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后三个柱国之臣(明朝一代大儒方孝孺)

明朝一代大儒方孝孺

明朝一代大儒方孝孺的人生轨迹——生得幸运,活得豪迈,死得悲壮   

明朝最后三个柱国之臣(明朝一代大儒方孝孺)(1)

    日月照明在岳母娘仙逝、闭门休笔期间,阅读了连晓明、徐立新合著的《读书种子——方孝孺传》。读后,让我感慨万千,忍不住的思绪想写一篇读史有感,分享给榴友。  ——题记 

明朝最后三个柱国之臣(明朝一代大儒方孝孺)(2)

  

明朝最后三个柱国之臣(明朝一代大儒方孝孺)(3)

  

生 得 幸 运

  方孝孺的出生有三个幸运:

  

明朝最后三个柱国之臣(明朝一代大儒方孝孺)(4)

活 得 豪 迈

  方孝孺不但生得幸运,而且从小受教、求学到入官,机遇都比同时代人多,活得很豪迈。

  方孝孺幼承庭训,受家学影响颇深。其父方克勤因才学卓著,誉满乡里,被辟为县学训导,远近慕名“负笈来从者,至百余人”。方孝孺亦随诸生恭听父亲讲解四书五经与《史记》、《汉书》,苦学不倦,坚持日读书不盈寸不休息。在方孝孺的一生中,父亲方克勤的言传身教对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极重要的作用。

  方孝孺自幼也受到长兄方孝闻的提携和影响。兄长“力学笃行”的学风对方孝孺影响很大。他每读书,遇有不解之处,质之于兄。方孝闻只活了46岁,与方孝孺享年相同。兄去世孝孺闻之,悲痛欲绝,数日不食。

  方孝孺12岁时就随父齐鲁,亲历圣迹。这么小的年龄就有机会“侍父宦游”,用“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来概括他这段求学经历是十分贴切的,而这一时期的游历感受,更对他以后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方孝孺随父初到济宁,父亲即带他遍历齐、鲁的旧墟,瞻仰周公、孔子的庙宇庭宅,寻觅孔门七十二位弟子的遗迹,拜访颜回所居陋巷。此时能够身临其境,睹物思人,方孝孺不禁感慨万千。

  方孝孺20岁时,遵照父亲的瞩托负笈远游,来到当时的文荟萃之地——京师(今江苏南京),谒见时任侍讲学士宋濂。宋濂,浙江金华潜溪人,是浙东大儒,也是明朝开国文臣之一。他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以道义文章闻名海内,为士大夫所敬仰。20岁的方孝孺投师宋濂,宋濂见之啧啧称赞,当即收为弟子,见面当天,一老一少纵论上下古今,畅谈儒家经典。两人惺惺相惜,大有志同道合、相见恨晚之感。投师后的一段岁月,方孝孺虚心求学(每到更阑人寐,万籁俱寂之时,挑灯夜读),宋濂倾注了许多心血。方孝孺不负师教,犹如一块璞玉浑金,在宋濂精心雕琢和陶冶下,开始闪现出熠熠光彩,如“程朱复出”,许多仁人志士都意识到方孝孺在明初的历史文化地位。

  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初十,明太祖朱元璋终于走完了71年的人生旅途,带着不尽的遗憾和不安离开他坐了31年的皇帝宝座。22岁的皇太孙朱允炆在闰五月十六日,也就是朱元璋去世后的第七天,祭告天地,正式成为大明王朝的第二代天子。年轻皇帝登位伊始,即派特使赴汉中,一纸诏书让方孝孺立即进京。方孝孺接旨后不敢怠慢,昼夜水陆兼程,来到京城,辅佐新政,一展自己的宏图。建文帝倚重方孝孺,让其进入了朝廷决策的核心圈。在辅佐建文帝以后的4年中,民本德治,重视礼义教化,以德治国,放权朝臣,以民为本,调整赋役,减轻人民负担。新政在方孝孺的辅佐下,建文帝新政实行后,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社会风气明显好转,而且年轻的皇帝赢得了民心,法网疏阔,道不拾遗,士风朴茂,尚文者多。此时的方孝孺风华正茂,春风得意,豪迈无比。  

