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英达多大年龄(演员英达笑傲似水流年)

记者是在英氏影视公司摄影棚的办公室里采访英达的。英达的胖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给记者讲述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即使记者提出一些尖锐的问题,也被英达的微笑一一化解了。采访的过程如同一场情景喜剧。

演员英达多大年龄(演员英达笑傲似水流年)(1)

一段流浪故事

现在回想起来,那样的生活,我真的不相信是我自己的。我完全像高尔基的《在人间》里写的流浪儿。———英达

谁也没有想到,童年的英达一度在街头流浪。

作为著名演员英若诚的儿子,英达自小就被人视作神童。在幼儿园里,英达简直是骄傲小王子。他从小会画画,这使他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他还有另外一项绝活捏橡皮泥———这是当时幼儿园的“镇园之宝”,如果有人来参观,老师头一件事是给英达搬一个小凳,发一块橡皮泥。小英达在众目睽睽之下镇定自若,小胖手灵巧翻飞,很快就捏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引来参观者一阵赞叹。

但快乐的童年很快就过去了。1966年,“文革”开始了。父母突然成了“文艺黑线人物”,几乎在一夜之间,大门被砸,父母被戴上冰冷的手铐,装进警车带走了。那时英达才七岁。英达、姐姐英小乐、外婆,都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不知道父母为什么被抓走,不知道父母被带到哪儿去了……只知道家里、门口刷满了各种各样的大字报。原先的家是一个独门独院的大房子,很快被赶出来了,挤进两间小屋里。家里有巨大的家具,根本无法搬进去,也没必要再搬进去,他们迫于生计,把大部分家具卖了。在英达的记忆中:“其中有一个两层楼高的柜子(当时我小,感觉很大,估计现在看了也是一般的大柜子),红木的包铜。但还是卖掉了,这么大的柜子,卖五块钱,换了我们全家半个月的粮食。”

接着,姐姐英小乐去内蒙古插队,外婆也被迫离开,北京的家中只留下了英达一人。作为“文艺黑线人物”的孩子,英达在学校里备受歧视和欺负,他只好逃学,经常与一群少年在街头惹是生非,打架斗殴。英达一下子从一个骄傲的小王子,变成了无比自卑、无人关心的流浪儿,过上了风餐露宿、东游西荡的生活。他睡过大街、睡过车站、睡过水泥管子……偶尔也会去亲戚家混一混。在学校里还紧随“时代潮流”交白卷,每次考试他就写上“英达”两个字,就把卷子交上去。

回首往事,恍如隔世。英达说:“现在回想起来,那样的生活,我真的不相信是我自己的。我完全像高尔基的《在人间》里写的流浪儿,如果被伟大导师列宁看到的话,可能一声令下送进孤儿院。”

四年之后,父母出狱了,平反了,但英达顽劣性格已经养成。“父母花了很大的力气来改造我,甚至是很迂腐的方式,但确实很见效。逼着背唐诗,听贝多芬的音乐,买了很多处理‘四旧’的物资———旧书,主要是俄罗斯文学吧,果戈里、契诃夫等,让我看。硬是把一个街头打打杀杀的‘小混混’,回炉重铸。”

对于那段往事,英达记忆最深的不是苦难,而是见识了一出叫“世态炎凉”的情景喜剧:父母遭受不平等待遇后,原先和蔼可亲的朋友会变成凶神恶煞,或者冷若冰霜,退避三舍;而当父母平反,特别是父亲英若诚出任文化部副部长时,家中则又见宾客盈门,个个变得笑容可掬。

两次重大选择

直到现在,一生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北大。从小孩到长大成人,是北大改变了我。我是在北大校园深处,从气氛、环境、群体中,学到了方法———主要是动脑的而不是动手的。我今天走上这条路,其实使用的还是学校里的东西,不过是思维方法得到了升华和延续。

———英达

1976年,“文革”刚刚结束,英达上了北京七十二中。在高中阶段,英达度过了紧张、充实、快乐和初恋的时光。多年后,成名后的英达回到了这个曾充满梦想的地方,但岁月悠悠,沧海桑田,当年的教室已经夷为平地,变成了北京二中的一个操场。一切都不复存在,只是经常相逢在梦中。英达告诉记者:“现在我经常做梦,面对试卷,我只写了英达两个字,其他都不会,当时那个焦急呀,不断地往四周看。也奇怪,后来我成绩好了,全是人家抄我,可这样的梦,却从来没有出现过。”

