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重要事迹(历史趣闻孟浩然说错话)

虽说现在都提倡“不以成绩论英雄”,每年的高考状元依然是报纸的头版头条。评价一个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水准,成绩多少还是一个可靠的参考。但是成绩不好与学得不好当真就等价吗,成绩不好就不有才吗,这个倒未必。

相比于现在九门功课全面学,似乎考科举的古代学子只需要学语文,对于其才华的考量也主要在于文学与艺术造诣。那么是不是古代的考生们有文采,就能在科举中拿到一个好成绩呢?

孟浩然重要事迹(历史趣闻孟浩然说错话)(1)

大多数时候是的,不少大佬们都是既出将入相,又学贯古今。比如王安石,韩愈,范仲淹等人,都是曾在科举上拿到了很好成绩,后来也坐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但是也总有奇葩或者意外,其中不乏自己作死或者政治因素导致的遗憾。这些人满身抱负想一展才华,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如愿,未免遗憾。

科举不比高考,科举出来的人才是要直接做官的,也就是为皇帝服务。顾客就是上帝,皇帝如果不满意,那你再有才华也无济于事,因此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显然得罪皇帝都不是什么好事情,就算是不丢小命,也影响仕途。孟浩然就是吃了这么个亏。

孟浩然有“诗隐”之称,这个称号自然是对他诗文的肯定,但是放在孟浩然头上他显然是不太开心的。作为一代山水田园派诗人的代表,他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不一样,陶渊明是自动放弃官场,孟浩然是被动放弃,连个边都没摸到,这也成为了他一生的遗憾。

孟浩然重要事迹(历史趣闻孟浩然说错话)(2)

那么是什么让孟浩然与仕途无缘呢?说起来也怪不得别人,锅主要还是他自己的。孟浩然作为一代大才子,虽说考试是晚了一点,第一次也确实没有考上,但是如果有大佬提携,再多试试,或者直接得到圣上的垂爱,还怕什么仕途不顺呢?

但是孟浩然他反着来了,有一次孟浩然去找好基友王维玩耍,结果被查岗的唐玄宗捕捉。被基友老板发现的孟浩然极端惊慌,还是王维拉了他一把想让他在皇上面前好好自荐一番,找点机会。结果王维都这么搭梯子了,孟浩然毫不争气的念出了自己“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句子。

本来我们说考场作文就要正能量,你一副失去梦想的样子也就算了,还“不才明主弃”?王维估计当时想死的心都有了,是“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不好听还是怎么着,你为啥不念?不过这么一来,唐玄宗不管明不明,显然很不爽。皇帝不爽,孟浩然可想而知也就凉了,从此浪迹天涯,寄情山水。

孟浩然这个确实是遗憾,但是也怪不到别人头上,毕竟一定没有哪个帝王能够接受这种吐槽,心里不舒服,不折腾你已经是明主了,做官是显然不可能再做官了。

这种遗憾令人唏嘘,但是作死的就有些让人无语了,明代的大才子唐寅就干出了这种操作。

所有的高中老师一定说过,考试不要作弊,尤其是高考,作弊被发现就完了,几年都不能考试。古代科举同样,作弊是大忌,一旦发现,终身禁考。

然而总有人抱着侥幸心理碰红线。如果是本来就菜,背水一战也罢,像唐寅这样有真才实学战斗力max的,还去买通考官透题的操作源于怎么样的心态的确是一言难尽。

孟浩然重要事迹(历史趣闻孟浩然说错话)(3)

生活中确实有一些学习优异的同学因为包袱重,不能接受失败,所以反而选择作弊,唐寅可能就是这样的思维。终身禁考对于古代的一名文人来说几乎就是判了死刑,从此与仕途绝缘。没了事业,唐寅显然只能选择美酒美人,享受生活,再发展一下高雅的艺术爱好,成为了著名画家。

前两个都属于自己的锅,接下来的几位就只能感叹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了,他们大多数是因为政治原因被红榜拒之门外,有的甚至因此抱憾终身。

《新唐书·选举制》中记录了当时的科举选拔标准:“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四事皆可取,则先德行;德均以才,才均以劳。得者为留,不得者为放。”这个标准大致上就是,先看长相,颜值第一;然后是能言善辩,字体优美,最后才是文学造诣。

这个标准一放,就比较令人头秃了,为人做官乃至于治学,和长相到底有什么关系呢?长得不好还扣分,这种先天因素使颜值不够的考生失去了多少机会。而且科举刚刚诞生没多久的唐代,还没有开放考试,是有禁考原则的,就是出身贫贱或者来历不明的人,不允许参加考试。这么一来,不少人都要被拦在门外,所谓寒门难出贵子,只剩一把辛酸泪。

孟浩然重要事迹(历史趣闻孟浩然说错话)(4)

这汪眼泪来自于李白。李白至今人们也没搞清楚他到底是哪里人,唐代的时候也没有搞清楚。因为李白的出身不明,导致他压根就没有考试资格。虽然李白过于开挂还是走到了皇帝的面前,但是天子之恩难受,一句环肥燕瘦,就一夜回到解放前了。

不过如果李白仕途顺畅,可能就没有那一位寄情山水,有酒有诗的仙人了吧,可谓是焉知非福。

李白科举无望,作为李白脑残粉的杜甫粉随偶像,也不是很擅长考试。杜甫和李白不一样,李白考不上一转身潇潇洒洒大江南北去了,杜甫却忧国忧民操心命,弄得脱发又失眠,最后还是一辈子没考上,只能给皇帝提鞋。

同样操心命的陆游也在科举上遭遇了不公平,他是因为秦桧穿小鞋,导致一直无缘中举。秦桧不止祸害岳飞,因为他的孙子秦埙和陆游同一年考试,陆游这种大钻石一出场,显然秦埙半点光亮也不会有了。于是秦桧毫不犹豫地走了后门,直接把陆游从名单里抹了,如此绝世才子,不说状元,连个中举都没混到。

后来因为秦桧的打压,陆游一直不得志,直到秦桧死后,陆游才找到机会,为自己的“铁马冰河入梦来”事业打拼。

考试不易,考好更不易,有人干预的考试更更不易。大才子们或者因为性格或者因为政治因素,不少科举不中,难以实现抱负,留下了一生的遗憾。如此来看,高考每年考,如果有一次的失利,也不妨乐观一些,或者来年再战,或者日后读研深造,条条大路通罗马,总比一头撞在张榜的南墙上好。

文/特约作者 元气爆破少女乖酱

图/网络

参考资料/《新唐书·选举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