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家黄晓明的人生(风声再起麦家黄晓明十年后再聚首)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孙雯 通讯员 黄双双

一场见面会,开启之前,竟然用可摩斯密码传递“情报”?

没错!

麦家黄晓明的人生(风声再起麦家黄晓明十年后再聚首)(1)

11月6日,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携代表作《风声》在上海举行了一场人气爆棚的读者见面会。活动正式开始前,麦家、黄晓明就同时在个人抖音账号上发布了剧情版视频预告,用摩斯密码传递“情报”,引发千万网友围观,评论区惊呼:“梦幻联动”、“次元壁破裂”。

《风声》作为麦家的代表作之一,一经出版便斩获多项大奖,并多次被改编为影视和话剧作品。此书全新修订版将由读客文化打造,新增万字麦家创作谈,6幅原创插画,717处修订,于近日推出。

麦家黄晓明的人生(风声再起麦家黄晓明十年后再聚首)(2)

见面会现场,有不少读者都是专程从外地赶来。读者之中不乏很多年轻面孔,足以看出麦家在00后读者中,同样拥有强大的号召力。

麦家黄晓明的人生(风声再起麦家黄晓明十年后再聚首)(3)

麦家的两位好友兼书迷——著名演员黄晓明和编剧史航的到场助阵,也给现场掀起了几波小高潮。

十年回忆杀感动全场

黄晓明自曝人生低谷

为了支持自己的好友兼作家偶像,正在武汉拍戏的黄晓明特意赶来。

黄晓明与麦家的缘分始于2009年上映、改编自麦家同名原著的电影《风声》,这部至今仍被影评人誉为“无可比肩”的华语大片,也是黄晓明作为演员的经典代表作。

黄晓明坦言,自己第一次拿到《风声》剧本时就认定,这将是他形象转型的关键之作,拍摄前更是为这个角色做了很多准备,包括蓄胡、剪发,甚至还专门去学了日语,连蹲马桶都在苦练日语,压力大得只能靠喝酒解压。

如今,黄晓明对此却显得十分坦然,他表示:“我人生其实几部我觉得比较满意的作品,全部是在我人生低谷时候创作出来的。当你会演一个跟自己距离还差很远的角色的时候,对于演员来说真的是非常幸福的,我们是非常享受这种创作的过程的。我觉得一个演员这辈子能够碰到一次这样的角色,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所以我到今天为止都觉得《风声》是非常经典的。《风声》是一部好作品,好作品其实都是磨出来的。”

麦家黄晓明的人生(风声再起麦家黄晓明十年后再聚首)(4)

当被问及对黄晓明演技的评价,麦家就称赞黄晓明“偶像与实力兼具,黄晓明身上有很难得的可塑性。”黄晓明将书里的“肥原”一角演出了惊喜。这个角色也是麦家在《风声》的第三部分花费了很多笔墨去描写的,只有看完原著,才能看到一个更立体,更丰富的肥原。这也是《风声》能超越类型小说范畴,成为一部经久不衰的文学经典的原因之一。

除了回顾往事,两位好友对未来可能达成的合作也相谈甚欢。当主持人给出麦家经典作品里的三个主角——《解密》的容金珍、《人生海海》的上校、《暗算》的安在天时,黄晓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容金珍,两人相约再续前缘。

电影只拍出了三分之一

原著给人带来极致体验

作为《风声》的忠实书迷,麦家的好友史航也来到了见面会助阵。

在谈及电影和原著的区别时,史航认为《风声》的小说和电影就好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括住了人世间多种可能。对照起来看会觉得特别好玩,可能在书中有底牌的人,其实在电影里变成没有底牌的人。书里面读者知道老鬼是李宁玉,就是李冰冰的角色,在电影里恰恰她是个无辜的人,是她旁边的张涵宇和周迅才是有底牌的人,这种改编是非常大胆的,麦家接受这种改编也是非常达观,非常有见识的。

《风声》对人心灵的挤压是最强烈、最持续、最完整的,可能你看这个电影的时候你觉得心灵被挤成一张薄片,从电影院里面开始感动、开始呼吸、开始回味。你的心脏回到了该有的长度,挤压感特别强。而小说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把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至少讲了三遍,所以它是把你的心像一个足球,扔到天花板上一次,砸到墙上一次,搁脚下踩了半天又是一次,所以这种是极致体验,这是一本书能给人的一种极致体验。所以说,电影只拍出了原著的三分之一。

