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谷子下大雨了(雨中山果落)

王维“雨中山果落,灯下䓍虫鸣”的意象,很早就在我脑中留下印迹,以至于第一次看到“雨果”这个人名时,以为是个对王维极度喜爱的中国老父亲,把这句诗的意境用做了自己子孙的大名,直到后来看到这个名字前还有“维克多”三个洋味汉字,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晒谷子下大雨了?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晒谷子下大雨了(雨中山果落)

晒谷子下大雨了

王维“雨中山果落,灯下䓍虫鸣”的意象,很早就在我脑中留下印迹,以至于第一次看到“雨果”这个人名时,以为是个对王维极度喜爱的中国老父亲,把这句诗的意境用做了自己子孙的大名,直到后来看到这个名字前还有“维克多”三个洋味汉字。

移动互联时代的好处之一,就是随时随地有很多人和设备提醒你:“大哥,今天是某位大佬的诞辰或忌日,你要不要发文装个X,提升一下逼格”。

于是,我愉快地接受“好啊好啊,码几个汉字,装个X,凸显一下见识,或者显显文艺范,何乐不为?”

有人说“在名包和名表的光环褪色之后,我们正在进入一个谈资比奢侈品更贵的时代”。

这么有价值的谈资,干嘛不谈谈名包和名表呢,说错了,干嘛不谈谈谈资呢。

今天的谈资就是这位“维克多·雨果”,确切地说这个谈资属于昨天——2月26日,雨果诞生220周年。

此时不免要表示一下遗憾。因为错过了2月14日。

2月14日是作家、诗人、画家木心诞辰之日,一个在情人节装X的大好时机被错过了,倒不是因为忙于过节,而是因为虽然在之前拿到了理想国(出版社)出版的一套皮面三卷本《木心遗稿》,然而内容散碎完全读不了。就不说比《哥伦比亚的倒影》这样的诗集艰涩难懂了,就是《文学回忆录》在这份遗稿面前也变得通俗易懂了很多。

只好放弃。好在这套《遗稿》的腰封上写着木心的一句话——“鲁迅不会善视我,张爱玲瞧不起我”,我想他大概还漏了一句——“大部分人看不懂我”。

雨果这位老人家在当时的年代,算是高寿,83岁,活的久,留下的作品也就丰厚,手中的这套《雨果文集》足有二十卷,而且其中大多是大部头的巨著,连诗集都是十万字起步。

学生时代读过的《悲惨世界》,早已悲惨地从我的记忆世界里简化成“冉·阿让”三个汉字和一个点号了。

而《巴黎圣母院》除了是个教堂,也就剩下了敲钟人卡西莫多畸形的身影和对爱斯梅拉达无限的遐想。

要装,总也需要装的像一点,些许的时间投入还是必须的。

选择《东方集》和《九三年》,因为,前者是雨果早期的诗集,其中不乏其处女作,而后者则是雨果晚年最重要的作品,说是最后一部重要作品也不为过。而这两本书,我都是第一次读。

在读《东方集》开篇的《双岛赞》时,我想起了CNN上的一篇新闻,标题是《彭斯对特朗普说我爱你》,是调侃美国前副总统彭斯对前总统特朗普的肉麻吹捧的。

我想这篇《双岛赞》的标题也可以是《雨果对拿破仑说我爱你》。

很难想象这位大文豪对拿破仑爱得如此情真意切。而他后来因为反对拿破仑三世称帝而遭到流放。

重点是《九三年》。

毕竟,小说比起诗歌,从情节上更吸引人。

二十多万字的小说,大概不是每个人都有空读,所以剧透一下,应该无伤大雅。

想读的人,有没有剧透都会去读,不想读的人,有没有剧透都不会去读。

所谓“九三年”,是指“一七九三”年,也就是法国大革命自1789年发端后的第四个年头,因为这一年雅各宾派上台,罗伯斯比尔开启了一个人头滚滚的恐怖时期,年初路易十六和他年轻美貌的皇后安托瓦内特被送上了断头台。

书中写道 :“在国民公会判决路易十六死刑的时候,罗伯斯比尔还可以活18个月,丹东还可以活15个月,韦尼奥活9个月,马拉5个月又3个星期”。

而书中有大段的文字描写罗伯斯比尔、丹东、马拉这三位共和派的领袖人物之间的唇枪舌剑,极其精彩,但又极其乏味。

全书围绕着保皇派80岁的朗特纳克侯爵和他的叔侄孙30岁的郭文子爵之间展开,这两人都是军事天才,朗特纳克指挥保皇派的白军,郭文指挥共和派的蓝军。

白军被蓝军打的节节败退,当然是历史大势所致。而书中对此有个很有意思的总结——“总的来讲,在这个老头子和那个年轻人之间硬碰硬的顽强战斗中,郭文几乎总是占上风。这多半是运气使然,而不是其他原因。一切幸运,甚至战争这种可怕的幸运,都是属于年轻人的。胜利有点像个姑娘。”

最后这句,真是太妙了。

想必这句话也是雨果在迟暮之年的悲凉心境的一种体现吧。

这本书在叙事手法上,非常精妙,显然是老年雨果在文学造诣上登峰造极的体现。

小说的开头,就出现了一位丈夫死于战乱,独自领着三个年幼的孩子逃难的妇女,而她和三个孩子,则成了整本书的主线。这孤儿寡母的小人物在大事件中,自然命运多舛,裹挟其中,随波逐流。却又反衬着那些看似能决定他人生死的大人物同样的命运。

这孤儿寡母先是被蓝军收留,又被白军俘虏,朗特纳克冷酷下令枪毙,然而母亲死里逃生,三个孩子被朗特纳克带着,然后在朗特纳克战败时,把这几个孩子作为人质。最后关头,在母亲找到孩子却快被一起烧死时,朗特纳克救了他们,然后被俘。

而郭文看到朗特纳克救孩子的一幕,感于朗特纳克人性尚未泯灭,于是救下朗特纳克,自己替他上了断头台。而下令执刑的郭文的老师西穆尔登,在郭文人头滚落的瞬间,开枪自尽。

人性,在这本书里,更加复杂,不再是非黑即白,而是多了很多灰度。

吴军博士说:“好的作品,不是给一个完美的答案,而是启发你做更多的思考。”

而我思考的结果是,关于人性,没有答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