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鸭地图(丑小鸭里的天坑)

有一天,我无意中翻看了人教版七下第三课《丑小鸭》这篇文章及编者附带的解读,惊奇地发现,虽然我的愚鲁是固定存在的事实,但极有可能不是天生的,而是寒窗数载过程中被类似的解读所误导,在后天环境中被硬生生地给培养出来的一下子轻松了很多,腰也不疼了,腿也不酸了,走路也有劲了,吃嘛嘛香,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丑小鸭地图?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丑小鸭地图(丑小鸭里的天坑)

丑小鸭地图

有一天,我无意中翻看了人教版七下第三课《丑小鸭》这篇文章及编者附带的解读,惊奇地发现,虽然我的愚鲁是固定存在的事实,但极有可能不是天生的,而是寒窗数载过程中被类似的解读所误导,在后天环境中被硬生生地给培养出来的。一下子轻松了很多,腰也不疼了,腿也不酸了,走路也有劲了,吃嘛嘛香。

一说到“丑小鸭”,我的脑海里立马闪现出高大上的形象,这只先天丑陋且卑贱的小东西,通过自己的顽强斗志,竟然变成了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圣灵白天鹅!以致我这样的先天屌丝在年少的时候,每晚都会抱着丑小鸭的细腿,期待一觉醒来和它一样变成在蓝天上翱翔碧水间遨游的白天鹅!

我意识中丑小鸭的伟岸形象来自哪里呢?它不来自神谕,也不来自遗传,而来自于学者编写的课本导读、教参指导,和习惯于严守教参的尊师添油加醋的讲解!

《丑小鸭》一文,取自叶君健先生的译文,有部分删减修改。叶君健先生译完《丑小鸭》后,又写了一段很中肯的简评:安徒生用同情的笔触和诗一般的语言,把“丑小鸭”的遭遇写得生动感人,因而成为闻名世界的一个名篇。

教材中此文导读是:作者笔下的这只丑小鸭,处处受排挤,受嘲笑,受打击,但他并没有绝望,也没有沉沦,而是始终不屈地奋斗……

课后习题: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抱什么态度,有什么追求?教参的答案是:对美丽的向住和不懈的追求,他乐观的态度,战胜了艰难和困苦,虽然身处逆境,但他相信幸福的一天会来到自己身边。

教材配套的教参及教辅资料中,还有这样一段解读:在农家小屋安定下来的时候,出于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仍然渴望走到广大的世界中去。表达了丑小鸭积极追求的精神……

丑小鸭受到排挤、受到嘲笑、受到打击在文中均有表述,皆是事实,书中原文:

在鸭妈妈家时受排挤——大家都要赶走这只可怜的小鸭,连他自己的兄弟姊妹也对他生起气来……鸭儿们啄他,小鸡们打他,喂鸡鸭的那个女佣人也用脚踢他。

在农家小屋时受嘲笑——母鸡说:请你不要发表意见。雄猫说:当聪明人在讲话的时候,你就没有发表意见的必要。

在农夫家时受打击——女人尖声地叫起来,拿着火钳要打他。小孩子们挤做一团,想抓住他。

面对排挤、嘲笑、打击的时候,丑小鸭是怎么做的呢?

在鸭妈妈家受排挤后——于是他飞过篱笆逃走了。灌木林里的小鸟们惊恐地向空中飞去。“这是因为我非常丑陋的缘故!”小鸭想。于是他闭起眼睛,仍然继续逃跑。

面对排挤,小天鹅逃走了。他没有越王勾践般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坚韧,也不是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大智慧指引下实施的战略性转移,甚至不是从大门从容离开,而是“飞过篱笆逃走了”,那种仓皇、狼狈、惶恐的神情尽显其中。这里看不到导读中赋予丑小鸭的“始终不屈地奋斗”的精神,后文也没有。

当鸭妈妈家的那只雄吐绶鸡向他发难时,丑小鸭 “不知道站在什么地方或是走到什么地方去才好。他觉得非常悲哀,因为自己长得那么丑陋……”文中用了“非常悲哀”来表达他的心情,因为自卑和软弱而手脚无措,六神无主,并没有表露出任何反抗的意识。

灌木林里的小鸟因为受到意外响动的惊吓而飞向空中,他也自怨自艾地把这个归结为自己“丑”的原因,可见这只丑小鸭的“自卑癌”已经入骨了。教参答案上说丑小鸭有“乐观的态度”,然而事实上他是极其“悲观”的。后来甚至“悲观”到绝望求死的程度。

丑小鸭从鸭妈妈家逃到沼泽地里,一只猎狗发现了他,在巨大的恐惧中,他连逃走的勇气都没有“把头掉过来藏在翅膀里”,这其实是一个等死的动作,绝望导致小天鹅放弃了生的意愿。

