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并没有因为贫穷而登台(梅兰芳到底有多富有)

梅兰芳并没有因为贫穷而登台(梅兰芳到底有多富有)(1)

随着现代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人们娱乐的方式也愈加多元。然而,在50年代,国内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算很高,娱乐方式也相应较为单一。看戏,正是当时较为流行的一种娱乐方式。

说起看戏,不得不提戏曲的种类。戏曲分八大类,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秦腔、昆曲、粤剧。这其中,我们最为熟知的便是京剧。

京剧的前身是“徽剧”,乾隆年间,四大徽班纷纷来京,同汉调艺人合作,融合了昆曲、秦腔等民间唱法与曲调,最终融合成京剧。“京剧”一词最早出现于1876年上海的《申报》。进入20世纪后,京剧发展进入成熟阶段,涌现了汪桂芬等优秀京剧演员。

梅兰芳并没有因为贫穷而登台(梅兰芳到底有多富有)(2)

1917年以后,京剧更是发展至巅峰时期,梅兰芳、杨小楼等京剧名角崭露头角,火遍全中国。

而处在50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自然也体现出来。京剧等自然成为消遣娱乐的重要方式,戏曲市场也火热起来。

京剧名角在此时不但受到人民追捧,也受到国家重视。为了国家文化事业的繁荣复兴,戏曲大家成为国家关注和培养的对象。以梅兰芳当时的艺术造诣和名气,自然成为重点关注的对象。

梅兰芳当时的月薪是2100,被人称为“梅半城”,这意味着什么?这就值得我们详细说说了。

梅兰芳并没有因为贫穷而登台(梅兰芳到底有多富有)(3)

“梅半城”,一曲动京城

1951年,新中国成立后,梅兰芳担任了中国京剧剧院院长,每月可领2100元工资。除此之外,每回上台演出的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梅兰芳当时的名声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说起京剧名角,都不得不提梅兰芳。说他的戏一戏值千金,一点都不夸张。曾有人不惜花费重金,十根金条,只为请他来家中唱上一曲。可见梅兰芳的身价之高。

而“梅半城”称号的由来,则与当时的经济水平脱不了干系。

梅兰芳并没有因为贫穷而登台(梅兰芳到底有多富有)(4)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国内经济并不发达,技术最为高超的技工师傅每月仅能领到100元出头的工资,而普通高校的教职工的工资还不到百元。但此时,梅兰芳的工资确是2100元,是其他普通工人的几十倍,普通民众更是与之相差甚远。

这才有了“梅半城”的称号,意思是,梅兰芳赚的钱足够买下半个京城。但从国家给他的工资和职位,以及其他人花重金请他唱戏的情况来看,他的艺术造诣确是登峰造极,无人可比。

谈到他的艺术造诣,就不得不谈谈他和京剧的渊源了。

梅兰芳并没有因为贫穷而登台(梅兰芳到底有多富有)(5)

京剧世家,衣钵传承

梅兰芳出生于梨园世家,8岁开始学青衣,12岁开始系统学习戏剧。他的祖父、父亲均是知名的戏剧演员,因此他们希望梅兰芳也能继承家族衣钵,在京剧领域继续光耀门楣。

但年少时的梅兰芳却让家里人有些失望,他并非京剧天才。对比家中天资聪颖的其他人,他的确没有表现出过人的天分。因此,他的姑姑评价他“言不惊人,貌不出众”。

可见,梅兰芳在这样一个梨园世家长大,身上背负的光耀门楣的压力与自身并不出彩的能力形成了极大反差。

梅兰芳并没有因为贫穷而登台(梅兰芳到底有多富有)(6)

没有灵动有神的眼睛,却拥有内向和木讷的性格,这对与戏曲世家来说自然不是一件好事。没有达到亲人的期待,他受尽了冷眼和苛责,更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

但梅兰芳并未就此自暴自弃,为了改变自己眼睛呆滞无神、无精打采的状态,他开始养鸽子,再将鸽子放飞,以此来锻炼自己眼神的专注力。经过长时间的刻苦训练,他的眼睛竟真的变得炯炯有神,不再呆滞没有灵性。

由此可见,梅兰芳虽然天赋不高,却极能吃苦。这也注定了他后来能够名动京城。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梅兰芳在台下花费的功夫,却是其他人的好几倍。

梅兰芳并没有因为贫穷而登台(梅兰芳到底有多富有)(7)

梅兰芳在年少学习时,光是打基础就比别人吃力许多。仅学习老腔便耗费了几个小时,老师朱小霞看到这样没天分的弟子,又气又无奈,只得对梅兰芳说“祖师爷没给你饭吃”,随后便扬长而去。

