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方面书籍(社会心理学一本了解自己与社会的绝佳书籍)

社会心理学方面书籍(社会心理学一本了解自己与社会的绝佳书籍)(1)

图丨Pexels

Hello~各位朋友们好~

小余老师又和大家见面啦。

上次给大家推荐的是“增长黑客之父”肖恩·埃利斯&摩根·布朗的经典书籍50本好书推荐 |《增长黑客》如何低成本实现爆发式成长 ,如何低成本实现爆发式成长。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另一本心理学著作一一《社会心理学》第8版。(最近比较中意心理学方面的书籍)

作者是戴维·迈尔斯,国际著名心理学家。

社会心理学方面书籍(社会心理学一本了解自己与社会的绝佳书籍)(2)

社会心理学

如果说之前小余老师介绍的50本好书推荐 |《影响力》一本教你真正影响他人的书 是心理学入门书籍,这本《社会心理学》可以作为心理学进阶书籍阅读。

作者从4个大模块、16个章节阐述,分别是:

第1章 社会心理学导论

第一编 社会思维

第2章 社会中的自我第3章 社会信念与判断第4章 行为和态度

第二编 社会影响

第5章 基因、文化和性别第6章 从众第7章 说服第8章 群体影响

第三编 社会关系第9章 偏见:不喜欢他人第10章 攻击行为:伤害他人第11章 吸引和亲密:喜欢他人和爱他人第12章 利他:帮助他人第13章 冲突与和解

第四编 应用社会心理学第14章 社会心理学在临床领域中的应用第15章 社会心理学在司法领域中的应用第16章 社会心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拿到手就感觉到本书的厚重感,满满都是知识的力量啊。

社会心理学(第8版)

每次经典书籍读完,总是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

老规矩,小余老师分享一些我自己的一点读书心得,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说服

社会心理学方面书籍(社会心理学一本了解自己与社会的绝佳书籍)(3)

怎样有效的说服他人?

相信这个问题很多朋友都感兴趣。

作者认为有以下4个因素,影响说服效果,分别是

  • 说服者(信息传达方)
  • 信息(说服内容)
  • 说服渠道(信息传递的路径)
  • 说服对象(信息接收方)
  • 第一点:说服者。

    人们认为,可信的说服者给人的感觉就是值得信赖的专家。(所以专业性很重要)

    同时讲话语气果断,语速较快并直视说服对象的眼睛,这样的说服者通常较为可信。

    当然魅力十足的说服者在品味和个人价值观等问题上也非常有说服力。 (长得好看就是一种说服力...)

    第二点:信息。

    说服信息能使人心情愉快就更有说服力。

    心情好的人做判断时更为爽快、不假思索。

    而能唤起恐惧心理反应的说服信息也同样有效,如果说服对象感觉脆弱,能采取预防行为,尤其如此。 (所以在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下做决定要慎重啊)

    说服信息与说服对象已有观念的差异对说服效果的影响,取决于说服者的可信度。

    单方正面信息与双方正反兼备的信息,何者更有说服力取决于:

    如果说服对象已经赞成该信息,而且过后不大可能会考虑相反的意见,那么单方的正面观点可能更有效。

    而当说服对象心思较为缜密或者并不赞同该信息时,那么包含正反两方面的信息则更有效。 (满满的马克思辩证主义思维啊)

    第三点:说服渠道。

    通常,面对面的交流通常最有效。

    对于复杂难懂的信息,书面文字的媒介更为有效。

    如果问题无关紧要或比较陌生,大众传媒则较为有效。

    第四点:说服对象。

    最后,信息的接受方也很重要。说服对象的年龄也有影响。

    年轻人的态度更容易改变。(老年人更加追求稳定)

    所以,这个很能解释为什么有的年轻人热衷崇拜某些成功学大师,把他们讲的每一句都作为励志语录贴在床头,奉为圣经,反复膜拜...

