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白塔山历史(宜宾仅存的明朝石坊)

#畅游宜宾#“百二河山”坊位于宜宾老城区匡时街和交通街交界口,据嘉庆版《宜宾县志》记载:“百二河山坊,在东门外,崇祯戊寅年建”。

该坊建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高7.2米,宽7.62米,四柱三门,仿木结构斗拱,造型古朴。距今已有383年的历史,是如今宜宾城区仅存的一座明代古石坊。

“百二河山”的典故出自《史记•高祖本纪》中,其载:“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喻意古代重要的关隘要塞靠山临河,地高势险,非常坚固,仅需两万人防守,就可抵挡住百万敌军入侵。

宜宾白塔山历史(宜宾仅存的明朝石坊)(1)

修缮前的“百二河山”坊

由于宜宾自古为中央政府经略西南的重镇,明王朝就曾在此设置“叙南卫”,统辖川南几府地方的防务,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洪武六年,四川总兵李文忠奉旨亲自督造叙州府石城。新筑的石城,高二丈七尺,厚一丈八尺,周六里,计一千八十七丈(约长3623米),巨石垒造,十分坚固,被誉为:“石体方正广厚,屹如山立,视他城为最固”。

当时的宜宾城与成都城、重庆城鼎足而立,成为明王朝巩固四川统治的三大堡垒。

明万历元年(1573),四川巡抚曾省吾以宜宾城为集合地,调集14万大军镇压了叙南的都掌人,灭绝了这个与明朝统治对抗了二百多年的民族,自谓“此诚西南未有之奇功”。

宜宾这块“百二河山”石坊喻明代宜宾石城,地处战略要津,城池坚固,易守难攻。仅需二万精兵,就可防御百万敌军进攻。

宜宾白塔山历史(宜宾仅存的明朝石坊)(2)

修缮后的“百二河山”坊

经过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到2019年初,“百二河山”石制牌坊已严重风化,字迹已模糊不清,石坊前后只好用大木棍支撑起来,四周长满了杂草,往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姿不再。

所幸的是,宜宾市政府在2019年底对“百二河山”坊本着“修旧如旧”的方式进行整修加固,已于2020年秋季完成。现在的“百二河山”又重现了当年雄姿。

来源:宜宾史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