1979年,十九岁的英达考入北大心理系。其实,在当时英达可以有很多选择,如可以考美院、考北外、考中戏,但都没有考。因为父母干了一辈子文艺,吃了一辈子哑巴亏,遭受了巨大的政治风险和浩劫,当了半辈子的“文艺黑线人物”,他们不希望英达再从事演艺这“高危”职业,而选择更稳妥、更实际的职业,希望英达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英达自己当时的想法呢:“当时我跟小伙伴们逞能,说我不仅会画画、外语好,还能学好物理化学。”

但父母的艺术基因,早已潜移默化地融入英达的血液里。作为著名演员的孩子,同学、老师等周围人自然而然认为英达有演艺方面的特长,有关演出的事总是要找到英达。虽然英达能躲则躲,但最终还是没能躲开。英达说:“这是命中注定的。”冥冥中有什么东西使英达身不由己、血液沸腾,这躁动挥之不去,拂去还来,这东西就是表演艺术。心理学专业课,英达总是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来。而一遇到如文艺会演、业余社团呀,英达就兴奋不已。

演员英达多大年龄(演员英达笑傲似水流年)(2)

终于在这里,英达作出了生平第一个重要的选择:我要搞戏剧。于是他创建了北大剧社,自任社长,他把这个剧社搞得红红火火。四年之后,英达把这个社长传给了堂弟英壮。

1983年,英达毕业了,但是英达的身上已经被打上了一个重要烙印:“北大制造”。二十多年来,无论拍片、演戏有多忙,他总要专门抽出时间参加北大剧社的活动,关心剧社的成长,甚至亲自为他们导戏,这也是他的兴趣和愿望所在。英达希望从大学生中发现一些演艺人才,从而提高中国戏剧演员的整体素质。因为目前中国的喜剧演员匮乏,尤其是女演员,优秀者屈指可数。

英达与北大剧社的密切关系,不仅使北大剧社一直保持着较高水准,而且也为英氏影视艺术公司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英达说:“我经常在北大剧社的历届毕业生中‘选’,以壮大我们的公司。如剧作家白志龙是北大中文系89级,王小京(著名导演王扶林之子)是我的同班同学,梁左是中文系77级的,太太梁欢是中文系88级的,英壮是物理系82级的。我们英氏堪称北大班底。”

记者请英达总结一下他的“北大情结”。他说:“直到现在,一生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北大。从小孩到长大成人,是北大改变了我。我是在北大校园深处,从气氛、环境、群体中,学到了方法———主要是动脑的而不是动手的。我今天走上这条路,其实使用的还是学校里的东西,不过是思维方法得到了升华和延续。”

英达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东城师范学校教心理学,从1983年到1984年底,英达当了一年半的心理学老师。英达说:“我觉得自己挺适合教书的,虽然周围许多人告诉我要上进,不应该在师范教书,浪费自己的才能。师范学校女孩子比较多,男孩子比较少,功课不重,一个学期之后,连课都不用备,就直接去上课。其他课还存在一些老教师评价你教得怎么样的问题,心理学就我这么一个老师,我教得怎么样就怎么样。因为我几乎是最早一届的心理学老师。没有教具、挂图,我就自己做。我这种人上课,会不生动吗?上课就是‘脱口秀’,笑声不断,功课有意安排不太难,试题是我出的,分也是我判的,大家皆大欢喜。”

但英达血液里的艺术细胞却不断地冲撞、跳跃着,使英达作出了第二次重大选择。1985年,英达离开了学校,远赴美国密苏里大学戏剧系深造。英达学的是导演专业,但不少时间学的是端盘子技巧,和别的留学生一样,英达也得在餐馆里端盘子、洗碗,甚至还当过餐馆经理。英达端盘子很有技巧,一个四人桌所有的餐具他都能一次端走,一只手端所有的盘子,另一只手还抓四个杯子。后来,英达把这些经历拍成了著名的情景喜剧《中国餐馆》。其中比如杨立新演那个领班,一人能将满桌盘子端走,那绝技是英达教他的。

三个演艺阶段

所谓的影评,往往借观众的口,说自己的话,没有调查过收视率,只凭三五亲友的意见就断言观众爱不爱看。我是个二流演员,却是一流的导演。———英达

英达把自己的演艺阶段分为三个阶段,演员阶段、导演阶段、“什么都干”阶段。

1987年到1993年,是英达的演员阶段。

1987年,英达留学回国后,恰逢谢晋要拍《最后的贵族》,英达就去香山找到谢晋说:“我叫英达,刚留学回来,学的是导演,家父您可能认识,他叫英若诚。”谢晋非常客气,请英达坐,问了英达很多问题,其中包括对陈凯歌、张艺谋的看法。那时候谢晋正如日中天,但第五代已成威胁,英达“见风使舵”地说:“他们不行。”于是二人相谈甚欢。谢导提议去食堂吃饭,迎面遇到了戏剧大师曹禺先生,英达的母亲吴世良曾做过曹大师的文学秘书,不等谢晋介绍,曹禺就说:“英达这个年轻人———不得了,不得了!”

