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房四宝是什么(文房精品之安徽文房四宝)

内容提要:

安徽文房四宝指的是:宣纸、徽墨、歙砚、宣笔。安徽生产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有着悠久的历史,安徽是全国文房四宝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宣纸"始于唐代、产于泾县",因唐代泾县隶属宣州管辖,故因地得名宣纸,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徽墨产于黄山市的屯溪、歙县和宣城市的绩溪等地。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歙砚是我国四大名砚之一。因取石于古歙州(今歙县)的龙尾山,故称“歙砚”,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宣笔产于古宣州(今宣城市等地),已有2000多年历史。因品质优良,曾被列为“贡品”“御用笔”。宣笔选料精慎,工艺要求严格,主要以兔毛、羊毛、狼毛为原料,有“装潢雅致、毛纯耐用、刚柔适中、尖圆齐健”的独特风格。

主题词:文房四宝 精品 宣纸 徽墨 歙砚 宣笔


一、“安徽文房四宝”之——宣纸

在文房四宝中的纸,用于书画的最好的纸是宣纸。宣纸因产于古宣州而得名,有1000多年的历史,始产于唐代。生产主要集中在泾县,因生产于宣城泾县而得名。宣纸因质地细薄、绵韧、洁白、紧密而著称于世。其主要采用皖南山区的青檀皮和砂田稻草为原料,经过揉、蒸、浆、水捞、贴烘等18道工序、100多项操作过程精制而成。其特点质地细薄、绵韧、洁白、紧密,不蛀不腐,搓折无损,润墨性强,尤以耐老化、拉力强及不变色而被称为“纸中之王”、“千年寿纸”,是古今中外书画艺术的珍贵载体。

据史载,早在明嘉靖年间(1522--1566),宣纸就远销欧洲。地处宣城泾县的中国宣纸集团是我国最大的宣纸生产基地,“红星牌”宣纸曾两次获国家金质奖,是国家出口免检商品。2002年8月,宣纸被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办公室正式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原产地域产品”。宣城泾县被确定为宣纸原产地域。它是我国“文房四宝”中第一个获此保护的产品。

宣纸是中国传统的古典书画用纸,是中国传统造纸工艺之一。

宣纸"始于唐代、产于泾县",因唐代泾县隶属宣州管辖,故因地得名宣纸,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

宣纸的原材料有且只有青檀树皮和稻草,杨腾桃汁作为分张剂必不可少。用于书画具有“表达艺术妙味”的特殊性能。

安徽文房四宝是什么(文房精品之安徽文房四宝)(1)

宣纸介绍 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传统艺术——篆刻、书法、水墨画》

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渗水性强"等特点,并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写字则骨神兼备,作画则神采飞扬,成为最能体现中国艺术风格的书画纸。

所谓"墨分五色",即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这是书画家利用宣纸的润墨性,控制了水墨比例,运笔疾徐有致而达到的一种艺术效果。再加上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寿命长。

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

宣纸的民间流传起源

东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东汉造纸家蔡伦死后,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很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师傅画像修谱,以表怀念之情。但年复一年难以如愿。一天,孔丹偶见一棵古老的青檀树倒在溪边。由于终年日晒水洗,树皮已腐烂变白,露出一缕缕修长洁净的纤维,孔丹取之造纸,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造出一种质地绝妙的纸来,这便是后来有名的宣纸。宣纸中有一种名叫"四尺丹"的,就是为了纪念孔丹,一直流传至今。

宣纸的制作分为泡料、煮料、洗料、晒白、打料、捞纸、榨干、焙纸等上百道工序。

安徽文房四宝是什么(文房精品之安徽文房四宝)(2)

安徽泾县的宣纸原料——檀树

纸的历史与宣纸的发展

我国西汉时已开始了纸的制作。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方法,用麻头、树皮、草杆等抄制,世称“蔡伦纸”。献帝时,东莱人左伯又造出了洁白细腻、柔软匀密、色泽光亮、品质上佳的“左伯纸”。唐代,随着造纸技术向纵深发展,造纸业趋于鼎盛,民间坊房几乎遍及全国各地。至明清两代造纸技法已形成了固定程式,磁青纸、洒金银、粉腊笺等名目繁多的精美加工纸占据了主要地位。

宣纸是由植物纤维造纸术发展演变而来,南唐后主李煜监制的“澄心堂纸“为宣纸中的珍品。自唐代开始,宣州各地均制造宣纸并逐渐向泾县转移,泾县遂成为宣纸制造中心,宣纸由此成为贡奉朝廷的珍品。

