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文化保护原则(古村落空巢严重)

古村落文化保护原则(古村落空巢严重)(1)

浙江新闻客户端观察员 李翔 黄珍珍 通讯员 潘伟光 设计 文静怡

最近,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千村故事》阶段成果发布暨专家咨询会议,在浙江农林大学召开,会上发布了关于浙江古村落的初步统计分析数据。

从全国范围看,浙江是古村落保有量较多的省份之一,这些村落折射出浙江丰韵深厚的历史文化。

1149个历史文化村落在11地市中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浙西、浙南、浙中的山区、丘陵地区,而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地区、海岛地区相对较少。

古村落文化保护原则(古村落空巢严重)(2)

古村落“空巢”现象严重

但从数据中也可以看出,古村落空巢化现象严重。这是城市化背景下,浙江农村的一个新现象。

初步统计分析数据,台州登记在册的古村落共151个,总量位居全省第三。

“台州古村大多是明清时期徽派建筑风格,因为贸易因素,也有一些西洋式建筑。古村落保护力度参差不齐,一些古村保护得较好,但大部分古村虽然村庄还在,许多传统民居却衰败了。“浙江农林学院教授任重告诉记者。

任重是《千村故事》“五个一”行动计划台州组的负责人,调研小组以影像文字的方式搜集了台州151个古村落的数据信息。他认为古建筑风貌、民风民俗、生态民居、传统故事、乡土文化等等,都是传统文化的灵魂,因此古村落的保护尤为重要。

任重说:“浙江省古村落空巢现象比较严重,在台州调研时,我们发现很多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只留下老人和孩子独守古村,村子的保护修缮也面临着经费压力。”

古村落文化保护原则(古村落空巢严重)(3)

临海市小芝镇胜坑村的石屋,这里的住民大都已经迁走,留下的基本是安土重迁的老人。

古村落文化保护原则(古村落空巢严重)(4)

半个村庄皆是残垣断壁。

面对现状,台州市政府开展了几项举措,挽救古村落:

一是在摸清历史文化村落整体遗存和资源的基础上,精心编制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对重要历史文化村落给予重点保护。

二是政府将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环节。

三是加大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

在挽救古村落的过程中,台州各地各显神通,纷纷使用自己的妙招:

妙招一:首创田园式生态公园

古村落路桥金大田村

金大田村,位于路桥区新桥镇南部,村子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古村落文化保护原则(古村落空巢严重)(5)

过去的金大田村,到处是废旧电器、废旧塑料拆解加工厂。走在村子里,随处可见废弃的金属垃圾堆积成山,三五成群的村民拿着锤子敲打、拆解。

近年来,村里的干部决心改变这一现状,在金大田村首创田园式生态公园,这是集休闲、旅游、参观、教育为一体的生态公园。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品质,还带来了经济效益。

妙招二:筹资筹智装扮古村新容颜

古村落:黄岩半山村

古村落文化保护原则(古村落空巢严重)(6)

半山村位于富山乡的东边,因地处半山腰,故而得名。今年年初,黄岩区富山乡半山村面向全国网友推出的众筹项目——“邂逅你的半闲人生”,金额从50元到10万元不等。

两个月内,来自北京、广州、山东、黑龙江、湖南、甘肃等10多个省市以及浙江各地的近100名网友参与认筹,最终从网络上筹集近11万元。

加上线下对接的投资者,此次众筹共筹得资金近40万元,超过预期的30万元。

一场网络众筹,不仅让它的关注度得到几何式的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村严重“空心”、缺钱缺人的现实难题。

妙招三:争取上级支持,获拨515万元中国古村落保护资金

古村落:温岭里箬村

古村落文化保护原则(古村落空巢严重)(7)

里箬村是一个纯渔业村,全村总人口1200多人,村民们世代以打鱼为生。村里拥有大奏鼓、小人节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塘陈宅”。

2013年,里箬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2014年,建设部计划投资515万元,分三年时间,对里箬村进行传统建筑修缮示范、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改善、历史环境要素修复、防灾安全保障、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五方面建设实施,完成14个项目。

妙招四:认租百年洋房 发展旅游新业态

古村落:天台山头郑村

古村落文化保护原则(古村落空巢严重)(8)

山头郑村有1000多年历史,曾有“小上海”之称。村中现存有10多个明清时代的四合院、几十幢百年洋房,它们设计巧妙,建筑精美,用材考究,是民国洋房的典型代表,更是现代都市人向往的梦里老家。

这些洋房修缮后,可作为写生创作室、摄影工作室、茶室、中高端民宿等。现在,南屏乡山头郑村推出了“认租百年洋房”活动,盘活存量资源,发展南屏旅游新业态。

妙招五:筹资“整容” 古村更美

古村落:仙居高迁村

古村落文化保护原则(古村落空巢严重)(9)

高迁村,位于仙居县白塔镇境内,始建于元代,建筑保留了明清的风貌,是浙江中部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古村落。

长期以来,受自然灾害等影响,再加上村民的保护意识不够强,高迁村的古民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损毁。此外,村庄的环境也有些脏乱。

2013年,白塔镇以“三改一拆”为契机,共投入300多万元,对高迁村的村容村貌进行了改造。如今,村子建设好了,环境优美了,游客也都慕名而来。

深一度了解浙江11市政经百态

↓↓点击下方红色栏目按钮,欢迎订阅“地市观察”栏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