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夜景再补提升(民生科技未来)

从岛内到岛外

从活力四射的滨海新城

到山环水抱的美丽乡村

从精工细作的民生行业

到创新迸发的现代产业

……

8月29日、9月3日至4日

由厦门市政集团联合厦门日报社举办的

“2022小记者看市政”企业开放日活动

顺利举办

在三天时间里150余名小记者,分批走进市政水务营业厅、翔安水质净化厂、下潭尾滨海湿地公园、集美天然气门站、翔安地下综合管廊、同安新城、翔安古宅村、翔安再生能源电厂等,实地感受“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战略下的城乡巨变,见证“务实创新,全面为民”理念下的市政担当。

厦门夜景再补提升(民生科技未来)(1)

图为翔安再生能源电厂。(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

厦门市政集团高标准推进市政设施建设和管理,深度服务跨岛发展。

作为我市市属国有企业集团,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厦门市政集团在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精心组织开展“2022小记者看市政”活动,充分展示新时代厦门市政事业取得的成就,拉近市政集团与市民的距离,动员广大干部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动更多市民了解市政、支持市政、参与市政,凝心聚力助推厦门更高水平建设“两高两化”城市,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厦门夜景再补提升(民生科技未来)(2)

看见民生

民生服务品质高

城乡面貌展露新颜

城市供水

供水是民生大事。小记者们在市政水务营业厅了解到,今年1月1日起,市政水务集团正式执行新的优质供水水质标准,远远高于现行国家标准,不仅水量足,而且水质优;水源连通工程高线部分基本建成,水源地之间互联互通,供水安全更有保障;供水水源由“一江两库”转变为“两江四库”,可有力满足城市中长期用水需求。

厦门夜景再补提升(民生科技未来)(3)

小记者在市政水务大厦做“净水小实验”。( 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

翔安水质净化厂,小记者们见证了污水是如何“再生”的:经过严格处理后,出水大部分用于溪流生态补水,还有少部分用于道路冲洗、绿化等。目前,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90万吨/日,可有效满足全市污水全收集全处理需求,污水处理达标率达100%,有力呵护城市的水环境。

燃气输配

“家里该如何正确使用燃气?”在集美天然气门站,小记者们详细了解厦门燃气事业发展变迁,学习燃气安全知识,近距离参观天然气计量、“加臭”、调压等工艺,并观看燃气安全应急演练。

厦门夜景再补提升(民生科技未来)(4)

小记者们参观集美天然气门站。( 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

难以想象爷爷奶奶那个年代要凭票购买蜂窝煤或柴火才能生火做饭。

厦门市园南小学四年级学生林锦仪说,如今家里用的是管道天然气,不仅方便,而且环保,这次她通过实地参观,更懂得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近年来,厦门市政集团加快城市燃气基础设施建设,“西气东输”气源进入厦门天然气输配系统,城市供气有了海陆“双气源”保障。

乡村振兴

在飘着蒜香的翔安区古宅村,小记者们实地感受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蜕变,听老校长讲革命故事,参与绑葱、挑蒜等农活小游戏,体验农耕文化。

厦门夜景再补提升(民生科技未来)(5)

小记者们在翔安古宅村参与绑葱、挑蒜等农活小游戏。(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

古宅村位置较为偏远,厦门市政集团挂钩帮扶包括古宅村在内的7个行政村,发挥自身优势,赋能乡村振兴。

“厦门市政集团的帮扶力度大、针对性强,帮助我们改善了村容村貌,增强了内生动力。”古宅村党委书记黄炳禄说,下一步,古宅村将用好用足帮扶力量,深入实施强村富民工程。

看见科技

管廊运维智能化

垃圾发电变废为宝

综合管廊

厦门市综合管廊展厅,小记者们借助VR、数字沙盘、全息投影等设备,全方位了解综合管廊内部构造、智能化运维系统等。

戴上安全头盔,小记者们深入翔安新机场片区地下综合管廊,看到电力、通信、供水等“城市生命线”全都“住”到了一起。

“太厉害了,原来它们都在地下‘安家’了。”来自信成火炬学校的郑文表示不可思议。

厦门夜景再补提升(民生科技未来)(6)

小记者们了解综合管廊智能化运维系统。(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

市政管廊公司工作人员介绍,作为城市“里子”工程,综合管廊一方面可以打造韧性安全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还能有效解决城市“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问题,实现集约高效用地。

近年来,厦门市政集团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厦门市政管廊”品牌,探索形成“规划有统筹、建设有标准、管理有制度、资金有来源、运营有保障”的厦门管廊模式。

垃圾分类

我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去哪了?在厦门环卫科普馆翔安再生能源电厂,小记者们详细了解垃圾“变废为宝”的原理和过程,深化认识垃圾分类的意义。

厦门夜景再补提升(民生科技未来)(7)