中国画《芥子园画谱》一书也对“澄心堂纸”有所称赞:

澄心堂宋纸,及宣纸,旧库疋纸,楚纸皆可任意挥毫,湿燥由我……①

宣纸按材质可分为棉料、净料、皮料三类。

宣纸按品种可分为净皮、玉版、煮硾等。

宣纸按规格可分为四尺、五尺、六尺、八尺及至丈二。

宣纸按生熟可分为生纸、熟纸、半熟宣三类。

安徽文房四宝是什么(文房精品之安徽文房四宝)(3)

三丈三“超级宣纸”捞纸现场 出处:安徽博物院新馆

“宣纸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丈三”宣纸曾荣获吉尼斯“手工捞制的最大宣纸”世界纪录证书。此宣纸尺寸达11米×3.3米,其制作最为关键的是捞纸环节,需捞纸工及辅助工共50余人合力完成。

安徽文房四宝是什么(文房精品之安徽文房四宝)(4)

宣纸

安徽文房四宝是什么(文房精品之安徽文房四宝)(5)

宣纸

写宣纸作品的要点:

宣纸通常分为:生宣、熟宣和半熟宣三种!

安徽文房四宝是什么(文房精品之安徽文房四宝)(6)

作品出处:葛瑞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扇面书法

生宣

就是没有经过加工的,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能收水晕墨章、浑厚华滋的艺术效果。这种纸很适合写草书,来充分发挥笔画粗细的变化,墨色浓重的变化。写楷书时,因为写的速度稍慢就容易产生水晕,不好把控。生宣因为刚生产出来火气大,最好挂在风口放置一段时间,写出来的墨色更具韵味!

熟宣

就是生宣加工时用明矾等涂过。这种纸不太吃墨,一般不是太适宜写书法,可以写小楷。但更多作工笔画。

半熟宣

适合写楷书、隶书、行书、篆书等。它的吃水量介于生宣和熟宣之间,好把控。

在写宣纸作品时,如果是新纸火气大不吃墨,可以在墨汁里加些纯净水或烧开的水(普通水天热的时候容易臭)调匀后再书写,会相对流畅一些。

写宣纸时,因为该纸太薄,如果写大字用墨量大时,写过一两个字,最好把宣纸翻起来,用纸巾或废宣纸把底部擦一下。否则,写下一个字,就会因为底部水份太多,而出现墨猪现象。

安徽文房四宝是什么(文房精品之安徽文房四宝)(7)

出处:安徽博物院新馆

安徽文房四宝是什么(文房精品之安徽文房四宝)(8)

出处:安徽博物院新馆

安徽文房四宝是什么(文房精品之安徽文房四宝)(9)

出处:安徽博物院新馆

安徽文房四宝是什么(文房精品之安徽文房四宝)(10)

出处:安徽博物院新馆

安徽文房四宝是什么(文房精品之安徽文房四宝)(11)

薄粉云母扇面笺 出处:安徽博物院新馆

宣城泾县是公认的中国宣纸之乡,这里出产的宣纸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书画艺术的特殊用纸。宣纸的用料与普通纸不一样,它采用青檀皮为原料,配以沙田稻草、泾县山泉,再用特殊的工艺制法手工生产。制成成品的宣纸薄如蝉翼、润如青云,具有质地绵韧、纯白细密、光而不滑、密而透光的特性,同时兼有不腐不蛀、润墨性强、耐老化等特点,因此有“纸寿千年”之美称。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即是以古法宣纸制作工艺影像为引子,徐徐展开一幅壮丽的中国画卷。②

安徽文房四宝是什么(文房精品之安徽文房四宝)(12)

鱼子金檀红联纸 出处:安徽博物院新馆


二、“安徽文房四宝”之——徽墨

墨是书写、绘画的颜料,主要分成松烟和油烟两大类。松烟墨以松枝烧取的烟灰制成,油烟墨以动物或植物等取烟制成,多为桐烟墨。墨经砚研磨产生适用于毛笔的墨水,是古代书写必不可缺的用品。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得以实现;浩如烟海的古籍文书、碑拓得以流传。作为一种消耗品,古墨能留存至今,弥足珍贵。

徽墨产于黄山市的屯溪、歙县和宣城市的绩溪等地。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徽墨以松烟为基本原料,掺入20多种其他原料,精制而成。成品具有色泽黑润、坚而有光、入纸不晕、经久不褪、馨香浓郁及防腐防蛀等特点,宜书宜画。

过年写春联时,一方面天气冷,再加上质量好的墨汁会变得很浓。为了书写流畅可以加入适当的酒精(医用75%的酒精即可,药店基本都能买到),搅拌均匀,不仅写的时候流畅,而且干的很快!可以称作是我自己研发的快干墨汁吧!

