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如何授权经营(标榜金标准的星巴克却问题频现)

星巴克也“翻车”了。一向标榜“金标准”的星巴克,被爆存在多种食品安全问题。

最初,是有媒体记者卧底无锡市两家星巴克门店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这两个门店的员工频繁触碰食品安全的红线:包括:食材过期后仍继续使用,被做成多款畅销饮品售出;员工随意篡改保质期,部分食材被人为“延保”一周;承诺“开封后不过夜”的糕点,第二天偷偷上架……

很难想象,这种情况会出现在星巴克,品牌方也表示“深感震惊”,并立即对涉事门店启动调查。很快,监管部门确认了这两家门店的违规行为,并通报了无锡其他82家星巴克门店存在发15处问题。

调查结果公布后,星巴克第一时间致歉,承认两家涉事门店“确实存在营运操作上的违规行为”,现已闭店整改。同时,星巴克中国也启动了内地所有星巴克门店全面自查的方案。

星巴克如何授权经营(标榜金标准的星巴克却问题频现)(1)

监管部门通报

星巴克:以直营保质量

作为世界咖啡连锁领域的头部品牌,星巴克在中国有很高的知名度。据餐饮小店连锁咨询研究院数据,目前星巴克在中国内地有5400家门店,遍布200多个城市。目前,星巴克并未开放加盟,所有门店均采取直营的业务模式。

星巴克在自己官网上标榜——“以行业最高标准为基础,制定并严格执行星巴克食品安全金标准”,号称对门店所有的食材进行严格筛选,并执行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对此,星巴克还建立了食品安全自查制度。

据悉,星巴克每家门店每年至少接受一次第三方突击检查,并且,还会对20%的门店进行第二次飞行检查。所谓的“飞行检查”,是由具有监督管理权限的部门或组织的检查,目的就是为了了解被监督对象的真实情况,发现其需要改进的问题。

不过,各种机制下,还是没能避免门店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其实,这也不奇怪。虽然星巴克的门店采用直营模式,但目前实施的是店长负责制,对业绩和利润有很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严格实施总部对食材的高要求,势必会造成很大的成本压力,有些门店会在食品安全上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难以杜绝。

可见,星巴克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未必只是出现在个别门店,面对这些问题,更不能一个道歉就了事。作为一家跨国企业和行业头部品牌,不能只是一味扩张,追求效益最大化,而应该不断检视企业经营管理中暴露的弊端,并设法解决才行。

星巴克如何授权经营(标榜金标准的星巴克却问题频现)(2)

直营店也有漏洞

其实不仅是星巴克,许多坚持直营的品牌也频频被爆食品安全问题,奈雪的茶、周黑鸭等品牌,都曾因为食品安全事件被推上风口浪尖。

事实也证明了,直营模式虽然有更严格的“中心”管控和考核,但这种制度本身也不是万无一失。如果没有严格的内控机制做后盾,依然会出现“山高皇帝远”的问题。

一直以来,直营模式总能给消费者更充分的信心,相对于加盟而已,采取直营模式的连锁品牌在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把控上更直接,更强硬。但是,从星巴克此次一系列的食安问题可以表明,不少实行直营模式的餐饮企业,内部也不存在多种管理漏洞。

首先,考核模式僵化,员工为获取好业绩而不择手段。就拿星巴克来说,品牌方会重点考核门店的营业额和利润率,如果食材成本花费过高,必然会影响门店的利润。卖不出去的食材如果报废,就成了店里的成本,如果考核模式过于机械,在利益的驱使下,就可能导致一些门店铤而走险。

其次,制度本身存在漏洞,监管效果大打折扣。针对星巴克内部的监管模式,部分门店“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变得更加有恃无恐。品牌方的管理部门会定期到门店检查,然而,即使检查人员到店之际,店员也能轻易处理掉过期食材,或迅速更换新保质期标签,检查人员也无法发现原本存在的问题。

再之,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市场监管部门也有监管不力之嫌。餐饮行业,以食品卫生安全为基础,因此,除了企业要完善自我治理之外,监管部门也要对此提高警惕。尤其是,相比其他餐饮企业,饮品品类的食材管理、现场制作流程显得更为复杂,仅仅依靠企业的自律,未必能全面守住食品安全的防线。

星巴克如何授权经营(标榜金标准的星巴克却问题频现)(3)

直营门店的模型

不可否认,星巴克在门店创立和经营过程中,确实有一套很严格的标准,但不能指望一套标准,就能确保门店经营没有后顾之忧。毕竟,食品安全只是入门,建立有效的模型,才是长久之计。

无论是哪一个连锁品牌,都会经历一个从0到1,从1到2,再到n的过程。只有一家门店做好了,才能以此为标准,加以复制,实现裂变。根据“内动力单店盈利123模型”,直营模式的连锁品牌,在建立和管理分店的时候,必须注意:

(1)1大根本点;财务模型

以数据分析为核心,考虑门店投资、经营收益、运营成本、回报周期等因素,评估门店的财务模型是否健康;

(2)2大系统;品牌和开店

以品牌定位为核心,建立开店和品牌两个系统,从门店选址、建店、开店,到品牌的清晰定位、门店统一展示和传播,是否有统一的标准和严格的执行;

(3)3大体系:产品服务、团队管理、客户运营

以客户需求为核心,既需要制定合理的产品结构、服务特色,也要对门店的团队进行管理、激励、培训,优化客户在店内的消费体验。在客户运营方面,也要考虑营销策略、销售转化等方式,增加门店的客源。

这些要素,是支撑单店效益和效率的关键点,建立有效的模型,就像一个“模子”,一一对应,以更好地指导门店的经营管理。

星巴克如何授权经营(标榜金标准的星巴克却问题频现)(4)

内动力单店盈利123模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