小记者们在翔安再生能源电厂踊跃回答问题。( 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

翔安再生能源电厂是我市规模体量最大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目前处理能力为日焚烧生活垃圾2100吨。预计到2023年,还将增加1500吨/日的处理能力,满足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不仅确保原生垃圾“零填埋”,还能产生大量清洁能源。

厦门市政集团经过技术攻关,深化垃圾分类处理,每吨生活垃圾发电量持续提升,在国内同等规模焚烧发电厂中保持领先水平,烟气排放主要指标优于欧盟标准,整个垃圾焚烧过程真正做到了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

莲龙小学学生叶子晴说:

翔安再生能源电厂的设施设备非常高大上,整个生产过程令人十分震撼,我为厦门有这样一流的环保设施感到自豪。

厦门市政集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赋能生态环保,推动科研与产业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

看见未来

新城建设有活力

美好蓝图徐徐展开

新城建设

“小记者们,你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同安第一高楼’。”在厦门城投公司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小记者们深入参观同安新城银城智谷,切身感受跨岛发展带来的巨变。

新城高楼林立,配套设施齐全;在滨海旅游浪漫线放风筝,登上“同安第一高楼”顶层俯瞰星级酒店群、住宅群……每到一处,小记者们都不禁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莫子杨是信成火炬学校的学生,他说,小时候父母带他来过一次同安。

要不是亲眼所见,我都不敢相信同安发生了这般翻天覆地的变化。

厦门夜景再补提升(民生科技未来)(8)

小记者们在同安新城银城智谷了解新城规划。(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

银城智谷位于同安新城核心区,是我市高起点、高标准打造的产城人融合的现代化园区。自建设伊始,银城智谷便肩负起践行跨岛发展战略的使命,聚焦总部经济、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领域,持续助力产业培育。

要是我们长大后,也能在这里工作、生活,那该多好啊!”

厦门夜景再补提升(民生科技未来)(9)

小记者们在滨海旅游浪漫线上放风筝。(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

来自蔡塘学校的黄梓林在白色的风筝上,画了一双彩色的翅膀。她说,跨岛发展给城市插上一双翅膀,希望借助这双翅膀,越飞越高。

在阳光的照耀下,在蓝色的大海边,在彩虹步道上,小记者们快乐奔跑,尽情放飞风筝,也放飞自己的梦想。

厦门夜景再补提升(民生科技未来)(10)

不仅是小记者们

家长们对本次的开放日活动

也纷纷点赞

信成火炬学校杨子腾家长:教育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小小的活动,充满大大的爱。

五缘实验学校林沛玟家长:感谢活动主办方工作人员和辛勤劳动的志愿者们、讲师们,带给孩子们一个这么有意义的活动。

鹭江新城小学李泽楷家长:孩子在活动中大开眼界,深入了解厦门市政事业,受益匪浅。

未来已来

当下即未来

厦门市政集团正不断整合资源,发挥优势,进一步打通片区开发、土地收储整理和开发、重大工程项目代建等城市建设更新业务的上下游,持续推动城市格局拓展、布局优化、功能提升,奋力把跨岛发展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厦门夜景再补提升(民生科技未来)(11)

厦门日报记者 黄嵘 摄

“数说”厦门市政集团

● 布局新城开发、城市更新建设开发运营、民生保障、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5个板块。现有9家成员企业,旗下各级全资、控股企业100余家

● 成为马銮湾新城、同安新城、翔安新城、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等4大片区的开发建设运营主体和平台。

● 制水能力达到215万吨/日,是10年前的1.77倍

市域内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90万吨/日,是2018年底的2倍多,到今年底将达到210万吨/日,污水处理达标率达100%

● 市域内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计处理能力达5850吨/日,是10年前的5.85倍,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 已建成干、支线综合管廊约80公里,缆线管廊约280公里

● 管道天然气供给能力138.36万立方米/日,液化气供给能力75万吨/日

不忘为民初心

勇担发展使命

不久前,厦门首单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成功落地厦门市政集团东山变进出线地下综合管廊二期项目。这是厦门市政集团深入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厦门市政集团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赋予的新职责、新使命、新要求,秉持“务实创新、全面为民”的企业精神,深度服务和融入“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战略,创新拓展投融资渠道,优化布局新城开发、城市更新建设开发运营、民生保障、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业务板块,在稳增长、促投资、保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厦门夜景再补提升(民生科技未来)(12)

厦门日报记者 黄嵘 摄

看项目建设,筼筜湖生态环境整治提升,山海健康步道林海线二期,前场污水处理厂,内田污水处理厂,翔安再生能源电厂三期,石兜、莲花、汀溪水库水源连通工程(石兜水库至西山水厂段)等一批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取得实效,环境更美,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市民获得感成色更足。看片区开发,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马銮湾新城、同安新城、翔安新城等新城片区开发建设提速增效,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强,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厦门夜景再补提升(民生科技未来)(13)

厦门山海健康步道林海线东山水库节点。(厦门日报记者 王协云 摄)

(厦门日报记者:吴海奎 蔡绵绵 通讯员:李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