下面是我写的大福字:

安徽文房四宝是什么(文房精品之安徽文房四宝)(13)

墨的历史与徽墨的发展

殷墟的甲骨上已有墨书的文字。目前可见最早的墨出土于湖北江陵战国墓。早期制墨以实用为主,手捏成形。东汉始有墨模,墨形趋于规整。隋唐五代制墨业较为发达。唐末战乱,易水墨工奚氏一族落户歙州,取黄山之松,造出“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佳墨。唐代制墨更为精良。出名的有奚鼐、奚鼎、奚超、祖敏等人。祖敏还担任过专管制墨的官。祖敏研究朝鲜进贡的松烟墨的制作经验,多方取材配方,采用古松烟与鹿角胶煎膏和成制墨的方法,闻名于天下。后来奚超和他儿子奚廷珪又进一步改良了制墨技术,制出了光泽如漆的好墨,受到了南唐后主李煜(音玉)的赏识,奚廷珪当上了墨官,赐给国姓李氏,从此李廷珪墨名满天下。一时有"黄金易得,李墨难求"的谚语。宋时,李墨的产地歙州改名徽州,因而徽墨就成了著名的称号。

安徽文房四宝是什么(文房精品之安徽文房四宝)(14)

古代墨块(复制) 出处:安徽博物院新馆

明清制墨业繁盛,墨坊林立,名家辈出,以矿物颜料制成的色墨出现,徽墨的制作进入盛世。墨的图案纹饰和漆匣的装潢制作登峰造极。

安徽文房四宝是什么(文房精品之安徽文房四宝)(15)

墨和漆匣 出处:安徽博物院新馆

徽墨的取材与制作

徽墨有“百年如石,一点如漆”的美誉。它以松烟、桐油烟、漆烟、胶为主要原料,加入麝香、冰片等名贵药材,经点烟、和料、杵捣、成型、晾干、铿边、描金等工序精制而成。具有色泽黝润、馨香防蛀、千载存真的特点。制作徽墨离不开墨模,墨模主要由正、背、上、下、左、右六块组成,内置墨剂,合紧锤砸而成区。

胡开文与曹素功是徽州墨业的两大创始人。胡开文是绩溪县人,清代乾隆年间的制墨名手。他在休宁、屯溪两地开设了“胡开文墨店”。随后几十年里,这一品牌迅速扩张,在歙县、扬州、杭州、南京、上海、长沙、汉口等地均有分店,在整个徽州制墨业中独领风骚。曹素功也是清代的制墨名家之一,他是歙县岩寺人,先后在歙县、苏州、上海等地专为上层人士定版制墨,一度被推崇为“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当曹氏”。③

  

精品墨欣赏:

  1.方于鲁仙桃墨

  

安徽文房四宝是什么(文房精品之安徽文房四宝)(16)

方于鲁仙桃墨 明 出处:安徽博物院新馆

一面为桃核的剖面图案,左边有阳文篆书“西王母赐汉武桃宣和殿”,右边阳刻楷书“庚子年甲申月丁酉日记”。另一面有一段记述文字,记载洪武年间以库藏巨大桃核命宋濂为赋之事。一侧阳文楷书“方于鲁”。

该墨墨质坚凝,色泽晶亮,制造工七,肖形逼真,保存百看仍能如此完好,是方于鲁制墨工艺的珍贵实物。

2. 程怡甫竹节墨

安徽文房四宝是什么(文房精品之安徽文房四宝)(17)

程怡甫竹节墨 清 出处:安徽博物院新馆

一套两锭:一锭为竹片形,而有填蓝阴文草书“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志内无心”;另一锭为竹竿形,面写有“终日虚尽待风来”。历代文人爱竹,种竹、画竹、咏竹者不乏其人。此套墨设计精巧,清新脱俗,文字造型赏心悦目。

和怡甫,清初歙县制墨名家。

3. 詹正元国宝墨

安徽文房四宝是什么(文房精品之安徽文房四宝)(18)

