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散文诗88首(散文现代诗要想写得好)

最好的散文诗88首(散文现代诗要想写得好)(1)

秋之诗

▧ 作者:宣武旧友

▧ 编辑:黄逸  

秋天又到了。作为一个北京人,一年四季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天高云淡的秋天。北京的冬天寒风凛冽,春天有沙尘暴,夏天烈日炎炎,暴雨倾盆。只有金秋时节,是最赏心悦目的。所谓秋高气爽,便是最好的概括。如果再到西山去看看红叶。那更是兴致盎然。所以,郁达夫先生在《故都的秋》一文中这样说道:“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这话一点也不夸张。

最好的散文诗88首(散文现代诗要想写得好)(2)

我们常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那多半是从现代的角度,古人一般体会不到(原因之一是他们不事农桑)。古代诗人看到的都是草木摇落的肃杀景象,抒发的大都是身逢离乱或壮志未酬的悲叹。如“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乱离瘼矣,爰其适归” (《诗经·小雅·四月》),“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屈原《九章》),宋玉的《九辩》更是明确地发出了“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哀叹。从此,从曹丕的《燕歌行》,到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咏秋之诗都充满了一种悲伤的情调。就连大诗人李白也未能逃脱悲秋之风。《秋浦歌》第十五首叹道:“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股悲秋之风。一直吹到一位比李白还要洒脱的唐代大诗人出现,才为之一变,这个人就是刘禹锡。

刘禹锡曾参与了唐朝著名的“永贞革新”,改革失败后,革新集团的骨干分子无一幸免,均贬为远州司马,史称“八司马”。而立之年的刘禹锡被贬到了朗州(今日的常德市)。唐代的朗州还是一个“地处西南夷,土风僻陋”的贫困地区。刘禹锡在这里一呆就是十年。在这十年中,他创作了二百多首诗词,其中最为人称道,也是我最喜欢的就是他的《秋词》二首:

最好的散文诗88首(散文现代诗要想写得好)(3)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注:嗾(sǒu)。

一般人都喜欢赞美春景,什么满园春色、春光明媚之类。而刘禹锡则认为那晴空万里,空明澄碧、超凡脱俗的秋色,远胜姹紫嫣红、富贵荣华的春景。那洁白清高,一飞冲天的白鹤和如火一般燃烧的枫树就是诗人的自况。

每当草木摇落之时,我就情不自禁地大声朗诵起刘禹锡的《秋词》,便不由得颓意尽消,豪迈之气顿生。

由于比当今的一些文学青年早出生了几年,所以我最先读到的咏秋的诗是当代诗人郭小川同志的《秋歌》,它的开头是这样的:

最好的散文诗88首(散文现代诗要想写得好)(4)

一年一度的强劲秋风啊,把我从昏睡中吹醒

一年一度的节日礼花啊,点燃起我心中的火种

今年的秋风似乎格外锐利,有如刀锋

今年的礼花似乎格外明亮,胜过群星

下面两句,我也很喜欢:

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会衰老,老态龙钟;但愿我的心,还像入伍时候那样年轻;

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会化烟,烟气腾空;但愿它象硝烟,火药味很浓,很浓。

他是位好诗人,可惜的是生不逢时,处在那个年代,诗中不免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更可惜的是,文革刚结束,他就因意外去世了。我们有很多老艺术家、作家和诗人,他们的文学和艺术才华都因政治因素而浪费了,成为政治挂帅的牺牲品,从而他们的作品也难以流传。

本来还想谈一谈余光中先生的《就是那一只蟋蟀》,可是发现,这首现代诗本身就可以成篇了,所以只好且听下回分解了。在这里,我只想说一句,现代诗要想写得好,也是需要很深厚的文化底蕴的。

最好的散文诗88首(散文现代诗要想写得好)(5)

最后,我以刘禹锡的《秋声赋》中的句子作结。没错,是刘禹锡的,他也写过《秋声赋》,只是不像欧阳修的《秋声赋》那么出名而已。而写时,刘禹锡已年近七十了。

“嗟乎!骥伏枥而已老,鹰在韝而有情。聆朔风而心动,盼天籁而神惊。力将痑兮足受绁,犹奋迅于秋声。”

注:韝(gōu);痑(tān);绁(xiè)。

有点难懂,翻译一下:

啊!千里马虽雄心不已,却已经衰老,苍鹰虽未腾空,却充满搏击之情。我一听到秋风的呼啸,便怦然心动,一看到苍茫的秋色,精神也为之惊醒。力量虽已将尽了啊,脚还受到束缚,可我还是要奋进向前,只因了那凛冽的秋声!

▧ 2022年9月22日于精诚堂

最好的散文诗88首(散文现代诗要想写得好)(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