明朝最后三个柱国之臣(明朝一代大儒方孝孺)(5)

  

  

死 得 悲 壮

  正当方孝孺“辅明王、建勋业” ,大力推行新政之际,新王朝祸起萧墙,靖难之役爆发。

  建文皇帝为了稳固自己的帝位,决定削藩。宋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决不甘心坐以待毙,起兵于北平,他打着“清君侧”的旗号,称其师为“靖难军”,挥师南下。

  方孝孺在辅佐建文帝削藩和平燕的过程中,他作为首席文学近臣,当时朝廷削藩诏书、讨燕檄文都是出自方孝孺之手,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未能挽回败局。

  建文四年(1402)六月十三,燕王由南京金川门入城,直驱城东皇宫。忽然空中火起,狂风大作,昔日里金碧辉煌的金銮殿,倾刻间变成一片火海。燕王立即叫将士从速灭火,并四处搜查建文帝的下落。待大火一灭,燕王的太监从一片灰烬中扒出一具残尸,指认说此人即是建文帝。朱棣那里肯信?于是大肆搜索,严刑拷打宫嫔太监,追问建文帝的下落,杀戮手段极为惨烈。接下来,朱棣对建文朝不肯与他合作的大臣们进行疯狂的报复,燕王屠杀心地之卑怯、手段之凶残、行为之野蛮以及株连之广远,可以称得上前无古人。在朱棣的这场大屠杀中,遭遇最残烈、死得最悲壮的当属方孝孺。

  燕王朱棣要拟即位诏书,问他的谋士姚广孝“谁人可行?”姚回答:“他人不足以服天下,必须方孝孺”。朱棣深知如今天下文章,方孝孺当为第一。此番如果能利用方孝孺来起草诏书,收揽人心,影响将是很大的。但是,朱棣屡次召用方孝孺,均被拒绝。

  朱棣决定亲自出马,召方孝孺上殿草拟即位诏书,然而此事的发展却超出所有人的预料。方孝孺被强行拉到宫中,只见方孝孺全身丧服,一身缟素来到殿上,恸哭不止,声彻殿壁。朱棣见状,心中殊为不满,便起身劝他“先生不要自己苦自己。我只是效法周公辅佐成王而已。″  方孝孺责问:“那成王在哪里?  朱棣说:“他已经自焚死了。”  孝孺又问:“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儿子为皇帝?”  朱棣无以托词,只得说:“他尚年幼,国家需要有能力的大人治理。”  方孝孺步步紧逼:“那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弟弟呢?”  朱棣无言以对,很不高兴,只得支吾道:“这是朕的……家……事。”  朱棣见说不过方孝孺,于是阴沉着脸强迫他草诏。命人把笔墨准备好,并对方孝孺说:“诏告天下的即位诏书,一定要先生起草才行。”  方孝孺当即挥笔写下几个大字:“燕王篡位”。写完后,方孝孺就将笔扔到地上,并高声说:“你就是杀了我,我也不会给你起草诏书的。”朱棣强压怒火:“就算你不怕死,难道你不怕株连九族吗?”方孝孺立刻回敬道:“就是株连十族又能拿我怎么样?”  

明朝最后三个柱国之臣(明朝一代大儒方孝孺)(6)

  

明朝最后三个柱国之臣(明朝一代大儒方孝孺)(7)

  

明朝最后三个柱国之臣(明朝一代大儒方孝孺)(8)

  

明朝最后三个柱国之臣(明朝一代大儒方孝孺)(9)

  

余 音

明朝最后三个柱国之臣(明朝一代大儒方孝孺)(10)

 

明朝最后三个柱国之臣(明朝一代大儒方孝孺)(11)

  

明朝最后三个柱国之臣(明朝一代大儒方孝孺)(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