詹正元国宝墨 清 出处:安徽博物院新馆

墨作圆柱形,柱体雕龙戏珠图案。柱面填绿色楷书“国宝”二字。

詹正元,婺源制墨世家詹成圭的后代。明清时期徽州府所辖的歙县、休宁、婺源是徽墨生产的中心。明代歙县和休宁两大风格争奇斗艳。清代,婺源制墨之势日盛,与歙县、休宁形成鼎足之势。詹姓墨工异军突起,所制墨品异彩纷呈,将婺制墨推向巅峰。


三、“安徽文房四宝”之——歙砚

砚,集书法、绘画、雕刻诸艺术为一体,特有的色调和造型,加之浑然天工的巧琢,以其庄重与风雅,成为"四宝"之首。文人学子在案头陈放一砚,在书写作画时一边慢慢地研磨,细品墨行于砚上的乐趣,一面细细地舔笔,玩味笔贴于砚面的细润,似乎可以得到无限的创作灵感。亦有并非为追求笔墨运行之甘苦,而只追求砚石发墨的滋味者,执墨悬腕于砚上,其乐陶陶。而或邀集挚友,取来清水一盆,将砚沉没其中,品评赏析砚石天然成趣的纹理,其乐何然。又有成癖者,将砚辗转于掌手间,感受其温润细腻的肌理。斯人斯乐,唯己可知。历朝砚台,以其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质地,不同的种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构成一部丰富多彩的中国砚史。

据说我们的祖先用墨的历史很早,刚开始时以笔直接蘸石墨写字,后来因为不方便,无法写大字,人类便想到了可先在坚硬东西上研磨成汁,如石玉、砖、铜、铁等。殷商时青铜器已十分发达,且陶石随手可得,砚乃随着墨的使用而遂渐成形。

古时以石砚最普遍,砚也有石砚、陶砚,砖砚、玉砚等种类之分,直到现在经历多代考验仍以石质为最佳。砚的种类是依照制作地区来命名,质量也因此有差异,质量较佳的石砚,必须石材坚硬且细腻滋润,又不易吸水,容易发墨,并且墨汁细匀无渣为佳。较著名的广东肇庆端溪的「端砚」,另有安徽婺源的歙砚,是古代文人常推崇的砚台……

歙砚是我国四大名砚之一。因取石于古歙州(今歙县)的龙尾山,故称“歙砚”,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歙砚石质坚韧,具有下墨快、不损笔锋、墨水不涸、洗之易净等特点。歙砚的品种繁多,其中以罗纹、眉子为上品。

安徽文房四宝是什么(文房精品之安徽文房四宝)(19)

砚台原石 出处:安徽博物院新馆

砚台石料品种:

1. 庙前青:是歙砚中的极品。石色青碧如玉,世间罕见。

2. 金星:呈金色点状布列,根据形状的不同,分为金花、细雨金星、牛毛金星、雨点金星等。

3. 金晕:金色团状,晕状或大或小。有团荷金晕、玉带金晕、环晕金晕等。

4. 罗纹:状如湖光清波,主要形状有水波罗纹、水浪罗纹、刷丝罗纹、细罗罗纹、精罗罗纹。

5. 眉子:呈条纹状,或精或细。主要有长眉子、细眉子、角浪眉子、对眉子、雁湖对眉等。

精品砚台欣赏:

1.长方形歙砚 宋

安徽文房四宝是什么(文房精品之安徽文房四宝)(20)

长方形歙砚 宋 出处:安徽博物院新馆

2. 椭圆形歙砚 宋

安徽文房四宝是什么(文房精品之安徽文房四宝)(21)

出处:安徽博物院新馆

3. 圆形歙砚

安徽文房四宝是什么(文房精品之安徽文房四宝)(22)

圆形歙砚 宋 出处:安徽博物院新馆

4.蝉形歙砚

安徽文房四宝是什么(文房精品之安徽文房四宝)(23)

蝉形歙砚 明 宿县四铺区出土 出处:安徽博物院新馆

5.圆形海天旭日歙砚

安徽文房四宝是什么(文房精品之安徽文房四宝)(24)

圆形海天旭日歙砚 出处:安徽博物院新馆


四、“安徽文房四宝”之——宣笔

毛笔是中国独创的书写和绘画工具,在传承文化及社会生活中发挥过重要作用。毛笔不仅是古人必备的文房用具,而且在表达中华书法、绘画的特殊韵味上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毛笔的笔头用动物的毫毛加工制成,一般分为硬毫笔、软毫笔与兼毫笔。毛笔属于实用消耗物,笔毫易蛀,难以保存,传世古笔罕见。

