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听佛语学佛与做人的180条道理 佛在心中的点滴认知

静心听佛语学佛与做人的180条道理 佛在心中的点滴认知(1)

适志在花柳灿烂,笙歌沸腾处,那都是一场幻境界;得趣于木落草枯,声稀味淡中,才觅得一生新消息。这一句话说在灯红酒绿的名利场,得到的无非是假的、虚幻的东西,包括人心。只有在没落了的情景下,才能看到人真正、真实的一面。人道谁无烦恼、风雨剥蚀白头。何不有时有闲走入佛寺拜一拜聆听佛曲,来一个心灵之静。这该说为什么我们需要某些信仰。

人身难得,乐土也难生。

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炎水竞

久坐必有禅、思不出其位。佛教有八万五千法门,门门都戒定慧……这里是指:人进入了静思的状态,久之会悟出一些道理来的。只要你认真地去思考,将会有所收获。对于人生哲理、处世之道,会有更深更广的认识。

静心听佛语学佛与做人的180条道理 佛在心中的点滴认知(2)

爱鼠常留饭、怜蛾灯罩纱。这是佛家的心肠,他们认为:不管老鼠、蚊子、蚂蚁、臭虫,它们既然生在这个世界上,就有它们生存的理由和权利,我们不应无谓剥夺它们弱小的生命,所以怕老鼠饿了,晚上常常有意识留一些饭给老鼠吃,让它得以生存。飞蛾有个特点,看见火就靠近,所以有“飞蛾扑火”的成语。人若不希望蛾无畏丧失生命,就用纱灯罩把灯火遮住。这是一个极度善良、对地球上的所有生命视为平等的理念。

碗米养个恩人、石米养个仇人。石为古代一个计量单位,按秦朝和汉朝的计量单位:一石应该是一百二十斤。救济人家,知恩者,哪怕一碗粥,他都会感恩戴德,不知恩的人,你给他再多,一开始人家是很感动的,次数多也会慢慢产生麻木,甚至会出现埋怨反目成仇,还可能反过来对你有意见呢!这就是佛家所说的施舍有度!

静心听佛语学佛与做人的180条道理 佛在心中的点滴认知(3)

郑鹏拍照

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按照佛家的理论,人有转世,有因果……若问你自己前世是什么样子,那么你现在的状况就是前世修的,若现在各事顺利,那么你前世就是一个善良的人。(当然其中还有很多的条件形成)

要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人有生死轮回、也有前因后果,你要知道你后世是什么样子,你看你现世怎么做就知道了。这里劝告人们,为了你下辈子不难过,这辈子就要好好把握做好人。

月满方逢薄蚀、水满常多崩决。月从初三起已经出现月牙形,在上弦月的阶段,一天天向圆变化,到十五夜就大圆了,也有人说十五月亮十六圆,从十七开始,月开始走下弦阶段了……水,不论杯里的、河里的,都不能太满,跳过了界限就溢了,还会引起河堤崩塌!凡事适可而止,不然将功亏一篑!

静心听佛语学佛与做人的180条道理 佛在心中的点滴认知(4)

人有旦夕祸福、天有昼夜阴晴。人的一生不可能全是顺风顺水,灾难有时在你不经意的时候就出现了。天也一样,有白天黑夜,有下雨和出太阳的时候。天灾人祸不可避免,佛家道场在合适的时候都会举行祈祷活动,人间太平佛之家也是福。

人生知足何时足、人老偷闲且是闲。

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儿孙个个贤。

堂上二老是活佛、何用灵山朝世尊。有些人喜欢去有名的寺院拜神拜佛,觉得这就是诚心,会得到神佛的保佑,会逢凶化吉,会过上好日子。其实最大的功劳就是生养我们的父母,对父母的敬重和关心,比对父母不好却老是去拜神佛来得实在。父母都不孝敬,一切所谓的诚心都是假的。

静心听佛语学佛与做人的180条道理 佛在心中的点滴认知(5)

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人有生老病死的时候,父母恩情再深也会先我们而去,夫妻之间感情虽好,也会一个先离开……。爱别离是苦,往往人们会以做一场佛法事托以安慰,最后的亲情告别。

古来何物是经伦?一片青山了此身。对于社会或家庭的失意,不相信什么伦理道德的理论,决意离开红尘的是非!遂入空门,终生做一个与青山为伴的隐士。

茫茫四海人无数、哪个男儿是丈夫?社会上的人很多,哪一个人称得为大丈夫。当你踏入佛殿一拜再仰望金光灿烂的佛祖时,心中那一份虔诚肯定是正气,胸怀坦荡,为人善良仁慈又是非分明的。

静心听佛语学佛与做人的180条道理 佛在心中的点滴认知(6)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积金千两不如一解经书。七级浮屠是佛教中最高的“建筑”,也即是修行到了最高境界,但救人比什么都重要!你纵有千两黄金,还不如对经书的彻底了解,金是于生活层面的,而对经书的深入了解却是精神层面的!

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这是一句与人交谈的箴言,在一此庙中是有卜卦与签丝问卜之类。这类该是不符合佛家之道的,佛的核心是弘扬涅槃,普度众生,求的签简单说是悟字,路需你行。这话引用何不说佛家只说三分话,普度众生一片心。

静心听佛语学佛与做人的180条道理 佛在心中的点滴认知(7)

一苗露水一苗草、一层山水一层人。植物受露水一次次的滋润,一次次的成长,植物有植物的活法,人也各有各人的生存环境。也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也指人的社会是一个生态系统,自然社会现象也会引伸某些与佛家有关的俗语来。

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太阳老高了,到山上佛寺拜佛的人来了,僧人还未起床,看来钱在他们眼里已经不重要了,他们重视的是有足够休息。(庵寺靠的是信众的香火钱)这里形容看重把身体养好,而簿于名利的态度。

静心听佛语学佛与做人的180条道理 佛在心中的点滴认知(8)

不买香烧无存钱、井水不打不满边。 若不与人行方便、念尽弥陀总是空。如果平时不去帮助人,为别人排忧解难,老是念佛经有什么好处呢?佛,教人慈悲为怀,你不按佛祖教导,谂什么经都是假的!

吃上三片咸菜脯、就想进庙当主持。和尚吃素,咸萝卜干是他们佐餐的主要食品。吃了三片咸萝卜就认为自己已经吃斋,要去当和尚的头头了。这里形容一个人不知天高地厚,自身的条件和实际相差“十万八千里”呢!太天真啦!

静心听佛语学佛与做人的180条道理 佛在心中的点滴认知(9)

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很多好的内容都被写在书上面了,因为他们的知识广。好的山,大多建有庵寺,因为他们懂风水。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以前的人没有看到现在的月亮,而现在的月亮,却曾经照亮过以前的人。大自然的恒久,而人的寿命却非常短暂。

布衣得暖真为福、千金平安即是春

原作者巫佳秀、佃巧娇

编辑苏树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