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书画欣赏(傅抱石叶浅予作品简评)

傅抱石书画欣赏(傅抱石叶浅予作品简评)(1)

傅抱石叶浅予作品简评

文/范美俊

古代交通艰难,著名的古道有关陇古道、剑门蜀道、梅关古道等。而浙江的一条并不太长的石板驿道自古就声名远播,风景与人文独具,这就是著名的“山阴道”,自绍兴城西南偏门到诸暨枫桥镇。秦朝设会稽郡,下辖山阴县,该地位于会稽山北,故名“山阴”。王献之谓之:“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文士名流也在此扎堆,古有嵇康、贺知章、陆游、徐渭,近有蔡元培、王国维、鲁迅。

傅抱石书画欣赏(傅抱石叶浅予作品简评)(2)

傅抱石 山阴道上(国画),纸本设色,136×80cm,1944年,江西省博物馆藏

该画作于1944年,作者傅抱石(1904-1965)。并未画道旁老街深巷的白墙黛瓦,以及水上的乌篷船,而是发思古之幽情仅画一松四人。画松不拘细节,松针已是其独创的散锋皴味儿。四人意态高古,从题跋上看是谢安、王羲之、许询、支遁。这是他们在隐居时期的一次出游,才学皆佳的他们屡辞辟命,喜好清谈,甚至携妓出游。永嘉之乱后,晋室衣冠南渡,“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士人们也试图从清丽的江南山水中得到慰籍,还启发了山水诗画。1938年,画家在兵荒马乱中流寓陪都重庆,在郊野找到简易住宅“金刚坡下山斋”并安顿下来。该画应是其研习六朝美术与李公麟、石涛绘画的副产品,也有这位“下江人”在异乡发现“山河之异”的古今喟叹。

傅抱石书画欣赏(傅抱石叶浅予作品简评)(3)

叶浅予(1907-1995)擅绘舞蹈人物,除了他喜爱戏曲和早年积累的漫画人物功底外,还与其1939年迎娶的第三任夫人、舞蹈家戴爱莲相关,能更好理解舞蹈的服饰和造型。而此时,他也逐渐从漫画转向中国人物画创作。就舞者形象而言,他画过天竺婆罗多舞、献花舞,画过白蛇传等传统戏曲形象、现代红绸舞,也画过傣族舞、朝鲜舞,尤擅藏族舞,形象多为和阗装、夏河装。

傅抱石书画欣赏(傅抱石叶浅予作品简评)(4)

叶浅予 夏河装(国画) 纸本设色,135×69cm,1963年

傅抱石书画欣赏(傅抱石叶浅予作品简评)(5)

盛装的夏河藏族女性

夏河装,画家在多个时期都有表现,此作是1963年除夕所绘。何谓“夏河装”?是否与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夏河县有关不得而知。夏河因河得名,大夏河从这里流过,1928年置县,这里盛装的藏女就是这样打扮。画中的舞者面庞妩媚,目光专注,俯身向下富有节奏感稍纵即逝的动作被画家抓住了,S型身姿洒脱舒展华美,似乎正合着藏歌《桑吉卓玛》节拍且行且驻。舞者着深黑色藏袍,褐灰色的毛领袖口,与白帽、绯衣、红绿腰带、宝石挂饰,还有白底蓝边红面的靴子形成鲜明对比。画面背景全无,一如简洁的戏曲舞台。全画一气呵成,用笔简练,勾染自然,以墨衬色,黑白灰层次分明。叶浅予曾随在敦煌面壁三年的张大千学习,该作有传统人物画味道,更有舞台速写味儿,区别于刘凌沧、王叔晖等新传统工笔仕女画。

傅抱石书画欣赏(傅抱石叶浅予作品简评)(6)

范美俊:美术理论家,美术评论家,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书画史与艺术理论,兼及书画批评与评论。

你喜欢这篇文章吗?支持我们 ”

傅抱石书画欣赏(傅抱石叶浅予作品简评)(7)

范美俊教授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