但让朱小霞没想到的是,这个天资不够的弟子,后天付出的努力却比其他弟子都要多。尽管梅兰芳的天资不如他人,但他也从未轻易言弃亦或是妄图走捷径。每天天一亮就起来,准时吊嗓、练习唱腔以及训练身段。

即便是寒冬腊月,他也会坚持在冰面上屹立不倒,常被冻得瑟瑟发抖。为了练习跷功,梅兰芳每天都会花上一炷香时间站立在板凳的方砖上,常常站得大汗淋漓、泪如雨下。但即便如此,他也仍旧日复一日地坚持训练,这才有了后来的京剧大家梅兰芳。

梅兰芳并没有因为贫穷而登台(梅兰芳到底有多富有)(8)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古话说“戏子无情”,可梅兰芳却不是无情之人。在日本人进军中国时,梅兰芳本可以大赚一笔,但他始终拒绝为日本人表演。甚至在日本人决定,把他抓来表演时,不惜放弃一切,离开这是非之地。

最后任凭日军如何瓜分他多年积累的财产,他也始终不为所动。他是将爱国之心刻在骨子里的。他曾凭借自己多年对戏曲的研究打磨,让自己的表演技艺得到提升,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能够创造出新的曲目获得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刚登台时,梅兰芳只有10岁,在后来长达9年的时间里,他都在不断磨砺自己的技艺。直到19岁,他才正式承认,自己是可以正式登台的表演者。

梅兰芳并没有因为贫穷而登台(梅兰芳到底有多富有)(9)

在经历了多年的苦练后,梅兰芳早已对戏剧表演深入骨髓,同时也对戏曲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独特的见解,他也爱上了其他种类的戏曲,并试图将京剧与昆曲进行融合,想要从不同的角度对京剧进行创新。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几番尝试后,梅兰芳果然创造出了一种新的京剧体系,并融入自己的唱法,独特又令人回味。

而真正让他被大众熟知,就是在这种京剧体系被创造出来后。正是因为他独特的创造力,和对戏曲的热爱,数十年的坚持和打磨,才让他走出了一条和其他人不一样的路。他的独特性,正是吸引观众的真正原因。

梅兰芳并没有因为贫穷而登台(梅兰芳到底有多富有)(10)

随着梅兰芳的名气渐大,表演的曲目越来越多,想观看表演的人数自热水涨船高。但戏院内的座位是有限的,每天可演的场次也是有限的,根本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

于是,梅兰芳戏曲的票价开始被炒得越来越高,竞价哄抢,谁都想听一听京剧花旦之首梅兰芳唱的曲子。

此时,梅兰芳名气在全国已经鼎鼎大名,家喻户晓了。能请到他唱戏,不仅是财力的象征,更是权势和地位的体现,于是,当时北洋政府的高官也时常愿意请梅兰芳来家中唱上一曲。

梅兰芳并没有因为贫穷而登台(梅兰芳到底有多富有)(11)

这一唱可不得了,出场费就要十根金条!要知道,当时一套北京四合院也才值20根金条。可见梅兰芳此时的身价和地位都已非常人可比。

但他却不是见钱眼开的人,并不是谁给钱他都愿意去唱。他心中厚植的爱国情怀就让他时刻谨记自己中国人的身份,在日本人打进中国的时候,即便给他开出丰厚条件,他也不曾答应为他们唱曲。

有人说戏子无情,他却有铮铮铁骨。面对金钱的诱惑也不曾抛下心中的大义;面对威胁,也丝毫不畏惧生死。国人愿意给他十根金条,他接受,那是他的艺术造诣应得的价钱;而拒绝侵略者的邀请,则是他对民族大义的坚定抉择。

梅兰芳并没有因为贫穷而登台(梅兰芳到底有多富有)(12)

结语

梅兰芳的一生也可以说是充满坎坷的,出生在戏曲世家,背负着传承衣钵的使命,人生道路几乎是被安排好的。但不幸的是,他生来的天资不高,在家人眼里几乎等同于“废”了一般。

但他的传奇人生却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始的,勤奋刻苦是他的制胜法宝。天资不够,那就更加努力,打好基础,再深入钻研,走出自己的路子。

他不是刻板的人,明白自己需要什么,也一直朝着目标在努力。他也不曾忘却初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民族大义面前,他也不曾改变。

梅兰芳并没有因为贫穷而登台(梅兰芳到底有多富有)(13)

他演绎的是花旦,在生死关头却表现出他本来的铮铮铁骨,丝毫不曾软弱退却。霸王别姬里有这样一句话“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这说的,或许正是梅兰芳这样的人。

在台上,他是花旦,演绎的是女子的一生,而台下,却是他作为男子本就有的血性。十个黄金是他艺术造诣的身价,不给日本人表演,是他刚正不阿的气节。

这或许也正是新中国成立后,他能得到国家重视的重要原因之一。若生逢乱世之际,人人都能如他一般,国家何惧外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