  • 第一,成功人士形象出现
  • 第二,传递的信息心灵鸡汤居多,让人感觉暂时性亢奋
  • 第三,说服渠道是大众媒体、新闻门户,给人的权威性更高
  • 第四,一般容易在生活事业中不顺的年轻人更容易被说服
  • 既然讲到说服,我们简单聊聊邪教的洗脑方法一极端说服法。 邪教的成功让我们有机会见识了强大的说服过程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这种成功看来源于一下3种方法:

    1、引发行为上的承诺(内化那些自主、公开和反复做出的承诺)

    2、运用有效的说服原则

    3、将人们孤立在童话的群体之中(先将人与社会孤立,比如拉倒某个黑暗孤僻的场景,然后通过团体实现融合找到自我) 那如何抵制邪教说服的方法? 预先公布自己的立场,会导致个体抵制随后的劝说(自己要有明确的信念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温和的攻击还可以起到免疫的作用,使个体对可能到来的更强烈的攻击做好反驳准备。(不要尝试用温和的攻击去说服别人,只会强化)

    对于某些极端的说服,听一半信一半,理智分析,学会逆向思考很重要。 最后作者提出一个观点:开明但不幼稚。

    吸引与亲密

    社会心理学方面书籍(社会心理学一本了解自己与社会的绝佳书籍)(4)

    为什么有的夫妇通常不会离婚?

    作者认为下列条件的夫妇通常不会离婚:

  • 20岁以后结婚;都在稳定的双亲家庭里长大;
  • 结婚之前谈了很长时间恋爱;接受过较好且相似的教育;
  • 有稳定的收入;居住在小城镇里;
  • 结婚之前没有同居过或怀孕过;
  • 彼此之间有虔诚的承诺;
  • 年龄、信仰和受教育水平相似。
  • 如果一对夫妻的情况与以上各条全部符合的话,他们非常有可能白头偕老,基于稳定的友谊和相似的背景、兴趣、习惯、和价值观去选择伴侣会比较好。

    小余老师认为:

    拥有相同价值观、门当户对的伴侣更容易幸福长久。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娱乐圈明星新闻,很多都是建立在不对等的条件下,结果结也匆匆,离也匆匆,这里就不一一阐述。

    同时作者认为,健康的婚姻并不见得没有冲突,而是夫妻双方能够调和差异,并且他们的情感能够胜过相互的指责。

    我们必须致力于不断地理解、创建和重建我们的爱情关系。

    关系是一个建构物,如果没有得到维持和改善,就会随着时间而衰退。我们不能简单地期望爱情关系会像建筑物那样保持自身的稳定。

    我们有责任去创造我们爱情关系的最佳状态。

    婚姻幸福的心理要素是心意相通、交往和性的亲密、平等地给予和获取情感和物质资源。

    人们必须付出努力才能防止爱情的衰退。

    很多不幸的婚姻,婚前幸福美满,婚后双方过了短暂的甜蜜期回归长期的平淡后,容易矛盾不断,这都是正常现象。

    如果双方不能继续付出沟通,防止爱情的衰退,婚姻很有可能会慢慢出现裂痕。

    例如:

    双方每天挤出时间来聊聊当天发生的事情;克制自己的唠叨,不争吵,袒露自己并倾听对方的感伤、关注和梦想;

    努力使婚姻关系达到理想的完美境界,成为“社会平等的、无阶级的乌托邦”,伴侣双方都能自由地给予和获取,能够共同作出决策并一起享受生活。

    爱情本身就包括对差异和缺点的承认和接纳。

    很多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我觉得这是一种大众的误导。

    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婚姻”的阐述:

    婚姻只是爱情的开始,爱情中双方会把最好的一片展示给对方,呈现出最甜蜜的状态。

    但这种状态终将会回归于婚姻中的平淡,呈现出每个人眼中对方真实的缺点,唯有相爱的人共同经营付出、去培育,才能升华到最佳的状态。

    后记

    这本书虽然有点厚,但整体阅读起来,非常有趣轻松。

    作者通过大量科学的实验去证实相关理论,让普通人对心理学现象有直观的理解。

    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

    让我们了解自己思维的荒谬之处,让我们变得更理性、更贴近现实。

    也能更好的了解自己及他人,用更好的方式让自己和社会进行相处。

    不愧是一本经典心理学书籍,启发心智。

    希望大家都能读一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