然而猎狗并没有咬死他,估计是丑小鸭身上还残余着一些家禽的味道。小天鹅自卑自怜地哀叹:我丑得连猎狗都不咬我了。四周恢复静寂后,软弱胆小的丑小鸭“还是不敢站起来。他等了好几个钟头,才敢向四周望一眼”。

丑小鸭在猎狗面前是埋头等死的态度,后来接近天鹅,则是怀有主动求死的意愿——于是他飞到水里,向这些美丽的天鹅游去……“请你们弄死我吧!”这只可怜的小鸭说。他把头低低地垂到水上,只等着一死。

在已经绝望沉沦到求死的丑小鸭身上,谈不上教参答案中的评价:虽然身处逆境,但他相信幸福的一天会来到自己身边。也谈不上教参中的解读: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表达了丑小鸭积极追求的精神。更不符合导读中所说的“他并没有绝望,也没有沉沦,而是始终不屈地奋斗”。事实上,小鸭身上的品格和这些导读解读是截然相左的,青少年的思维会被误导被重整被混乱,这是一件可怕的事!

在农家小屋受嘲笑后——小鸭坐在一个墙角里,心情非常不好。这时他想起了新鲜空气和阳光。他有一种奇怪的渴望:想到水里去游泳。最后他实在忍不住了,不得不把心事对母鸡说出来。

丑小鸭打算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时,被猫呵斥了一顿:“Then you have no right to express an opinion when sensible people are speaking”教材的译文是:当聪明人在讲话的时候,你就没有发表意见的必要。

英文版本中的下一句话是“till the sunshine and the fresh air came into the room through the open door, and then he began to feel such a great longing for a swim on the water,”意思是:直到阳光和空气通过敞开的大门透进来,他开始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去水里游泳。教材所用的文字如上下划线部分。

这一句话的中文与英文意思有较大的差异。教材中的文字偏向于丑小鸭对空气和阳光的“主动向往”,但“奇怪的渴望”一词还是间接表达了“游泳”是他自然属性支配的结果。根据英译文,“直到”阳光透进来,他才有了游泳的想法。英译文中“till”这个词表达了一个相对被动的过程。我们可以构想到当时的场景:受嘲笑的小天鹅比较尴尬孤独无助地呆在墙角,屋外的阳光通过敞开的门一点点移动,照到他的身上,这时一阵风吹进来,小天鹅精神为之一振,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来自屋外新鲜的空气,然后本能地想到,这样的天气去游个泳多好啊。在这里,中译文和英译文中均没有体现出“不懈的追求精神”。

教参中的解读“在农家小屋安定下来的时候,出于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仍然渴望走到广大的世界中去。表达了丑小鸭积极追求的精神”在原文中是找不到的。

首先,关键字“安定”用得不恰当,这只丑小鸭进入农家小院第一天,就被贪小便宜的老太婆分配了下蛋的任务。所以,考验期内,他受着猫和母鸡的嘲笑,考验期后,他将可能因为不会下蛋而受到老太婆的驱逐。他是不可能“安定”的。

换一个角度分析的话,“安定”一词却又用得极妙。有一个成语叫“乐不思蜀”,说的是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的环境中去。“安定”充分表达了丑小鸭在 “安静稳定神安气定”的无忧快乐环境中,仍然坚持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他的“伟大”顺理成章!

其次,语境中没有体现“不懈追求”和“积极追求”之类凸显“社会属性”的语句,这样解读是突兀的跳跃的,不符合语境和实际情况的。结合英文语境,作者更多表达的是生理自然属性支配下的追求和向往,而这才是连贯顺承的合情合理的。虽然说品评童话故事不能深究其逻辑关系,但这种谬以千里的解读实在太过离谱。

即便受到本能的趋使,向往大自然的环境,丑小鸭仍然拿不定主意,还在向嘲讽鄙视他的母鸡讨主意,可谓毫无主见,怯懦无能。不能作为青少年学习的楷模。

在农夫家受到打击后——他便钻进灌木林中新下的雪里面去,他躺在那里,几乎像昏倒了一样。

农夫一家原本没有伤害他的意思,只是此时的丑小鸭惶惶如惊弓之鸟,精神几近崩溃,错误地把每一只伸向他的手认作是攻击,慌不择路地跳进牛奶盘上,又飞到黄油盆中,再落进面粉桶里,象一只刺猬一样对他所接触到的每一样东西进行大肆破坏。这只小鸭粘了牛奶和黄油又裹了一层面粉,这要是放到油锅里一炸,隔壁小孩子都馋哭了。

终于,友好的主人变得愤怒,开始攻击他,他像一只老鼠一样猥琐顽命地钻出去,到达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时,差不多要晕倒了。

