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特达蒙最新电视剧(达蒙主演的火星救援下周上映)

马特达蒙最新电视剧(达蒙主演的火星救援下周上映)(1)

《火星救援》 作者:(美国)安迪·威尔 译者:陈灼 译林出版社

马特达蒙最新电视剧(达蒙主演的火星救援下周上映)(2)

早说火星上有液态水,我就不用为了造水九死一生啦

美国太空总署(NASA)最近一而再地开发布会,一会儿说发现火星存在液态水,一会又说发现了火星变成今日这般寒冷荒凉的原因。另一边,由马特·达蒙主演的大片《火星救援》,10月初上映后连续数周蝉联北美票房排行榜冠军。美国太空总署感觉是在给《火星救援》做广告的节奏。

电影讲的是宇航员马克·沃特尼意外落难火星,于是开始漫长而艰辛的火星求生试验,其中包括如何制造饮用水、如何在火星上种土豆、如何在火星上长途旅行等,他居然都一一成功了。我的天!

中国将于11月25日(下周三)上映该片。原著小说简体中文版已由译林出版社引进,我们从中截取了这个牛人宇航员怎么造水的部分,可用旧时录像厅经常播的宣传语来形容这部分会给你的感觉——“场面火爆情节曲折”。不过,话说NASA在火星上发现了液态水,知道这个消息,为造水九死一生的马特·达蒙会不会气炸掉?

注意:内有剧透,谨慎进入。

登陆火星后第30天

我知道氢气和氧气反应能生成水但也会爆炸

如果我要造水,就得从头开始造。幸运的是,造水的配方我还算知道:弄点氢气,加点氧气,烧。

咱还是得一个一个来,先从氧气开始。

我的氧气储备不少。栖息舱角落里有两个高压储氧罐,这就是我的全部储备(当然,还要算上栖息舱里的空气)。

不过,要真把它们用光了,我就没有任何应急备氧了。况且,连所需的一半水都搞不定。此路不通。

知道吗?在火星上,氧气可没你想象的那么难弄。火星大气含有95%的二氧化碳。而我呢,正好有一台设备是专门从二氧化碳中分解氧气的。耶!氧合机!

只有一个问题:火星大气极为稀薄,将空气从外面弄进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正是MAV燃料站派上用场的地方。

好几个星期以前,我的队友们乘MAV(火星升空载具)离开了,但它的下半身还留在原地。起落基座、进出斜坡和燃料站都留在这儿。还记得MAV是如何利用火星大气制造燃料的吗?第一步就是收集二氧化碳,并将其储存在高压容器中。只要我能让栖息舱给燃料站供电,它就能以每小时半升的速度向我提供二氧化碳,源源不断。

氧气有着落了。

氢气要麻烦一点。

我本想打氢电池的主意,但是没有它们,就没有电池在夜间储能了。直接后果就是晚上会变得很冷。我能裹成一团御寒,但我的植物就要被冻死了。再说,每个氢电池里所含的氢气并不多。为了这么点氢气损失这么大,实在是得不偿失。

感谢我的队友马丁尼兹驾驶着MDV(火星降落载具)降落到火星地表的精确性,为我省下了一些预备燃料——几百升没有用过的联氨。每个联氨分子含有四个氢原子,也就是说,每升联氨里的氢可以造两升水。

只有一个挑战:将氢从联氨中分解出来。这个过程释放的热量,那真是相当相当大,而且相当危险。如果我在氧气环境中实现这个反应,新分解的高热氢会直接爆炸。结果当然会产生大量的水,但我肯定也死透了,没福享受。

化学现在站在我这边了。余下的问题是:我怎样才能让这个反应慢慢地进行?产生的氢我如何收集呢?答案是:我不知道。

马特·达蒙主演的《火星救援》下周上映
2015-11-21 08:35:11 杭州网

马特达蒙最新电视剧(达蒙主演的火星救援下周上映)(3)

登陆火星后第32天

这个计划让我烈火焚身而死的机会非常大

造水计划遇到不少挑战。

造氧没什么难的。只要20个小时,MAV燃料站就能用二氧化碳填满它的10升罐子。氧合机再从中分解出氧气,空气监测仪很快就会察觉到栖息舱里的氧气含量过高,自动将其收集并储存在主氧气罐中。

但是我没法加快速度,总共需要25天才能制造出我所需要的氧气量。这个时间有点太长了。

此外,还有氢的储存问题。栖息舱里的气罐,外加漫游车的,以及所有太空服的,共有374升容量。我要准备900升大容量空间才能装下所有造水所需的原料。

储存造水原料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们变成水。这正是我必须干的。

我想到极其缓慢地释放联氨,通过铱催化剂,将其转化成氮气和氢气。我会想办法将氢气引导到一个小区域内,烧掉它们。

你也能想象到,这个计划让我烈火焚身而死的机会非常大。

联氨可不是闹着玩的。任何闪失都会让一切努力白费,在栖息舱所在的地方,从此将多出一个“马克·沃特尼纪念坑”。假设我没有搞砸联氨,还有一件大麻烦事:点燃氢。我要在栖息舱内,完全有意识地,引火。

