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习俗和日子 重阳节祭荀大典

重阳节&祭荀大典

紫色的思念的心灵小屋 李立群的原创公众号

重阳节习俗和日子 重阳节祭荀大典(1)

身为兰陵镇人,对家乡有着深情厚谊,对荀子有着超乎一般的崇敬。 小时候我家所在的村子离荀子庙只有一步之遥,那是我上学的必经之路。 那时候的 荀子墓东西长10米,南北宽8米,东西两端高7米,中间高3米,上面遍布刺槐,就像荀子当初的昂扬斗志,也像今日依然光芒四射的思想。 荀子曾两任兰陵邑令18年,两任兰陵令都是春申君执政时期。荀子重法爱民、循理施政、隆法尊先、节用裕民;或许荀子认为兰陵给了他一方水土,一方蓝天。岁月虽然不长,但足够他享用一生。所以他去官后依然在兰陵传经授徒,整理一生的言论著述,把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扎在了兰陵,开创了“兰陵多学”的伟大基业。 荀子逝后依然选择葬于兰陵。 荀子,即荀况,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他承孔孟余绪,集诸子大成,开儒家新风。荀子留世鸿篇巨制三十二篇,其“法理兼用”、“以政裕民”、“强本节用”、“水载舟、水覆舟”等诸多治国理论及“学不可以已”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公元前255年,香气馥郁的兰花,开满了兰陵大地。时年52岁的荀子意气风发地站在高地之上,眯着眼睛,欣赏着美丽的兰花,吟诵着孔子的“与善人处,如入蕙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俱化。”他认为屈原将这里命名为兰陵,就是想实现“王道乐土”的梦想。    来兰陵之前,荀子是郁郁不得志的。无论齐襄王还是秦昭王,都赞许他的主张,却并不肯采用。从齐国来到楚国的荀子,幸运地遇上了春申君,被任命为兰陵县令。 荀子这个千里马终于遇到了春申君这个伯乐,十分珍惜春申君的知遇之恩。荀子在兰陵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将兰陵治理得物阜民丰,夜不闭户。培养出一大批人才,养成求学上进的风俗,至今不衰。 这也是荀子一生中最光辉荣耀的时光。 荀子墓前有两块古碑,一个是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由增广生等几位员生首倡,众人共同捐立。碑额篆书为“补建荀子墓碑”,碑文及署名已不清。另一块是清光绪30年(1904年)山东巡抚周馥立“楚兰陵令荀卿之墓”。碑侧有周馥捐俸重修荀子墓的记述,碑文下令保护“荀子墓”。 清末民初著名学者章太炎认为,孔子之后最能代表儒家发展创新的人物是荀子,推荀子为“后圣”。 梁启超力荐的四部国文必读书中,把《荀子》排在第一位。认为荀子是“中国社会学之巨擘”。 2012年荀子墓得到了修缮,得到了保护,建成了现今看到的庙宇陵园,成为规模比较大的景点,变得富丽堂皇。 荀子苗里有高大的牌坊,还有两面阔大的状元墙,一面是考入清华的学子,一面是考入北大的学子。每面墙都留下了很大的空余,意味着,荀子思想照耀的兰陵大地将会涌现源源不断的清华北大学子。   荀子庙西南角被封闭起来的‘圣井’为荀子庙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景观。打井队打了6天6夜,六处都没打出水。打井队队长梦见一长者让他移到此处开钻。不到两天就冒出了泉涌。说起梦中之事,大家都认为是荀老夫子显灵。得圣者点化凿成,故称“圣井”。  “梦花笔”六棱石应该是取自李太白“梦笔生花”的故事。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希望更多的学子通过领悟荀子《劝学》里的精髓,真正达到妙笔生花的境界。   博雅坊、知明坊、长青坊三大牌坊应该取自《劝学》。   劝学广场东西长90米,南北宽50米,是荀子庙的祭祀区。 每年的祭荀大典是告诉人们: 没有荀子就没有兰陵文化;没有荀子,就没有兰陵在中国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力。 东西长36米,南北宽19米,高13.6米的后圣殿是荀子庙的主体建筑。   荀子祭祀大典最重要的环节是三献礼,主祭人要先整衣冠、清水净手后才能到荀子香案前上香鞠躬。所谓三献,分初献、亚献和终献。整个献礼过程中配雅乐、四佾舞来表达对祖先荀子崇高的敬意。“礼乐”集乐、歌、舞、礼为一体,集中表现了儒家文化思想,体现了艺术形式和大典主题的高度统一,形象的阐述了荀子礼乐同构思想的涵义,表达了“礼乐同象”、“礼乐同源”、“美善相乐”的思想。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荀子研究会会长廖名春教授在讲话中指出,荀子著书《劝学》,是因为学习可以使普通人变成君子,与现在的“知识改变命运”之意不谋而合,进一步阐述了荀子文化同我们今天的教育、制度设置等方面之间的紧密联系。 荀子与兰陵结下不解之缘,其在兰陵为官18年,即便被罢免职务后依然不愿离开兰陵这块他付出心血的土地和人民,因此便在兰陵著书立说,教书育人。在千百年的传承中,形成现在“以人为贵,以民为本”的兰陵文化,并不断推陈出新,让更多的人自觉学习兰陵文化。 我有幸在第一届荀子文化节上代表全县教师发言,作为兰陵人,倍感荣幸;第二届荀子文化节那天,天空的云彩风起云涌,感觉风雨欲来,但终究没有下雨,让整个盛典顺利完成。让参会的人再次觉得荀子不同凡响,连天象都在照拂着。 第三届荀子文化节,赶上了重阳节,真是意义非凡,荀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传承者,是我们后世之人的先辈,这一天来自全国各地的荀子文化研究者,以及各行各业的人齐聚一起来举行祭祀大典,这是高擎中华文化传承的薪火,是在聆听圣哲先贤训导,是在翻阅中华民族形成的史册,是在重塑民族精神气节的血脉,更是唤醒全球华人心灵的慰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