宣笔的制作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3年。当时,秦朝大将蒙恬举兵伐楚,在现今泾县一带,首次用兔毛和竹管做成笔,始称“秦笔”。到了隋朝,“秦笔”随地名变更而改为“宣笔”。宣笔的制作工艺要求严格,精工细作著称,具有毛纯耐用、刚柔适中、尖圆齐健兼全的独特风格。笔毫原料以山兔毛、羊毛、黄鼠狼尾毛为多,笔杆多用竹管,也有用红木、牛角、骨料、象牙、玉石等。笔经过选料、修笔、套装、刻字等工序制作而成,在古代多次被列为“贡品”与“御用笔”,深受历代文人画家的好评。

诸葛笔:

宋宣州诸葛高善制笔。自唐以来,世传其业,其笔毫约长寸半,藏一寸于管中,一笔可抵他笔数支,称散卓笔,为时人所贵重。也称“诸葛笔”。

此笔为唐宋时的名笔,属宣笔,为宣州诸葛氏创制,因此又称“诸葛笔”。这种笔逐渐趋向软熟、散毫、虚锋,改变了晋代以前的旧制。此笔“无心”,不用柱毫,而是用一种或两种兽毫参差散立扎成,笔毫软硬适中,具备尖、齐、圆、健四德。无心散卓笔具有性能柔润、根基牢靠、久用不散、书写流畅的特点。散卓笔的笔毫长约寸半、一寸藏于笔中,一支笔可以抵几支其它的笔使用。此笔在宋代颇为流行。

据说,大书法家王羲之、柳公权为了一支宣笔,专门向宣州笔工陈氏和诸葛氏写过“求笔帖”。近代书画家刘海粟赞其“宣笔纵横,蝉蜕龙变”,还亲自监制过“莲蓬斗笔”的生产。现在的宣笔已远销东亚与欧美各国,品种多达300余种,有名的有“鹤颈”、“古法胎毫”、“莲蓬斗笔”、“北尾合毛”等。④

现在的笔和过去差不多,以性能论,有软毫、硬毫、兼毫三种。羊毫性软,鸡毫最软。软毫性柔,它的长处是,能多摄墨,圆转如意;短处是,不善用时笔画无力,字体臃肿。狼毫、紫毫(即兔毛)为硬毫。硬毫性刚,长处是,锋利劲峭;短处是瘠薄多角。兼毫是半软半硬,刚柔折衷。因其配合的成分不同,有五紫五羊,七紫三羊,三紫七羊……。书法家多爱用兼毫,又以各人习惯定制某种性能的笔种,当属例外。

当代许多人写草书喜欢用长长的软毫书写,缺点就是:绵软无力。如果能用兼毫书写,草书会看起来更有精神。此想法与大家共商榷!

精品名笔欣赏:

1. 战国笔

安徽文房四宝是什么(文房精品之安徽文房四宝)(25)

战国笔 (复制) 出处:安徽博物院新馆

2. 鸡距笔

东晋至唐的笔有“鼠须”、“鸡距”等名。《笔经》说:世传钟繇、张芝、王羲之皆用鼠须笔。鸡距为形容短锋笔的形状,白居易有《鸡距笔赋》即为描述笔毫坚挺的。现在日本正仓院所藏唐笔,毛颖短促,笔头几乎成三角形,据说就是鸡距笔的一类。因为它和白居易所描写的形状相似。这种短而硬的笔头,对唐代书法有相当大的影响。唐时的毛笔以安徽宣城诸葛所制的宣笔最有名。

安徽文房四宝是什么(文房精品之安徽文房四宝)(26)

鸡距笔 唐 (复制) 出处:安徽博物院新馆

3.提笔

安徽文房四宝是什么(文房精品之安徽文房四宝)(27)

提笔 清 出处:安徽博物院新馆

4.象牙刻花管笔

安徽文房四宝是什么(文房精品之安徽文房四宝)(28)

象牙刻花管笔 清 出处:安徽博物院新馆

5.鹿角杆笔

安徽文房四宝是什么(文房精品之安徽文房四宝)(29)

鹿角杆笔 清 出处:安徽博物院新馆

参考文献:

①《芥子园画谱》,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年5月第1版,第25页。

②、③、④王越:《美丽安徽》,蓝天出版社 2014年11月1日版,电子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