麦家黄晓明的人生(风声再起麦家黄晓明十年后再聚首)(5)

对此麦家深表赞同,他直言《风声》是花他很多心思,被他抱很大期待的一部作品,是他最好的作品之一。对于很多读者拿《风声》与《人生海海》对比的做法,麦家坦言:“我常说《人生海海》和《风声》不一样,不可比。《人生海海》是我的一亩三分地,书写我自己的内心;而《风声》是公共用地,书写的民族情感。虽然这部小说用了些手法、设计,但其本源还是心,是一颗中国心,是民族情感。”

麦家的作品偏爱书写一些有缺陷的英雄,有传奇异质的人,有特殊经历的人,比如《人生海海》里的上校、《解密》里的容金珍和《暗算》里的阿炳,包括《风声》的主人公“老鬼”,一个在最极端的环境下依然百折不挠的英雄,这其中所传递出来的强大信念,是《风声》初版多年后依然值得如此推崇的原因。

当被问及自己为何钟情于英雄主义时,麦家说:“每个人都应该当英雄。实际英雄这个词有点被我们滥用,容易导致一种歧义,但是我还是想让英雄这个词回到本意上,首先拯救自己,然后再拯救人类,我觉得救好了自己,人类也不需要救,每个人当好自己,每个人救好自己,每个人当好自己的英雄,当好自己人生的英雄。”

《风声》看似写无情之人

恰恰是麦家最深情的作品

作品都是作家的心声。谈到《风声》这本书的创作背景时,麦家又一次提起了创作《风声》的那个夏天。彼时的麦家已经凭借《暗算》拿过茅盾文学奖,根据他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红遍全国。

但这一切只是表面风光,这一年其实是麦家生命中最艰难的一年:官司缠身、收入减半、夫妻失和、身体大病小痛不断。最让麦家崩溃的是,他的父亲患上了间歇性失忆的疾病……各种“妖魔鬼怪”像洪水猛兽一样全部涌过来。

但作为作家的麦家并没有被生活击倒,他独自吞下孤独和绝望,拼命创作,最终交出了《风声》这张答卷。

不久后《风声》出版,很快拿下《人民文学》年度长篇小说大奖,次年又荣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同名改编电影上映后打破华语大片记录。麦家凭一己之力改变了大众对通俗小说的印象,让其走进了文学的殿堂。

麦家黄晓明的人生(风声再起麦家黄晓明十年后再聚首)(6)

当听到见面会现场的95后、00后读者表示自己也特别喜欢《风声》时,麦家深受感动,他深情地表示:“《风声》写人心的险、人生的痛,但不是要你绝望,而是要你有坚守的道德,有坚韧的意志。希望《风声》和’老鬼’能给你勇气,给你锚力,陪你在风声肆虐的人生路上,迎风挺立。”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整个世界的脚步。如何面对困境,麦家和《风声》给出的答案是:把自己交出去,交给一个“信仰”。

小说中的“老鬼”身负重任,却身陷囹圄,在孤立无援的绝境下忍辱负重,以命相搏,最终战胜了黑暗。因为“老鬼”心中有信仰,她爱的是当时硝烟弥漫、山河破碎的中国,信仰自己的牺牲将换来一个更美丽的中国。

麦家黄晓明的人生(风声再起麦家黄晓明十年后再聚首)(7)

麦家也是如此,他的信仰与热爱唯一而永恒,就是写作本身。所以即使他跌落人生低谷,受尽生活磋磨,依然能靠着这份信仰绝处逢生,无论是灰暗的童年,还是创作的《风声》时的那个夏天,他都靠着这份信仰坚持下来了。

正如麦家在散文集《非虚构的我》中所说:“人生多险,生命多难,我们要让自己变得强大、坚韧、有力,坦然、平安、宁静地度过一生,也许惟一的办法就是把自己交出去。要敢于去承担,去挑战,去赢得。”

这也正是《风声》要传达的信念,一个人如何在信念的支撑下,对抗无法逃避的孤独与绝望,并为自己的命运和职责去行动、去承担甚至去牺牲。

麦家黄晓明的人生(风声再起麦家黄晓明十年后再聚首)(8)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