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洛阳老街(广州市场的那些小故事)

洛阳涧西, 广州市场的那些小故事

真实的洛阳老街(广州市场的那些小故事)(1)

花开花落,几度春秋。 遥想当年,涧西两大主题市场,上海广州,平分秋色。携手为涧西大厂职工、居民提供商业后勤服务。

改革开放后,上海市场逐步形成了颇具特色,以服装经营为核心,带动文化、娱乐、家电、餐饮全面扩张的繁荣态势,奠定了商业中心的位置。而距其不远的广州市场在这二十多年里,实际上是被边缘化了。

尽管如此,广州市场仍不失大家闺秀之风韵,仍给予人们绵绵无尽的情意和温馨的记忆。在此,讲几则与广州市场有关的小故事。

(一) 广州食堂,平生第一次下馆子

我在幼小时,住在七里村与兴隆村之间,临近涧河的一所学校内。感到离广州市场十分遥远。直到有一天,终于亲近了它时,我与之就有了不解之缘。那时正值经济困?难时期,粗茶淡饭,定量供给,不足以饱腹。那年国庆前,学校给教职员工每人发了一张广州食堂的餐券。妈妈领我们兄妹仨到广州食堂吃饭,爸爸不去。我们蹦蹦跳跳地走过七里河村田地里的一条斜插的小路,走过"专家楼"后围墙左拐,再右拐,就到了广州食堂。

广州食堂是平房,面南,饭厅很简洁。木头的方桌方橙。吃饭的人不多,挺安静。厨师和服务员互相交谈,听不懂他们说话。妈妈说,这个街上,大多广州人。照像馆,理发店,浴池,洗衣店等等,都是广州迁来的。说话间,饭菜上来了。两份,每份两个白胖的馒头,一盘肉片炒白萝卜。我们兄妹仨一人抓起一个馒头,筷子争相伸向盘子,鼓着腮帮子,咂吧着嘴,津津有味地享受着。而妈妈掰了半块馒头,小口慢咽,笑咪咪看着我们吃。一会儿盘子见了底,妈妈用手里的馒头块把盘子里的汤汁擦了又擦,直到盘子象洗过一样光亮。这是我第一次与广州市场亲密接触。也是生平第一次到饭馆吃饭。所以经久不忘。

(二)天马牌自行车.

少年时期经常到广州市场玩耍。路边看小人书,中街东头的废品收购站卖一些废牙膏皮,破铜烂铁等。也跟着爸爸去广州理发店理过发,全家人一起去照过像。记得广百旁有个冰糕厂,在门口看进进出出或推着上面有个白箱子的小车,或自行车后衣架上驼个白箱子,就会想到箱子里白棉被包裹着的白的冰棒 ,黄的奶糕,忍不住咽一下口水。

但经常是和小伙伴们,在广百商店环形的营业场所转着玩。看看东瞅瞅西。后面的厅堂,摆着自行车卖。那时,自行车是贵重商品,很少人家有。我们也是眼巴巴看着,摸都不敢摸一下。

直到有一天,爸爸说要去买辆自行车,开始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而去买的那天,我们一家五囗浩浩荡荡全开了过去。爸爸选中一辆天马牌自行车,横梁二八型,上海产。营业员说推出去骑骑试试。在广州市场中街,爸爸骑过去骑回来,并按得车铃叮叮珰珰脆响。我们兄妹几个小手拍得叭叭响。很满意地试好车,推回营业厅,配上了车灯,以及挂在横梁上的三角型皮革工具袋。交了165块钱,一家人兴高彩烈推车回家。当年,爸爸是十九级干部,月工资76元,跟工厂普遍的38块3的工资相比,算是较高收入了。就这,买辆自行车也花去了他俩月工资。

