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贝娜宣布去世(姚贝娜病逝引发媒体伦理大战)

据劲彪新闻客户端报道

姚贝娜宣布去世(姚贝娜病逝引发媒体伦理大战)(1)

省流行音乐协会办公室主任那志勇:

记者等待采访无可厚非

读罢朋友圈中热转的文章《记者们在病房外,焦急地等待着她的死亡》后,省流行音乐协会办公室主任那志勇最大的感受就是文章写的有点过了,文中的观点也让他无法认同。

“文章挺犀利的,但是文章的观点我并不认同,从我个人角度来讲,每个人都不会希望有坏的结果,都会希望有奇迹的发生。文章提到有很多媒体记者都在门外等待着,但是他们等待的并非是姚贝娜的死亡,而是在等待着一个结果。或许,更是在等待一个好消息的到来。”

与媒体记者打过多次交道的那志勇认为,绝大多数媒体记者并非文中所述那样,好像秃鹫一般,追逐着腐肉的味道而去,这样的观点太以偏概全。

“记者也是有感情、有同情心的,我们音乐协会的很多活动都邀请过媒体记者采访报道,记者与艺人们的关系都是非常融洽和良好的,并不存在矛盾关系。”那志勇表示,尤其是龙江的媒体记者,大家第一时间来到现场,或是一直跟踪追访,只是想做好本职工作,得到现场的一手资料,客观、真实地记录下他们看到的新闻事件本身,这并没有什么错误,就像医生救人一样,记者的本职工作就是记录新闻事件,他们在现场等待事件的发生和进展,第一时间呈现给公众,本就无可厚非。□记者 吴雨桐

孟繁旭律师事务所律师孙鹏:

记者只是在坚守岗位

孟繁旭律师事务所孙鹏律师认为,记者的职业就是关注社会热点,并在第一时间将最新、真实的消息报道出来。无论喜乐、悲哀、安全、危险,这就是这个职业应该做的事。就像律师这个职业一样,处理一起案件,如果对象是一个被社会公认的罪大恶极的嫌疑犯,这时,作为这名嫌疑犯的辩护律师就要寻找更多的证据。这名嫌疑犯为什么要这么做?背后是否还有大家所不知的隐情?是否可以帮助他减少判刑?这样做,一定会有人不理解,认为律师为什么要帮助他,甚至还会被一些人辱骂,但这就是律师这个职业应该做的事,无可厚非。

孙鹏提到了《饥饿的苏丹》这幅摄影作品。他说,这幅作品面世后,很多人都被震撼了,有人伤感,有人指责。最后,这名摄影师自杀了。指责的人说,为什么不去帮帮这个小姑娘……作为摄影师,他的职责就是拍摄,拍摄最真实的情况,而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无法帮助更多的人,可他将那里的情况拍摄下来并反馈给社会,就会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和帮助。所以,记者这个行业,无论是蹲守,还是第一时间获得事件进展,是职业赋予的责任和义务。□记者 梁庚

资深娱乐记者晓秋:

没人盼望 姚贝娜死亡

资深娱乐记者晓秋(化名)说:“记者们之所以守候在病房的门口,因为这是我们的职业需要,就像教师的工作是教书,律师的工作是打官司,医生的工作是治病救人一样,记者的工作就是采访报道,关注和采写艺人的最新动态,是我们作为一名娱乐记者的本职工作,凭什么要给我们贴上‘期待死亡’的标签?”

做了多年的娱乐记者,晓秋说,没有人会盼望着姚贝娜死亡,记者们从来不期盼着死亡,期盼的只是在有事情发生时能够身在现场,第一时间知道发生了什么,并把发生的事情记录和报道出来。□记者 吴雨桐

读者孙女士:

我们想知道最新的新闻

哈市市民孙女士说,姚贝娜是公众人物,她的事情就会受到各界关注,关心她的粉丝也想第一时间知道最新情况。记者的职责是报道事实真相,将最新情况告诉给关注的人,记者在医院病房外等待,就是想把最新的情况告诉关注姚贝娜的大众,这是记者的工作,是职责所在。而且记者们也只是在病房外等候,并没对姚贝娜的治疗和父母造成困扰,为什么被说成记者在等她死亡呢?□记者 吴雨桐

齐齐哈尔大学朱老师:

公众知情权与新闻伦理发生了冲突

齐齐哈尔大学新闻学专业的朱老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关于姚贝娜的新闻报道他一直都在关注,他很欣赏这个坚强又善良的女孩。在这件事情中,公众知情权与新闻伦理发生冲突,记者应该把握一个度,既保证公正客观传播信息,又把当事人的受害程度降到最低。姚贝娜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有其自身的显著性,但是她也有其自身的隐私,记者在这次新闻报道时,尊重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记者 张姗姗

哈尔比春雨志愿者协会负责人张小雨:

要想写好新闻 必须付出辛劳汗水

哈尔滨春雨志愿者协会负责人张小雨说,有些人觉得做一名记者很神秘,但是接触了以后就觉得做一名记者挺辛苦的,特别是公益记者,他要时时刻刻的为别人着想。记者的职业看似很轻松,但事实却是他们想要写好新闻,确实要付出很多的辛劳与汗水,对于事件采写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职业道德是最为关键的,特别是在公益报道上必须要让记者深入无助者的内心。□实习生 董思佳 记者 王海臣

哈市建筑小学李老师:

新闻随时发生 记者必须在现场

“我是哈市的一名教师,在我眼里,记者可真是一个很辛苦的职业,但也是个很高尚的职业。”哈市建筑小学的李老师告诉记者,她从业这么多年,认识的记者很多,大家也都认为当记者的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顾家”。大家也都知道,想要做好新闻工作,那就必须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记者,而且还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必须一天24小时待命,有新闻就冲到现场工作。“新闻随时发生,作为读者的我们,又需要第一时间获取最鲜活的信息,记者必须在现场。在现在的网络时代,想当一名优秀的记者就更难了。”李老师说道。□记者 崔明明

网络小说作者苗先生:

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

一直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写网络小说的作者苗先生觉得,作为一个新闻记者最基本的就是要有对新闻信息的热情与渴望,记得普利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来描述新闻记者,“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在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作为一个新闻记者,最基本的职能和工作就是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他可以称得上是人与社会交流的桥梁。□见习记者 董明记者 王海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