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雨后水黑怎么处理(雨后鱼塘不管理)

近来南方雨多,我们这儿已经断断续续下了好几天雨了。天晴的时候炎热,让人烦躁;下雨的时候到处湿漉漉的,又感觉出行不便。都说雨热同期,确实也感受到了。

雨热同期使我们的鱼塘出现了些变化,我相信,鱼塘里的鱼虾也不喜欢火辣辣的太阳,更不喜欢瓢泼大雨。特别是下雨时,水温下降、PH值下降、溶氧下降等,都会令鱼虾感到不安,产生应激反应。

雨天对于晴天是特殊的,特殊的事就有特殊性质,特殊性质物与物、事与事的根本区别。比如人和其他动物比有特殊性;男人和女人相互比较有特殊性,所以男女有别;罗非鱼和草鱼各自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养殖管理有区别;池塘养殖和稻田养殖各有特殊性,所以养殖管理技术不一样。研究养鱼特殊性的价值也就在此。

雨天养鱼的特殊性就在于雨,虽然雨也是一种水,但相比鱼塘的水源水具有特殊性,比如雨水的温度、PH比水源水低。当雨水进入鱼塘后,就相当于在平静的湖面上扔了一颗石头,总会激起千层浪,雨水的特殊性就会影响鱼塘水,出现些水质问题。而水是鱼虾赖以生存的环境,水质有问题,鱼虾就会作出反应,甚至出现死鱼的情况。这是我们养鱼人不希望看到的。

鱼塘雨后水黑怎么处理(雨后鱼塘不管理)(1)

有的朋友就问我雨后怎么调控水质的问题。只不过我也还是个学习者,对于养鱼还要实践、还要总结,然后再实践、再总结,这个过程很长,我可能只是迈出了一只脚。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这样,因为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次办成。

不过,这里我还是要介绍些自己的经验和从别的养鱼朋友那里学来的经验,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雨后鱼塘水质调控的问题。

要调控水质,就要明白它出现了哪些变化。

一是温度下降。这是因为雨水温度比塘水温度低的缘故。如果突遇大暴雨,温度的变化程度会更大,就好像往一杯热水里兑了冷水一样,水温下降较为明显。

二是溶氧下降。这大家都知道了,雨天养鱼最怕浮头,因为一方面是气压低,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在水里的少了,另一方面是雨天阳光少,鱼塘里的浮游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又是鱼塘氧气的主要来源。总的影响是使鱼塘氧气下降了。

鱼塘雨后水黑怎么处理(雨后鱼塘不管理)(2)

三是PH值降低。和水温有相似的情况,雨水的PH值比鱼塘的低,雨水进入鱼塘后就会改使原本的PH值下降。

四是鱼塘杂质增多。雨水会冲起路边、水渠边、池埂边的泥沙、枯枝败叶、生活垃圾的等进入水源或直接进入鱼塘,使鱼塘里的漂浮物、泥沙增多。

五是病菌虫害增多。随雨水进入鱼塘的,不但有泥沙等杂物,还有病菌虫害。所以,雨后我们会发现鱼病增多了,寄生虫也来了。因为路边、水渠边、池埂边都有这些病菌和虫害。

那么,怎么来应对这些变化呢,怎么做好水质调控呢。

第一,加强水质观察。雨后要及时巡塘,看看水质有什么变化。可以测量水温、PH值,看看泥沙水进入的是不是很多,树叶树枝、杂物等漂浮物是不是堵住了水渠或者进入鱼塘,水位是不是暴涨,有没有漫塘的风险等。

鱼塘雨后水黑怎么处理(雨后鱼塘不管理)(3)

第二,及时换水和清理杂物。如果鱼塘里泥沙水多要及时换水,这样既可以把泥沙水排出,又可以起到增氧的作用。浑水过多而又不能及时排出时,也可以泼洒沸石粉澄清水质。对于枯枝败叶和杂物要及时打捞,以免日后沉底腐烂,造成底质恶化。

第三,泼洒抗应激产品。对于水温的情况,水温骤变会引起鱼类应激。应激大家都知道,会引起鱼虾体质下降或生病。有一个养殖朋友的经验是这样的,他会对比雨前雨后水温变化程度的大小,如果水温降低的幅度在3℃以上,就会泼洒抗应激产品。市场上抗应激的产品很多,大家可以根据情况选择。泼洒应激产品也也是为了稳定水质,鱼虾是鱼塘生态系统里的重要一环,它们不产生应激反应正常生活,这个生态系统也才不出问题。

第四,及时开启增氧机。雨后应该在半夜开启增氧机,并一直开启到天亮以后。这是因为,这段时间浮游植物不但不造氧,反而要消耗氧气,所以这时是水体溶氧最低的时候,要及时增氧。增氧其实就是在调水,这是不矛盾的。

