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穿越到古代制作现代美食(穿越千年的料理进化)

古代中国,是世界史上农耕文明最长久的国家之一,在农耕文明的加持之下,中国人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华夏文明。

不过历史在不断发展,农耕文明当中,耕作的对象在不断地变化,古人每天餐桌上的食物也是在不断地进化,行至今日,我们已经无法想象古人以何种食物作为美味珍馐了。

现代人穿越到古代制作现代美食(穿越千年的料理进化)(1)

铁犁牛耕

读了下文,或许您会有些感叹。

一、主食的发展史——从粟到麦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所谓的粟,便是现在的小米。在北方很多石器时代的考古发掘现场当中,都会发现粟的影子。

秦汉之前,平头百姓餐桌上的主食基本上都是小米饭。其实麦子也在新石器时代时传到了中国,但是古代中国人很显然不喜欢这种食物。因为磨制面粉的技术还并未出现。

秦汉时期,政府也曾通过政治手段来强行推广小麦种植,以求能获得更多的粮食产量,但效果却并不好。原因很现实,小麦饭实在是难以下咽。在面粉还没出现的时候,吃小麦饭的人只有两种:第一,想在肉体上折磨自己的修道之人,第二,那些觉得小米饭太贵,而小麦饭便宜的守财奴。

现代人穿越到古代制作现代美食(穿越千年的料理进化)(2)

这种情况直到东汉时期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随着石磨的出现,人们学会了将小麦变成面粉的方法,自此之后,面粉,逐渐席卷了中国北方。北方人开始尝试粟麦复种,尽可能让自己的餐桌更加丰富。不过,收成时候,麦子是留给自己的,而粟则是拿来交地税的。

随着面粉的出现,“饼”这个字,也逐渐地走到了北方人的字典当中。当时的人们喜欢吃一种名曰热汤饼的食物,实际上就是打卤面片。人们对于热汤饼的喜欢,简直到了极限。西晋有人描写这种食物“行人失涎于下风,童仆空噍而斜眄,擎器者舐唇,立侍者干咽。”是不是有一种特别强的画面感。

《世语新说》里记载了一个小故事,魏明帝看何晏生的通体雪白,就觉得这不是他的肤色,是不是涂了一些化妆品,于是就想了一个主意,大热天的请何晏吃热汤饼,何晏吃的是大汗淋漓,但身体肤色并未发生任何的变化,魏明帝因此感叹,世间的确有人生的如此干净。

唐代的中央官食堂里,夏季有冷淘,冬季有汤饼。都是以面食为主的季节性加餐,官员们吃得不亦乐乎。

一直到宋代,北方人对于饼的喜爱程度依旧没有减少,比如“炊饼”,不过,随着历史的演进,人们对于饼这个字,反而很少使用了,取而代之的则是“面”,面则一直使用到现在。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说的这种现象大多都流行于北方,南方人依旧是对大米情有独钟。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向南移民经历过三次,伴随着三次向南移民,北方人把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信仰都带去了南方,南方人受北方人的影响很大,但偏偏没有改变南方人喜欢吃稻米的习惯。

现代人穿越到古代制作现代美食(穿越千年的料理进化)(3)

这也足见,稻米的魅力。

二、从烧烤到烹炒——味觉在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改变

炒,是现在中国人最喜欢的做菜方式。炒菜,是每个家庭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但是,在中国古代,迟至魏晋南北朝,人们并没有炒这个概念。

想要做炒菜,必须满足以下三点要求,首先需要有锅,再者需要有油,最后需要有合适的燃料,但是很遗憾,在魏晋南北朝之前,这三点显然是达不到的。

因此来说,古人吃饭,基本上是用蒸煮和烧烤。前者是菜和主食,后者是肉。

而且,调味品也严重不足。甘蔗制糖技术,是唐朝之后才引入的,酱油、菜油要到宋朝才出现,至于辣椒、番茄等新航路开辟后才出现的调味品,那就要等到明清才能邂逅呢。

无法想象古人在没有炒菜技术和调味品的情况下能制出什么样的美味。

现代人穿越到古代制作现代美食(穿越千年的料理进化)(4)

当然,古人也没见过我们吃什么,他们用豆豉酱汁调味,用盐和醋来腌肉,饭吃得也还可以。

有钱的人们,自然可以烤肉来填饱肚子啦。魏晋南北朝之前,人们主要多吃猪肉、狗肉、鸡肉等。“六畜”当中,牛是不能随便吃的,因为牛要耕地,秦朝之后,有人如果随意地吃点酱牛肉,那肯定是会被判刑的。

在汉朝出土的壁画当中,杀猪杀狗的场面很多,可以想见当时人们的餐桌上自然少不了这两种食材。

不过,自魏晋南北朝之后,游牧民族大举攻入中原,人们对于肉食的选择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羊肉开始进入人们的餐桌且获得了很多人的欢迎。在历史的发展过程当中,羊肉甚至成为了皇家首选的肉食料理。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猪肉了。其实,在中国很多的医学著作当中,都不认为猪肉是一种好的食材,《本草纲目》当中描述猪肉“弱筋骨,虚肥人,不可久食”,这也就难过很多皇室御厨有“不食彘肉”的规矩了。

不过,自清以后,猪肉又得到了统治者的喜欢,这也取决于满族人特殊的口味了。

当然,肉这种东西在中国古代,于平头百姓来讲自然是珍贵的食材,有已经很难得了,就不挑是什么肉了。陆游有言“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乡村人,有肉有酒就好。

不过,这依然不是农民餐桌上的主要肉食,农民的餐桌上鱼出现的频率往往多于猪肉,毕竟获取鱼的方式和成本,要远远低于猪马牛羊鸡狗的成本。

而在古代,人们吃鱼,唐宋之前,基本上以“脍”为主,所谓脍,就是生吃。

现代人穿越到古代制作现代美食(穿越千年的料理进化)(5)

鱼脍

不过吃生鱼很不健康,尤其是寄生虫太多,在历史的进化过程当中,人们逐渐放弃了这种饮食方式。

其实中国有关于吃的文化还是很多的,有的在历史的演进过程当中继承了下来,有的则彻底湮没在了历史当中,如果我们穿越回秦汉或者是魏晋南北朝,品一品当年的玉盘珍馐,恐怕会让我们觉得味同嚼蜡,难以下咽。

贾思勰有一本农书叫做《齐民要术》,那里记载了一些做饭的方法和主食,如果您感兴趣,可以在网上搜一搜,准备食材做一做,那种穿越的感觉,一定很棒。

您觉得呢?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