登陆火星后第33天

剧毒的联氨如果摄入过量肺就完了

这可能是我的最后一段日志。

我马上就要点燃联氨了。

我取出六个联氨罐,把它们临时靠在一辆漫游车边上的背阴处,以防温度过高。

我把反应箱弄进舱内。有那么一小会儿,我犹豫是不是一次只搬一个联氨罐进来,以降低风险。心算的结果是:一个罐子爆炸就足以炸飞整个栖息舱。于是我把它们全搬进来了。干吗不?

与此同时,MAV燃料站还在继续工作。我已经搬进来一罐二氧化碳,排放完毕,又送回去继续收集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该开始正式造水了。

如果你看到的是烧焦的栖息舱残骸,那意味着我有什么环节搞错了。我已经把今天的日志向两辆漫游车各发送了一份,应该能保存下来。

开干吧。

好吧,我没死。

首先,我穿上EVA太空服的内衬,不是笨重的外层,而是里面那层,套上手套和短靴。然后,我从医疗物资里找出一副氧气罩戴上,外加沃格尔化学工具箱里的实验室护目镜。这样一来,我全身都能受到保护。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缩编 黄莺 编辑:郑海云

联氨有剧毒,如果摄入联氨过量,我的肺就完了。如果侵蚀到皮肤,下半辈子化学烧伤就会一直陪伴我。我可不想在这些事情上冒什么风险。

我微微调整阀门,直到刚好有一滴联氨流出来。我让它滴进铱碗。

马上,它毫无戏剧性地发出一阵嘶嘶声,消失了。

嗨,这正是我想要的。我刚刚分解出了氢气和氮气。耶!

我把几个荷夫提袋子粘在一块儿,组成一个类似帐篷的东西。老实一点,还是说它是超级大袋子更贴切些。有了它,我就能把整个疯狂联氨科学工作台给罩起来。我在台子上放了一些零散设备,将塑料袋和铱碗隔开。太好了!塑料袋透明得很,还是能看清楚里面的情况。

接下来,我必须牺牲一件太空服。我需要空气管。反正我的太空服不少。

我在塑料袋的顶端挖了一个洞,然后用布胶带把空气管粘上去,自我感觉密封得不错。

我从约翰森的衣服上拽了几根线头,把软管的另一端悬挂在栖息舱的圆顶上,两根线斜拉固定(确保软管开口没有被堵住)。这样,我就有了一根小烟囱。软管大约一厘米宽,但愿口径足够大。

反应后的氢会很热,并且急着想往上蹿。那就成全它,让它从烟囱走,在出口处烧掉。

现在,我得造火。

美国太空总署费了很大劲来确保这里什么也烧不起来。所有东西都由金属或是防火塑料制成。

对大伙的个人物品一阵搜罗之后,我有答案了。

手头有很多电池和电线来造火花,但是光凭这点火花你是点不着木头的。只要漏点纯氧在木条上,再给点火花,它就能像根火柴一样烧起来。我手里捏着小火炬,开始缓慢释放联氨流。它接触到铱钵,发出嘶嘶声,立马消失了。很快就有一股火苗从烟囱顶喷射出来。我得关心的主要是温度。联氨分解会释放出大量的热,所以每次我只敢放一点点。

登陆火星后第34天

相当于在密闭空间里点燃火箭燃料

还真花了我不少时间,我一整晚都在对付联氨,但总算把活儿给干完了。

我本来能干得更快些,但是一想到这可是在密闭空间里点燃火箭燃料,就觉得还是小心为上。

小子我跟你说,这地方现在真成热带雨林了,一点不夸张。

温度接近30°C,湿度更是高到不能忍。想想也是,我花了一晚上的时间把那么多热量和50升水挥发到了空气中。

我已经适应了各种警报声此起彼伏。现在火灭了,火警刚停。低氧警报过会儿也该停了。高湿度警报还得再叫一会儿。水循环装置今天算是物尽其用了。

有阵子还传来过新的警报。水循环装置的主罐满了。噢耶!这才是我最想听的警报嘛。

还记得我昨天蹂躏过的那件太空服吗?我把它挂在架子上,用水桶从再生装置往太空服里灌水。它既然能承受一个大气压的空气,就能装好几桶水。

伙计,我真累,整夜没合眼,我得睡了。这肯定将是半个月以来我睡得最甜美的一觉。事情总算上了正轨。没说的,棒得很!我有机会活下去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