鱼塘雨后水黑怎么处理(雨后鱼塘不管理)(4)

第五,给水体消毒。很多的养鱼朋友的经验也证明了,雨后是细菌性疾病多发。这说明雨后的鱼塘里细菌增多了,细菌多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鱼塘生态系统失衡了。而细菌数量比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多时,不但不能帮助净化鱼塘水质,而且容易使鱼爆发疾病。雨后要及时消毒,每亩用漂白粉700g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药物泼洒后要注意开启增氧机,以免鱼类因使用药物而缺氧浮头。

第六,关注水色变化。一般,因为连续的雨天几乎没有阳光,浮游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再加上水质出现变化,就会使部分藻类死亡。这时,水体的透明度会变大,有益藻类及其他浮游植物就会减少。这对于维持鱼塘的小生态平衡是不利的,也可以说会引起藻相失衡。

如果我们观察到鱼塘的透明度大于40公分时,就要追肥了。追肥可以用无机肥,这样肥水的效果快,但用量上要注意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不能一次使用过多,以免再次破坏水质。肥水后,每隔10天左右使用EM菌,这样可以补充、培养有益藻类。

第七,稳定水位。一般,雨水的灌入会使鱼塘水位涨高。我们经常说深水养大鱼,但是水位如果太高反而不利于水温的升高,水温不合适鱼塘里的浮游生物生活得就不好,也就不利于我们稳定鱼塘水质。另外,如果水位太高,当遭遇到暴雨或连续雨天时,就有漫塘的风险。

鱼塘雨后水黑怎么处理(雨后鱼塘不管理)(5)

夏季鱼塘的水位在2-2.5米合适,如果水位涨得太高要及时排除部分水。最重要的是,一旦确定了水位,就要维持稳定,不能忽高忽低,这样的水位变化对水质影响较大。

第八,循序渐进恢复正常投喂量。在下雨时,我们的经验是少投喂,甚至不投喂,一方面是因为水温低,鱼类食欲不旺盛;另一方面是因为如果投入大量饵料,不仅会消耗大量氧气,而且会给鱼塘带来更多残饵,从而污染水质。

当雨晴后,投喂不要心急,不能一次就按平时的正常投喂量来投喂,因为这时候水质还不稳定,过多的饵料投入会引起水质再一次起变化。另外,鱼类也需要从下雨的环境中适应过来,此时大量投喂可能给鱼带来肠道疾病。

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第1天投喂时饲料量为正常情况时候的20%就好,投喂2天后变为40%,再投喂2天变为80%,最后投喂2天后就可以恢复到平时正常投喂量。

我们经常说水是养鱼的基础,鱼塘水质最好是"肥、活、嫩、爽"。但是,每个地方的环境不同、条件不同,采取的技术路线和方法不同,所以每个鱼塘的情况也不一样。对于雨后的鱼塘也是一样,也许有朋友的鱼塘不会出现问题,但有朋友的鱼塘又会出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多关注不同地方朋友的养殖情况、方法措施,供自己参考。

鱼塘雨后水黑怎么处理(雨后鱼塘不管理)(6)

一千个人也许就有一千种方法,我们要如何学习别人的养鱼技术经验呢。

现在通信技术发达,养鱼技术的传播也因此变得方便快捷,各种媒体平台上分享的养殖技术更新得也快。信息的传播打破了地理空间上的限制,我们身处南方可以看到北方朋友的养殖技术,北方朋友也可以浏览到南方朋友的经验做法。有些信息来得快、去得快,我们也许还没记住、还没实践,就会被更多的信息挤到一边去了,比如今天我看到了一条治疗草鱼烂腮的方法或者调水的方法,明天就会被更多的方法所覆盖,而在读取了这么多方法后,我却对如何治疗草鱼烂腮或者调水更没有头绪了。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一是建议大家购买2-3本专业的养殖技术书放到家里,一定要权威专家编写,而且对于我们来说通俗易懂、又容易操作的。二是在学习别人的经验或学习网络上的资料时,专门用笔记本记下来。记的内容要自己先做筛选,不要什么都看,什么都记。要记别人典型的经验方法,要记和自己情况大致相同的方法。每天浏览同一类型的信息不要太多,比如你找雨后水质调控的方法,浏览2-3条就可以。太多了就会造成思维混乱、选择困难了。

说到底,大家的方法是根据自己的实践总结出来的,都是正确的方法,但不一定对你适用。关键的是获取他们的方法路线,然后根据自己鱼塘的实际情况作出调整,这样才能真正起作用。

鱼塘雨后水黑怎么处理(雨后鱼塘不管理)(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