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讲规则和界限(咱能不能在孩子面前多少尊重下规则)

和孩子讲规则和界限(咱能不能在孩子面前多少尊重下规则)(1)

昨天写了一篇《咱能不能不要抱着孩子干坏事》,100条评论额度很快就用完了,后面只能根据字数做些替换。绝不是不让大家上墙,更不会像某些公众号那样,只挑选支持自己、对自己有利的评论。

如果您的文字理解能力尚可,您应该可以发现:我从头到底都没有支持警察的冲动型执法。这是毫无疑问的执法过当。对于一个代表政府公信力的职业来说,这样的行为一定会对整个行业带来巨大的伤害。而且后续的删帖、警告拍摄路人等行为也是愚蠢之极。在网络几乎一边倒的讨伐声音中,我就做了一点提示:作为“被害人”的女性,对事件同样负有相当大的责任,一旦她被广泛同情,社会规则的合理性就出现了偏差。

但这种提示显然不能令公众满意。我的后台充斥着各种谩骂。大致意思是,我是收了警察钱的五毛党,生下来孩子没屁眼。搞得我赶紧催儿子拉屎去。

大概在评论达到200条的时候,警方最终的处理决定出炉:警察记大过,妇女被警告。

虽然我内心认为最好的结果是“警察被开除,妇女被拘留”,但这个结果总算也验证了“双方有错论”。尽管公职人员记过会被记入档案,终身影响升职和收入,而被警告似乎缺乏约束意义,反而会成为饭局上吹嘘的话题。

至少,如果我拒绝处罚,并且“扒车门、拉扯后视镜、推搡警察”,应该不会只是被警告那么简单。可见孩子和舆情多少还是主导了处理的走向,让两张红牌变成了两张黄牌。

但好歹总算有一张黄牌,让我多少能鼓起勇气迎接质疑。刨去辱骂的,依然有不少中立的观点,在此刻拥有了被讨论的价值。我想,除了放出这些评论,也请允许我做一些补充阐释。

文章最大的争议,在于我援引了抱着孩子偷东西、抱着孩子卖黄碟、抱着孩子卖发票的案例,许多人指责说,这个和抱着孩子推警察完全不是一件事,不应该去做类比。

和孩子讲规则和界限(咱能不能在孩子面前多少尊重下规则)(2)

面对这种指责,其实我是有些疑惑的:抱着孩子偷东西、卖黄碟是违法乱纪,推搡警察、拉扯后视镜就不是违法乱纪,而是本能了?

应该都是违法乱纪吧。

和孩子讲规则和界限(咱能不能在孩子面前多少尊重下规则)(3)

“逃避罚款”,的确不是有预谋的,但应该也是故意的。抱着孩子推搡警察,和“护住孩子”的行为似乎也很难扯上关联,至于“放下孩子,孩子就会被贩卖”的推导,更是让我不知道怎么辩解。

倒是那句“罚款有多少正当性”的质疑,能引起不少共鸣:

和孩子讲规则和界限(咱能不能在孩子面前多少尊重下规则)(4)

那么,这个当事巡警是不是“只要钱其它什么都不要”的巡警呢?98%这个精准数据又是怎么来的呢?

最后那句“大众应该多考虑弱势群体”是一句特别难反驳的话,因为在很多大会上领导也这么说。但我特别想说:

大众应该多考虑尊重合理规则的群体,不管这个群体是强势还是弱势。

上面这类评论看起来特别有道理,特别有共鸣,把他们当做立场无可厚非,但如果当做行动指南,总觉得有点问题。

首先,我是个有孩子的人,不用回应“当你做了父母,你就能体会”这类问题。我只会问另一个问题:

当我可能和其他人产生冲突时,我会让孩子处在什么位置?

毫无疑问,我会避免冲突,更别说挑起冲突了。因为我有一个基本判断:一旦双方有人失去理性,孩子就会处于一个危险的境地。此外,孩子看到父母毫无形象地拉扯、吼叫,除了恐惧,不会有任何其他的情感收获。

我和我老婆吵架都得想尽一切办法避开孩子,更何况是和外人。

虽然下面这件事情没有发生过,但我还是做了一个换位思考:如果有难以避免的冲突,恰好孩子又在身边,我该如何处理?

说实话我没想到太好的方法,但有一个原则是确定的:我一定会努力让他远离“战场”,哪怕“你就站在那个橱窗前,背过身去”。

抱着孩子,赌的就是对方的投鼠忌器。

第二个问题,关于处罚的合理性。吃罚单肯定不是件愉快的事情。然而我问自己的是这样一个问题:

我是不是真的违规了?

处罚之所以让人不满,不一定是因为额度,而是因为“选择性”。前几个月,我老婆跟着前车变道,前车大摇大摆过去了,我们的车被警察拦下来了。违章,200块,3分。

我们该怎么做呢?一边推交警一边说,你为什么不罚前车要罚我呢?你有本事把前车喊来一期罚啊!我就不罚除非你罚前车啊!?

那名抱孩子妇女可能也有这样的抱怨:别人违章停车你怎么没罚呢?你为什么针对我呢?

于是你认定警察执法“不正当”。

问题是,我们违章了吗?违了。根据法律该不该罚?该。

别人作弊没有被抓,不代表我可以作弊。一个人被处罚的标准,不可能建立在“别人是否也被处罚”的基础上。在生活中,看到那些逃脱处罚的“幸运者”,如果有点儿责任感,可以举报可以投诉,但不应该去思考“如果我干了这事儿,应该也能逃脱处罚”。

所谓的“不正当”,只是“你未违法而被处罚”,并不是“你违法了但没像别人那样逃脱处罚”,更不可能据此撒泼要求同样逃脱处罚。

抛弃合理的规则去谈人性与道德,是没办法往下聊的。

胡适说,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都开始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人人都争当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都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和孩子讲规则和界限(咱能不能在孩子面前多少尊重下规则)(5)

松江抱摔事件固然警察有错,行为失当,但如果公众由此及彼,把不法行为扩大化,认为抱着孩子“不管干什么坏事”,哪怕是抱着孩子偷东西、埋炸弹,警察都必须“控制住自己、必须首要不能伤害到孩子,要么就别干”。

那么最终得逞的还是那些破坏规则的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