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点心(妈妈的包子)

妈妈的点心(妈妈的包子)(1)

天刚蒙蒙亮,她就醒了。今天打算包包子,一会儿要去农贸市场买菜,附近的超市虽然有,她总觉得不如农贸市场的新鲜,尽管远出好几站的路程,反正有公交,而且不花钱——自从退休后,公交车免费坐,做多少站也不用花一分钱。每次坐车她都心里美滋滋的,虽然不差这点儿钱,可是免费的事儿毕竟让人开心,谁说老了没好处呢。

农贸市场上已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她直接走到平时相熟的老王头的菜摊前,买了鲜嫩的苔菜,儿子小时候最喜欢吃苔菜猪肉馅的包子了。老王头热情的招呼她,她顾不上多说话,赶紧又去邻近的肉食店买了二斤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和玲珑剔透的鲜虾仁,急匆匆地赶回家——出门前她忘记把面和上,和的晚了发酵不好,蒸出来包子皮硬不好吃。她暗暗嘲笑自己,嘴里成天不服老,还真是好忘事了。

回到家里先和上了发面,放到太阳底下晒着,然后把在碱水里泡好的菜洗出来,放篮子里控水的功夫,她去切葱末姜末,洗肉,切块放进绞肉机,肉馅绞好,又放各种佐料调好,忽然觉得口渴得很,看看表,还不到九点,寻思天还早,这才坐到沙发上去歇息,喝水。

实际上,她并不喜欢做饭。小时候帮大人拉风箱烧火,每次她都乖乖地去,却心不甘情不愿,嘴里总要小声忿忿地嘟囔:我以后长大了坚决不做饭……

长大后,她真的很少做饭,特别是结婚后有了一个爱她又爱厨房的丈夫,她更极少下厨了。可是去年退休后,因为儿子喜欢吃,她学会了蒸包子,手艺也越来越精进。

调馅子的时候,她踌躇了一下,把两斤肉都放进去是不是有点多啊,这些年她已经很少吃肉,可是儿子的一句话在耳边响起:今天包子真不错,素包子竟然吃出肉来了——那次包的韭菜猪肉包子,她看韭菜特别鲜嫩,怕肉多压鲜味,没有多放,结果臭小子就说了这句话,貌似开玩笑,实际是有意见呢。唉,谁让她养了一个纯粹食肉动物的儿子呢。想想儿媳和孙子孙女也都是喜欢吃肉的主儿,她狠狠心,把肉全放了进去。放之前,她按照网上介绍的办法,把肉馅放锅里稍微炒一下,放点儿甜面酱和白胡椒粉,去去肉腥味。很快,炒肉的浓浓香味在满屋里弥漫开来,她捶了捶酸疼的腰,想像着孩子们大快朵颐的情景,自己先咧嘴笑了,开始揉面包包子。

香味扑鼻的包子出锅了,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冒着热气,看着就让人很有食欲,特别是她给孙子孙女捏的几个小兔子造型,简直可爱极了。她把包子摆开了放在大餐盘里晾着,拨通了儿子的手机。儿子今年35岁,主政一家公司,儿媳是个斜杠青年——教育机构的职员兼一个小服装店老板,孙子上小学,孙女上幼儿园大班,一家四口住在另外一个区。每次有好吃的她都会给他们送去。

不料,儿子断然拒绝了。说,他们不想吃包子,让她留着自己吃吧。她说包了好多,儿子毫不犹豫地说:那就送朋友去,爱送谁送谁。语气亦是不耐烦的——她能想象出来他眉头紧蹙的模样。

她一下瘫坐在椅子上,浑身酸痛,心里更憋了一肚子气。这不知好歹的家伙,老妈起早扒黑的辛辛苦苦忙活了大半天,竟然一点儿不领情。送人就送人!她气呼呼地站起来,把晾好的包子分装起来,出门送包子去了。

邻居朋友一个个惊喜莫名,千恩万谢的,她心情变得愉悦,成就感满满的回到家中。没等坐下,儿子的电话来了,说下午下班路上拐弯儿过来拿包子。她一猜就知道,肯定是儿媳说儿子了,嫌他对老妈态度不好。儿媳是个通情达理、非常懂事的孩子,跟她的关系特别好,好多话都和她说,不像那个狗儿子,这几年越来越不想和妈妈说心里话,娘俩很久没正经聊天了呢。

可是晚了,她已经把一锅热腾腾香喷喷又白又胖的肉包子送出去了。

她后悔得什么似的,心想自己真是老了,和儿子较什么劲儿啊!

过了几天,她又精心蒸了一锅包子送去了,儿媳高兴地说了好多感谢的话,说有了这么好吃的包子,早餐就好做了,只是妈妈太辛苦了。回家路上,想着孩子们早晨起来围坐在桌边,一人一个白胖的包子拿着,大口大口地吃,那个香甜劲儿啊,都香到她心里去了。他们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大的小的都忙的焦头烂额团团转,她时常想着怎么才能帮帮孩子,哪怕稍微减轻他们一点儿负担,也是好的,可她又能做什么呢?能像这样,可以让孩子早晨起来多睡一小会儿,还能吃上美味可口的饭——想到这些,她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周围的人都看她,她很想告诉他们此时此刻自己的欣喜,但她忍住了,谁又关心这点儿事儿呢,只有当妈的自己偷笑吧。

三天后的上午,她有事去儿子家里。孩子们都不在家,房间里静悄悄的,餐桌上却是杯盘狼藉,没喝完的牛奶,涂着黄油吃了一半的汉堡,没盖盖子的果酱瓶,鸡蛋壳包装纸餐巾纸……她叹了一口气,孩子们时间太紧张了。她挽起袖子,三下五除二收拾好了客厅餐厅,洗刷完毕,又拖了地,喘口气的功夫,举目四望,看见乱糟糟的卧室,克制住了想去打扫的冲动——那不是别人随便踏足的地儿,即便是母亲。临走,她看到了几乎溢出来的垃圾筐,提起来的当儿,却在里面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鼓鼓的大纸袋——她难以置信,这不是她前几天送来的包子吗?抖一抖,打开看看,果然就是,竟然就是!是放坏了吗?凑近了闻闻,一股香气窜入鼻孔,好好的呀。这,这怎么回事啊?

带回家的包子,她一个人吃了好几天,也想了好几天,终于想明白了一件事情:儿子儿媳都是非常孝顺的好孩子,但他们确实是太不愿意吃包子,之所以故作欢喜,不过是为了安抚她的一番辛劳,不过是为了成全她为孩子做点什么的成就感价值感。自己这样的老一代人,从生活贫困的年代走过来,亲身经历了今天的年轻人难以想象的物质匮乏之苦,对小时候求之而难得的包子饺子等面食依然视为美食,还固守着几十年养成的口腹之欲,并因此而念念不忘,而作礼相赠,其实是不合实际的自我多情,是不讲道理的强加于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和爱好,况两代人乎?

她理解了孩子,以后她不会再给他们送包子,但也想着以后找机会要策略地告诉他们,一粒一粟来之不易,应该爱惜粮食。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两代人之间有代沟,是毋庸置疑客观存在的,应该看到,应该悦纳,也应该尊重。

妈妈的点心(妈妈的包子)(2)

妈妈的点心(妈妈的包子)(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