四处流浪,见到了很多流离失所的百姓。

杨万里最著名的诗及点评(一首诗看破人生)(5)

他在《初入淮河四绝句》中写道: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望着已经破碎的河山,忍不住心中悲怆,写下了这首诗。

杨万里和陆游一样,都是“主战派”,看着北方失去的大好河山,一心想收复中原,可是朝廷昏庸无能,屡屡谈和。杨万里也因此言论,一度遭到排挤。

乾道六年,杨万里在奉新做知县,见牢中关满交不起租税的百姓,致使官署府库空虚,便下令释放了所有“囚犯”,不久后百姓纷纷自动前来纳税,不出一月,欠税全部交清。

在江东转运副使任期满时,杨万里的俸禄尚有余钱万缉,他分文未取,全部弃之官库。晚年杨万里退隐南溪之上,自建一茅草屋,仅能遮风挡雨。

可见杨万里不爱名利,只想为国尽忠,为一方百姓谋福。

杨万里最著名的诗及点评(一首诗看破人生)(6)

晚年退居后,杨万里写下了《月子弯弯照九州》:

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愁煞人来关月事,得休休处且休休。

弯弯的月亮照亮人间,可是有多少家欢乐,多少家愁呢?可人的忧伤与月亮的圆缺又有什么关系呢,有些事该宽容的就宽容些吧,豁达开朗才能让自己更开心一点。

杨万里这一生,为官几度起伏,举荐了朱熹,心忧天下,敢于直言,可谓是铁骨铮铮。但又不失文人的优雅,妙笔生花,随处可见读书人的似水柔情。

可钦可敬。

- END -

阅读更多精彩图文:

王维:一生礼佛,44岁大彻大悟,写下8句诗,被尊为“诗佛”

元稹这首诗,让人明白了,没有谁是靠得住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