如果说受排挤、受嘲笑是被动事件,那么在农夫家受到打击则纯粹是主观判断错误下的自作自受。

面对困难,他并没有如教参答案中所说的那样“他乐观的态度,战胜了艰难和困苦”。而是逆来顺受,受不了就惶惶如丧家之犬挟命而逃。

教参关于作者还有一段评析,安徒生作品多能站在劳苦人民的立场,暴露统治阶级的奢侈、残暴和愚蠢,描述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智慧。

这段评析既不客观也不公正。记得小时候看战斗片,必然要先从大人口中了解到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然后在观赏过程中带上强烈的感情色彩。长大后才发现,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好与坏是相对的。无限夸大“好人”,贬低“坏人”,让少年儿童认为“好人”无限善,“坏人”无限恶,这其实是在温育下一代“偏激”和“执拗”的精神疾病,以及降低他们社会生存的能力,这样的孩子怎能在国际大舞台上与人一争高下。

照本宣科的严师自然也是按标准答案去讲解,他甚至还会在习题册上不一样的解读后面狠狠地打一个叉,毫不顾及文学领域百家争鸣的道理,肆无忌惮地摧残着少年们幼小的心灵。当他面对略有见解的家长的质疑时,便会不屑地翻着白眼:能力发展!那是什么东西?与我有什么相干?能当饭吃吗?

奢侈、残暴和愚蠢也都是不分阶级的,只是所处的地位高度不一样,导致产生的影响扩大的范围不一样,比如帝王震怒伏尸百万,匹夫暴跳以命换命尔。从智慧上来说,富有阶层的平均智商不可能低于贫困阶层的,劳动人民的品行也不都是善良与智慧的,这篇文章中有一个小细节就啪啪地打响了教参中评析者的脸。

那只丑小鸭从沼泽地逃生之后,来到老太婆家后,书中有言——“这是怎么一回事儿?”老太婆说,同时朝四周看。不过她的眼睛有点花,所以她以为小鸭是一只肥鸭,走错了路,才跑到这儿来了。

通过这段话,可以得到两个信息:

1、老太婆确认这是家禽,也就是说这只鸭是有主人的。

2、老太婆判断这只鸭不过是走错了路,误入她家的。

那么,在这两个前提下,我们那位本该“贫困善良与智慧”的老人家该怎么做呢?

刚好,那边过来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小哥,给他一根棒棒糖,问个问题:“&#※§¥,小哥哥,你说这位老人家会怎么做呢?”

小哥擦去鼻涕,舔着棒棒糖说:“如果是我奶奶的话,她会到邻居家去打听一下谁家丢了鸭,然后把鸭子送回去。”

再问:“老人家会不会非常开心地把这只鸭子据为已有呢,你说?”

小哥翻个了白眼不屑地说:“你当我是三四岁的小孩,问这么弱智的问题!看在棒棒糖的份上,我很负责任地告诉你,善良的老奶奶是不会这么做的,哪怕找不到鸭子的主人,她也会让鸭子出去自己回家的。”

这位六岁的小哥都说老奶奶不会占有这只鸭子的,文章中偏偏说——“这真是少有的运气!”她(老太婆)说,“现在我可以有鸭蛋了。我只希望他不是一只公鸭才好!我得弄清楚!”

老太婆把这看成是少有的运气,毫不掩饰她打算非法占有这只鸭子的贪婪。她要弄清楚的不是这只鸭子的主人是谁,如何归还,而是这只鸭子到底是公是母,如何给她带来最大化的利益。教材中用的是“说”,英译文中用的是“exclaimed”,意思是由于激动、震惊、愤怒等突然呼喊,惊叫,大声喊。

英译文的用词充分表达出老人家贪婪的眉目嘴脸。为赋新词强作愁,中译文中回避了“激动地说”,只用了一个轻描谈写的“说”字,刻意谈化了这位贫困的老太婆的险恶品质。但从她的感叹中也同样能得到老太婆获得意外财的惊喜。然后,老太婆毫不客气地把这只她认为走错了路的肥鸭据为已有。

这位老太婆确实贫困,但是她惊喜地非法占有鸭子的行为表明她并不善良,把公天鹅认作母肥鸭表明他也不智慧,而是老眼昏花的愚朽。

不论是安徒生童话还是格林童话,里面都有意外财致富后心安理得过着幸福生活的情节描写,然而这并不符合国人拼搏勤劳的传统。

作者这篇文章可以说是他自己的一个梦,或是意淫,籍以摆脱低贱出身给他带来的终生阴霾,撇开出身的问题不谈,从小天鹅所遭受的苦难来看,《丑小鸭》一文略含有中国孟子的思想: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面对挫折,小天鹅逆来顺受,矛盾无法调和时采用回避的方法,则更多符合了中国老子无为而为顺应自然的意境。导读、教参中给出的那些积极向上的评价,恐怕只会令作者叹息译者迷惘,更会令青少年一头雾水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