回想起那次毛遂自荐,英达说:“曹先生连说不得了,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有什么不得了,但谢晋当真了。”于是谢晋请英达在《最后的贵族》担任副导演,同时在剧中演一个配角。首次从艺就与谢晋合作,使英达有一个很高的起点,为以后“真不得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9年,英达在《黄河谣》中担任副导演。接着,英达先后出演了《围城》《大路通天》《四十不惑》《爱你没商量》《霸王别姬》,虽然都是配角,但往往成为最让人眼前一亮的角色。尤其是在《围城》中出演赵辛眉,与陈道明、葛优等演对手戏,演得出神入化,使《围城》成为一部精品,使英达展示了出色的演技,也初露喜剧天才的锋芒。

1993年到1999年,是英达在导演领域里大显身手的阶段。1993年,英达作为《我爱我家》的导演,第一次找到了愿意为他投资的商人,开始了“情景喜剧之旅”。《我爱我家》对中国影视最大的贡献是把美国的情景喜剧引到中国来,而且一度在中国风靡。同时,使一批喜剧演员如宋丹丹、文兴宇、杨立新、关凌等或脱颖而出,或更上一层楼。

演员英达多大年龄(演员英达笑傲似水流年)(3)

1994年,英达担任了新成立的英氏影视艺术公司艺术总监,开始了大规模创造“情景喜剧”的历程,《候车大厅》《中国餐馆》《新七十二家房客》《闲人马大姐》相继推出,给电视观众带去笑声无数。

由于《我爱我家》创下了情景喜剧的高峰,英达几乎每拍一部新的片子,都高喊“要超过《我爱我家》”,但迄今未能如愿。英达说:“《我爱我家》总的说在南方不如北方。情景喜剧难做,因为中国幅员辽阔,方言众多,文化差异很大,稍微有一点语言障碍,喜剧的很多精妙之处就很难让人领会。《闲人马大姐》起码有一点超过了《我爱我家》,那就是在普通百姓中受欢迎的程度。”

英达一直尝试着用情景喜剧表现中国各地的文化。他说:“《我爱我家》《闲人马大姐》是北京文化,《新七十二家房客》是上海海派文化,《东北一家人》完全是东北话,许多东北籍的喜剧明星在其中有出色表现。在《中国餐馆》中,我们尝试了几种文化的融合:北京人,上海人,台湾人,东北人,还有美籍华人,还有讲中文的美国人,还有香港人。我还想尝试用天津话、西安话、四川话、唐山话等各种语言来拍情景喜剧,表达不同的幽默。”

从2000年10月30日开始,由北京亚环影音制作有限公司、全国有线电视台协作体、英国格兰纳达集团联合创办,并在全国百余家电视台同时开播的《630剧场》,曾作为国内首家以时间段命名的家庭生活情景栏目剧场而热闹一时。但是,在北京有线电视台播出的时间段却遇到了麻烦,有关方面已经感到了“英式情景喜剧”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认为会影响该时段新闻的收视率。最后,不得不改在每天下午6点03分播出,“630剧场”变成了“603剧场”,演出了一出真实的情景喜剧。而且该栏目采取了“边拍摄边播出”的方式,让电视中的人物和普通观众一样,一起成长。如今天是新年,播出的故事肯定发生在元旦当天。

演员英达多大年龄(演员英达笑傲似水流年)(4)