那年,我刚上初中。放学后,几个小伙伴就一起推着我家的新自行车,到建材校大操场你扶着我骑,我扶着他骑,学了几天会自如地骑上街了。

有一天,我骑车去学校,路上没人没车。骑得飞快,在长春路,街坊里突然窜出一辆自行车,我结结实实撞上去,车横梁立刻弓了起来。这昨办,这是家最贵重之物了。回家肯定挨骂。我找了块砖头猛砸弓起部分,试图砸直。黑漆都砸掉了,却效果不佳。正可谓之一聋治一哑,只好推回去,怕爸爸骂,悄悄往楼门里楼梯间一塞,没事人般去玩了。后来怎么样,忘得一干二净。这辆"天马”最终的归属,也己豪无印象。但当年买车学车的欢乐,迄今不忘。

〈三 〉 卖菜与卖冷饮

广州市场百货商店的东边,隔一道小街,是大片青砖红瓦的平房。大部分是住户。平房区的西北角是广州市场照像馆。往东走,面朝北的门面基本都归属国营菜站。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没有私营经济,粮油副食菜蔬,禽蛋肉鱼等等全由国营菜站,粮店,副食店供应。而且几乎都要凭粮本,票证。居民买菜割肉经常要排长队。

六十年代未,我在广州市场旁的四中上学,正值"文革”期间,既不能毕业,又无课可上。我与几个同学就到广州市场菜站去帮忙(用现今的话说是打工吧)。一天有5毛钱的收入。

菜站经常是供不应求,细菜往往很快卖完。而大路菜集中上市时会造成大量集压。如西红柿等,店里放不下,就堆在马路边,红色的小山一般。熟透的西红柿特好吃,但一晚上也不会有人拿一个。为解决集压,菜站会找卡车运往郊县去卖。茄子,青菜装满车,是那种法国伊法车型。我和俩同学坐在菜上,菜店师傅坐在驾驶室里。开往昔阳韩城,盐镇等地去卖。记得那天在盐镇,卖完菜,吃了两个肉夾馍,喝碗面汤,就蒙头大睡。半夜里,鼻子嘴巴好象被捂住了,吸不进气,硬生生憋醒了。起来一看,窗外在筛石灰。好把那人说了一顿,你半夜三更在旅社窗子边上筛什么石灰呀!不让人活了。

我们还去广州市场西街上新华书店、邮局对面的冷饮店帮过忙。遇到同学来了,从小窗口递进冷饮票,一看脸熟,就多给一份。买冰激凌就搭杯酸梅汤。买酸梅汤就再给份冰赤豆。但你想不花钱买票白吃可不行。这叫有原则的合理行使特权。哈哈!

〈四〉 填错现金支票

七十年代,在嵩山路上的一所工厂上班。由于平时我喜爱拉个二胡,弹个杨琴什么的,虽说水平不高,厂里搞文艺活动,我也会露上一手。

那一阵儿,我又在学拉手风琴。我家对门阿姨是小学音乐教师。她把学校手风琴拿回来教我。当年我二十出头,月工资21元。很希望能有一台属于自己的手风琴。我几次到广百的乐器柜台,伸着脖子看那标价180多元的48贝斯的手风琴,十分喜爱,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望琴兴叹。

后来,我给一位厂党支部副书记说了说,建议厂里买一台手风琴,丰富文体活动。本不抱多大希望,谁知这位赵副书记好不容易说动了书记,勉强同意了。大喜过望,在财务领了一张现金支票,匆匆跑到广百商店。让营业员取出手风琴,摸着光亮的枣红色琴体,黑白分明的琴键,背在身上拉开风琴,弹了几个音符,心里美滋滋的。我说,买啦!营业员递给我一支笔让我把支票填一下。我兴冲冲的想着填写200元,谁知一下笔写成了20元。傻眼,无法更改了。手风琴也买不成了。啥叫乐极生悲,这就是。悻悻地回的厂里,把填错的支票还给财务。再不好意思要支票了。怕被书记叽讽:连个支票都填错,还买啥手风琴?手风琴梦破灭了,机会从手边溜走了。却因此记住了广百商店东半部通道里的乐器柜台和那台本该由我享用的手风琴。

