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是非(阳明论人性)

题记:读《传习录》2022.10.12

阳明心学是非(阳明论人性)(1)

【原文】

问:古人论性,各有异同,何者乃为定论?

先生曰:性无定体,论亦无定体,有自本体上说者,有自发用上说者,有自源头上说者,有自流弊处说者。总而言之,只是这个性,但所见有浅深尔。若执定一边,便不是了.性之本体原是无善无恶的,发用上也原是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的,其流弊也原是一定善一定恶的。譬如眼,有喜时的眼,有怒时的眼,直视就是看的眼,微视就是觑的眼。总而言之,只是这个眼,若见得怒时眼,就说未尝有喜的眼,皆是执定,就知是错。孟子说性,直从源头上说来,亦是说个大概如此。荀子性恶之说,是从流弊上说来,也未可尽说他不是,只是见得未精耳。众人则失了心之本体。”

问:孟子从源头上说性,要人用功在源头上明彻;荀子从流弊说性,功夫只在末流上救正,便费力了。

先生曰:然。

阳明心学是非(阳明论人性)(2)

【解读】

一,这章是“阳明论性”。

二,孟子讲的性善,说的是性发出的“四心”是善的。西方人也不否认人有“四心”,但“四心”总被不正当欲望包裹,很可能做出恶事,西人据以判断性是恶的。

二者没本质差异。孟子讲的是性的上游,西人讲的是性的下游,上游的清水到下游成浑水了很正常。

阳明先生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性的根体无善无恶。孟子说的性善的性是性发出的“四心”,不是根体;西方人说的性恶的性是性的表现形式,也不是根体。

阳明心学是非(阳明论人性)(3)

阳明心学是非(阳明论人性)(4)

阳明心学是非(阳明论人性)(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