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乐演奏红楼梦(交响乐红楼梦世界首演)

弦乐演奏红楼梦(交响乐红楼梦世界首演)(1)

为纪念徐玉兰先生诞辰100周年,由胡咏言、于阳、刘力作曲的交响乐《红楼梦》11月15日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世界首演。作品共分六个乐章,以独特视角阐释中国传统文化。演出采用四管交响乐队编制,并在此基础上融入合唱队、中国戏曲独唱、部分中国民族器乐等元素。

作品由胡咏言执棒上海爱乐乐团演奏,歌唱家韩蓬担任男高音,“贾宝玉”角色由越剧演员王婉娜担任,浙江音乐学院合唱学院担任混声合唱,此外演出中还有民族乐器三弦以及琵琶加盟。这样的编制在音色搭配、乐队动态等方面,呈现出万花筒般的声音可塑性。

弦乐演奏红楼梦(交响乐红楼梦世界首演)(2)

“《红楼梦》原著太庞大、太浩瀚,这次我们创作的同名交响乐从中采撷了一些角度。”胡咏言在接受文汇记者专访时坦言,交响乐创作经历了化繁为简的过程,把音乐主题主要聚焦在小说《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和贾宝玉身上。“作品还融入了越剧《红楼梦》的元素,也有新创作的说唱段落来体现时代感,希望能吸引关注音乐、戏曲、文学的观众群体。”

把越剧的演唱像珠宝一样镶嵌在交响乐中

“徐派唱腔有十分刚烈的因素,魅力无穷,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创作交响乐《红楼梦》,受到戏曲的影响很大。”胡咏言说,早在2017年,越剧《红楼梦》主演、越剧大师徐玉兰的儿子俞小敏就有了发起创作交响乐《红楼梦》作品的想法。

弦乐演奏红楼梦(交响乐红楼梦世界首演)(3)

深受母亲影响,俞小敏从小就听越剧、爱越剧,尤其是由母亲主演的《红楼梦》。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让俞小敏一定要在今年将交响乐《红楼梦》呈现出来——2020年是母亲徐玉兰的百岁诞辰。他想代表千千万万的越剧爱好者,为母亲献上一份特别的礼物。

经过将近两年多的筹备,俞小敏发起成立了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徐玉兰艺术专项基金,由徐玉兰艺术专项基金特别委约,找来了胡咏言、刘力和于阳,一同做这件充满挑战的事。2019年,他们找来了100多页的越剧《红楼梦》乐谱简谱,还多次观看越剧《红楼梦》电影。之后,一行人前往徐玉兰的家乡富阳、越剧发祥地嵊州采风学习,参观越剧博物馆和学校,也在现场聆听了越剧《红楼梦》。

弦乐演奏红楼梦(交响乐红楼梦世界首演)(4)

“我们在嵊州请了一位越剧弟子来唱《红楼梦》。中间有大段唱腔,没有伴奏,完全是清唱。传统艺术真的了不起!”当时获得的震撼让刘力记忆犹新,这个唱段也被保留在作品中。“本来我想每句都有转调,但发现效果不好。所以作品里凡是张嘴演唱,原本是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于是,越剧的演唱就像珠宝一样镶嵌在交响乐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弦乐演奏红楼梦(交响乐红楼梦世界首演)(5)

弦乐演奏红楼梦(交响乐红楼梦世界首演)(6)

其实,越剧和交响乐的结合颇有难度,因为交响乐有逻辑有主题,结构复杂。于阳表示,交响乐的创作要遵循其特有的音乐规律。最终,交响乐的第四和第五乐章借鉴了越剧《红楼梦》中“金玉良缘”“哭灵出走”的选段,不仅启用越剧演员演唱的戏曲部分来体现徐派的经典唱腔,还融入了琵琶、独唱、合唱等元素。

弦乐演奏红楼梦(交响乐红楼梦世界首演)(7)

“交响乐《红楼梦》绝非在越剧基础上进行简单改编,而是一部保留了越剧韵味的交响乐作品。”在胡咏言看来,对于越剧的忠实爱好者来说,这部交响乐中的部分段落能让他们感到足够亲切;对于平时接触越剧机会不多的年轻人来说,则可以领略越剧的独特风情。

用丰富的音乐层次展现东方审美和人物之魂

胡咏言不仅仅是交响乐《红楼梦》的作曲者之一,还兼任此次世界首演的指挥。他参与创作的原因之一,是自己已执棒了许多国外作品,因此期待指挥一部优秀的中国作品。创作和练习的过程,让胡咏言不断刷新、加深对《红楼梦》的理解。

弦乐演奏红楼梦(交响乐红楼梦世界首演)(8)

胡咏言用“我的红楼梦”来形容自己创作的部分。“我不只关注小说《红楼梦》,还对作者曹雪芹的人生经历、内心世界很感兴趣。事实上,关于曹雪芹的个人生平缺乏很多资料。”因此,胡咏言让曹雪芹成为第一乐章的主题,融入了作曲者对这位作家的想象和挖掘。他为交响乐中曹雪芹的出场,搭配了三弦——一种音质硬邦邦、富有京味儿的乐器。

弦乐演奏红楼梦(交响乐红楼梦世界首演)(9)

由于《红楼梦》故事中蕴含着多种不同的人物性格、情绪与冲突,因此交响乐希望通过丰富的音乐层次来呈现这种复杂性。除了使用四管交响乐队编制以外,作品还有其他创新之处。

比如,为了表现“元春省亲”这一原著中最盛大辉煌的场面,作曲者写了多段大合唱,不仅增添了作品的气势,也增加了排演的难度。又如,为了更好地展现“金陵十二钗”幽深的内心世界,采用两个圆号、两个竖琴、一个长笛、一个英国管的室内乐编制,以晦暗、压抑但却极富美感的音乐色彩,诉说了作曲者对她们的悲悯与爱怜。

弦乐演奏红楼梦(交响乐红楼梦世界首演)(10)

在交响乐的终章,用胡咏言的话来说,奏响了为《红楼梦》送葬的挽歌。“比如使用木鱼刻画了宝玉出家的音乐画面,还制造了雷鸣与风声,让这部作品结束在不了了之、无可奈何的氛围中。”

摄影:叶辰亮

作者:姜方

编辑:许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