〈五〉 广州酒家回个汤

八十年代,广百对面,景华路北侧,建起一座大楼,广州酒家在这座楼上。一楼风味餐厅,二楼炒菜。风味餐厅最招人待见的是灌汤包子。咬一口,汁鲜肉香。中午去买一笼包子,一碗馄饨,饱腹暖胃。

二楼炒菜部,可以现点菜。也可以活菜。也就是说你要5元或10元活菜,就按金额给配几样菜。还有为方便附近上班族吃简易午餐,有4毛钱一份的饭可选。我最愜意的就是榨菜肉丝汤配白米饭。

工友们也会一人兑点儿钱,吃炒菜喝酒。那会儿,都是要几个菜,没有汤。盘子里菜快吃完时,就端起盘子叫:服务员,回个汤。服务员过来端走残羹剰菜,交给厨房,不一会儿,一盆热气腾腾的汤就端来了,汤上还漂着厨师添加的葱花和提味的味精。回个汤,是那时的时尚。现今你要到饭店吃饭,端起剩菜让回个汤,岂不羞煞人也,不被厨师掌脸才怪呢。

到了90年代,广百对面那条予北一路,逐渐形成了小吃街。从傍晚到天明,都亮灯营业。下夜班的职工,到这里喝碗热面,就着小菜喝个小酒,很方便的。记得那时我们三班倒,每周六中班倒白班,其间只空8小时,叫紧倒班。那一回,我们同班八人,零点下班洗罢澡,就骑车去这条小街,找一家小饭店,要一桶散啤,几个凉菜,猜枚划拳到天明。然后回厂找个角落席地一躺,好歹迷糊一会儿。8点钟又上班了。

记得那道街上,有一个瘦瘦长长,柱着双拐,一腿站立,一腿脚尖挨地的眼镜男,一间十几平的门面,卖大米盖浇饭。白白的松散而又饱满的米,浇上长豆角和红辣椒丝,肉丝炒的菜,好看,更是好吃,供不应求。但他每天只做40斤米,多了不做。所以质量很有保证,很受食客追捧和青睐。后来什么时候不干了,不得而知。

〈 六〉 麦地里落下直升机

现在的河科大一附院,七十年代时叫做涧西医院。医院对面过去景华路(当年俗称2路)是一大片麦地,往南是洛阳卫校。有一回我们几个同学去卫校玩,见门囗有个大水泥池,扒着水泥沿,探头一看,横七竖八,光溜溜的人体标本泡在药水中。吓了一大跳。

有一天,一架直升机从天而降,这可是新鲜事,人们闻听从四面八方赶去看飞机。后来才知道,一位老红军在涧西医院住院,病情危重,必须尽快转院。于是一级报一级,正巧医院门外有一片麦地可以降落,上级军区调来了直升机,把老红军转送到武汉军区医院。

1976年,唐山大地震,大批伤员用军用飞机,火车转运洛阳。涧西医院也住满了。每天各单位去慰问的人络绎不绝。我和单位一个同事,骑车跑到谷水沿南去的坦克路上山,买了一筐苹果到涧西医院去慰问。接待人员登记后说,不要往病房送,拉开一间屋门让倒进去。我一看,乖乖,大半间屋子都堆满了苹果。在病房里,伤员被一拨又一拔来慰问的人搞得很疲惫。对慰问者很勉强的表情。我们一看,知趣地退出了。

后记:与广州市场有关的小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就不多讲了。特别是新的广百大楼建成后,也常去转。一楼到四楼,分别是小百货,服装布匹,照像器材,文体用品等。还经常去四楼舞厅活动。到中街东头的王府烤鸭店品尝炭火烤鸭。如今的广州市场也还算热闹。虽说广百没有了,广州酒家消失了,而原广百大楼上的游泳馆,奥斯卡影城成为了新热点。可惜都没去过。只是在老熊湖北菜,罗马假日,雅香楼风味厅打过牙祭。也不再唠叨了。

作者:冯平 网名大平。祖藉苏北淮阴,上世纪五十年代未随支建洛阳涧西的父母从山东来洛,就学工作一直在涧西,退休后仍居涧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