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桥梁还是纽带(多少亲人变路人)

近日读到作家刘墉的一篇报道,记者采访中,刘墉称孙子是“别人”的孩子,让人深有感触。

他对孙子的疼爱不逊于任何一个爷爷,但却只是亲,从不“腻”。

他清楚地知道:孙子和孙女再亲,也是“别人”的孩子!

并在生活中时时提醒自己不要越界,不能干涉孩子生活。

刘墉说:一个人爱父母超过伴侣和孩子,父母会高兴,但他会离幸福越来越远。

成熟的祖父母,应该和孩子保持适度的距离。

深以为然。

事实上,不光祖父母和孙辈要保持距离,日常所有感情都是距离产生美,父母儿女、亲密爱人、朋友兄弟无一例外。

人与人之间的桥梁还是纽带(多少亲人变路人)(1)

就像林丹说的:最恰当的距离是彼此互不伤害,又能保持温暖。

人生如尺,要有度。感情如面,别越界。人和人相处,一定要把握度,关系再好,也不要走得太近,否则终将渐行渐远。

01、父母儿女,莫越过一碗汤的距离

父母儿女,最好保持一碗汤的距离。

一碗汤炖好,送到手上,不冷不烫刚刚好。

太远了,会冷。太近了,会烫。

同事小云是独生​女,生了孩子后就住在父母家,矛盾便随之而来。

老公是南方人,注重私人空间。但母亲认为一家人,不用分那么清。

毛巾随便乱用,进女儿房间从不敲门,随意翻动房间里的东西。

一跟妈妈说,她就一肚子苦水,说女儿胳膊肘往外拐,跟她不亲了。

小云决定搬回自己的小家,不料母亲又哭又闹,骂她白眼狼。

上大学不能报外地的学校,工作必须在本地。

平时跟同事聚个餐,不到十点就能接到五六个电话催她回家。

小云苦笑说:“都说婆媳关系最难处,现在是我亲妈,我能怎么办?”

看着小云一脸愁容,我只想说:

有时候,父母的适时退出,是对儿女的一种成全。

当你的爱已经成为桎梏她的枷锁,放手才是最好的爱。

人与人之间的桥梁还是纽带(多少亲人变路人)(2)

刘墉在台北生活时,和儿子门对门,听到对面叽叽喳喳的声音,也会有点落寞。但他从不去干扰,毕竟那是别人家。

他给了孩子最大的自由空间,孩子反倒更尊重父亲的意见。

儿媳原打算送孩子上贵族幼儿园,刘墉建议上公立幼儿园,经过分析后,儿媳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议。

很多时候,一碗汤不只是路程的距离,更是心理的距离。

唐代宗时期,郭子仪寿辰,子婿到场拜寿,唯独生平公主自恃皇家身份没有前往,驸马一怒之下打了公主一巴掌。

公主金枝玉叶之身,何时受过此等委屈,便哭着回宫告状。

郭子仪听闻,万分惶恐,即刻绑了儿子进宫请罪。

唐代宗笑答:“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儿女闺房之言,何足听也。”

这就是有名的戏剧《打金枝》。

作为皇帝一句话可以即刻人头落地,但他选择了云淡风轻。

公主是他的女儿,更是人家的媳妇,这是别人的家事。

一句话既顾全了大局,也让小两口甜蜜如初,此乃大智慧。


人与人之间的桥梁还是纽带(多少亲人变路人)(3)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中说到:

我们常将“做什么”视为爱,其实很多时候,父母“不做什么”才是爱。

路程上保持一碗汤的距离,平时可以互相照顾,又不会相互干扰。

心理上保持一碗汤的距离,相对自由又不失亲密,最舒服的状态莫过如此。

02、亲密爱人,莫推开那一扇门的距离

柏拉图说:真正的伴侣是灵魂上的契合,而不是形式上的亲密。

到网上有个人,每天下班开车到楼下,总是坐在车里待一会儿再上楼。

在这扇门里,他是轻松的,属于自己。打开这扇门,他又是全家人的依靠。

知乎上有网友吐槽:

老公从谈恋爱到就接送她上下班,风雨无阻准时准点。

公司加班,同事聚餐,无论多晚,他都到门口等,然后在同事一片艳羡声中回家。

路上又盘问半天,跟什么人吃饭,人家有没有结婚等等。

网友说:自己就是一只金丝雀,每天出来放放风,又要准时准点飞回那个叫“家”的牢笼。

涂磊说过:愚蠢的女人管住男人的身体,聪明的女人管住自己的尊严。

这对夫妻双方同样适用。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夫妻是最亲密的,但不是失去自由的。


人与人之间的桥梁还是纽带(多少亲人变路人)(4)

奶茶刘若英在41岁,终于等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在她的《我敢在你怀里孤独》一书中,这样描绘婚后生活:

夫妻俩一起出门,去不同的电影院,看不同的电影。

两人一起回家,进门后一个往左,一个往右。

有各自独立的卧室和书房,共用厨房和餐厅。

做饭、吃饭时,他们是亲密爱人,工作时,他们又是尊重彼此爱好的伙伴。

就这样,心里是亲密的,生活是独立的。

很多人想不通这看似分居的婚姻生活。

其实,婚姻本就是两个独立的人组成,而不是放弃自我。

可以亲密无间,但同样需要自由的空间,互相依靠,互不干扰。

打开这扇门,我们是最亲密的爱人。关上这扇门,你是你,我还是我自己。


人与人之间的桥梁还是纽带(多少亲人变路人)(5)

就像《致橡树》描述的那样:

根,相握在地下:叶,相融在云里。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03、朋友兄弟,莫超过一杯水的距离

一杯水,寡淡无味,却不可或缺,唯有平淡方可久远,太甜了自然起腻。

好的时候,恨不得同吃同住。但时间长了,过度的亲密,不合时宜的越界,自然会心生嫌隙。

小罗和刚子在大学是上下铺,每天都一起,好的如同亲兄弟。

毕业后,小罗和女友一起租房住,刚开始刚子偶尔过来吃饭,女友也不好说什么。

后来基本每天都来,有时吃完饭也不走,就在沙发上睡了。

女朋友气得要分手,小罗只得明说。

谁知刚子来了一句:“有媳妇就没了兄弟。”从此再没联系。

马德在《交往的距离》说过:

交往过度其实是很致命的。

你会发现,你与那个一辈子都要好的朋友之间,是有距离的。

这个距离,不远,也不近,不疏,也不密。


人与人之间的桥梁还是纽带(多少亲人变路人)(6)

如同一杯水,不甜不腻,平淡无奇,却温暖彼此。

真正的朋友不必每天联系,但定是不会忘记。

陈佩斯和朱时茂堪称娱乐圈的神仙友谊。

多年的老搭档,奉献了多个经典小品。

离开舞台后,各自发展,但只要对方需要,随叫随到,哪怕只是一个友情客串,也毫不含糊。

用朱时茂的话就是:“从来都不会想起,但永远也不会忘记!”。

朋友就是这样,心意如水,透明清澈,不用刻意趋炎讨好,不用多疑猜忌,你知道我,我也明白你。

《流金岁月》有句台词:

我成功,他不嫉妒,我萎靡,他不轻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如同伯牙子期,你懂我“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我便为你摔琴断弦,终身不再抚琴。最初成就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千古佳话。


人与人之间的桥梁还是纽带(多少亲人变路人)(7)

朋友不用日日相见,却彼此挂念。不用推杯换盏,一杯清茶便可聊遍人生。

“朋”字,两个并列的月字,互不打扰,却保持并列前行。

如那杯清水,平淡无奇,却滋养我们的身体,让我们正视自己。

由于不懂保持适当的距离,多少亲人变路人,亲密无间变成老死不相往来。

就如刺猬法则:

太近刺伤对方,太远孤单寒凉,只有找到最合适的距离才能温暖彼此。

父母子女,有着不可割舍的血缘,一碗汤的距离是关爱和尊重。

亲密爱人,纵使水乳交融,也不要推开对方私人空间的那扇门。

朋友兄弟,可以肝胆相照,若要长久必定平淡如水

愿你我都能保持这个距离,不远不近,不疏不密,互不干扰,各自安好。

-END-

作者:万万 , 低头专心码字,抬头仰望星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