从2000年开始,英达的演艺生涯进入了“什么都干”的阶段。

英达首先成功地把“马大姐”做成了长系列剧,接着,做策划、制片、艺术指导(直接导少一些),演一些戏,做主持人,用英达的话说:“新世纪一开始,什么都做了。”英达先后在《心理时间》《英达脱口秀》《非常关系》《老同学大联欢》《夫妻剧场》等栏目担任主持人,往往成为各个栏目的“开栏嘉宾”。不少栏目为了能够一炮打响,吸引观众,第一期就会不约而同地选择英达。在不少制片人眼里,英达是收视率的象征,英达一说话,收视率就上来了,因为他所有的口袋里都蕴藏着喜剧元素,全身上下都洋溢着智慧、幽默、快乐的气息。英达认为,他作为主持人,是客串的,是票友。“有的节目不错,有的很沉闷,对嘉宾的依赖性很大。如谢园、梁天、蔡明、娄乃鸣等人出场的《老同学大联欢》,很精彩,但遇到的嘉宾就差多了。《夫妻剧场》是谈论夫妻之道的,有许多娱乐性、幽默性的东西也多半是因为我在夫妻关系方面的经验比较丰富吧。”

“什么都干”,当然还包括演员。谈到英达在《大腕》中的表现,该片导演冯小刚认为,其他演员都达到了他的预想,而英达的表演却比预想中的还要好。有媒体甚至提出了“英达:演得比导得好?”英达说:“这种提法,不代表广大观众。这个记者当时采访的时候,我问他‘这是你说的还是广大观众说的?’他承认是他自己的话。但告诉我如果题目写成“英达导得好,演得更好”,这就像拍马屁,好话要逆着说。现在很多记者,所谓的影评,往往借观众的口,说自己的话,没有调查过收视率,只凭三五亲友的意见就断言观众爱不爱看。我是个二流演员,却是一流的导演。”就是这个“二流演员”,凭借在《大腕》中的出色表现,获得了2002年第二十五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

英达评点“英家班”

拍我这个类型的戏,演员要在戏剧方面很有造诣很有技巧,这样的演员并不多;第二呢,需要连续表演,能演我的戏的演员,要求很高,怪、独特,不是所有的演员都行,必须是喜剧演员,而且还不是光喜剧演员就行,必须还要有这种舞台表演能力,相关舞台经验的。所以我的演员经常有重复的,因为适合这方面表演的很少,不得已只好再找他们。———英达

在撰写这篇稿子时,我的脑袋里总是浮现成龙的影子。成龙式的鼻子,成龙式的武打动作,创造出一个成龙式的武打喜剧世界;而英达的胖脸,英达式的幽默对白,创造出英达式的情景喜剧世界。

成龙有一个专门的“成家班”,用于拍摄打斗和各种特技;而英达则有一个“英家班”,其成员则是在英达式的情景喜剧中担任主角和配角。成龙的“成家班”的成员都是默默无闻的;而英达的“英家班”比“成家班”幸运得多,或一举成名,或更进一步。

英达喜欢连续不断、重复地使用一些演员,英达说:“我觉得有两个方面的原因,拍我这个类型的戏,演员要在戏剧方面很有造诣很有技巧,这样的演员并不多;第二呢,需要连续表演,能演我的戏的演员,要求很高,怪、独特,不是所有的演员都行,必须是喜剧演员,而且还不是光喜剧演员就行,必须还要有这种舞台表演能力,相关舞台经验的。所以我的演员经常有重复的,因为适合这方面表演的很少,不得已只好再找他们。”

英达说:“另一个方面呢,我人比较随和,喜欢交朋友,许多演员合作中都变成了很好的朋友,再拍戏你不找他他都不高兴。我也愉快。你看,《中国餐馆》这几个人物,就是按照这几个演员写的。”

接着英达对自己的“英家班”成员进行了一一指点———

———杨立新是特别好的人,最好的朋友之一。他上央视《朋友》栏目,他就把我请了去。我上《朋友》栏目时,也特别想请他,犹豫了,结果我还是不请他了,因为互相请,观众说怎么回事。杨立新很早的时候就认识,人特别好,这个中国男人,顾家、爱孩子、聪明。有什么困难,就找杨立新,肯定帮忙。我们经常实在没辙的时候,就找杨立新。他有特殊才能,演技非常精湛,可以演丑的,可以演年轻人的,可以演完全不同性格的角色。杨立新是我的一张王牌,几乎所有的戏,我都会找他来演。他几乎在我所有的戏中都演过角色。他主演了我三部戏,《我爱我家》《中国餐馆》《心理诊所》等。很奇怪,他具备南方知识分子的性格,其实他是个北京人。

———蔡明是生活中的好朋友,是小时候的偶像,形象百变,也是我手中的一张王牌,就像扑克中的王,可以代替别人任何人的角色。目前在我的戏中主演的频率最高,主要有《我爱我家》《闲人马大姐》等。

演员英达多大年龄(演员英达笑傲似水流年)(5)

———李琦有很多绝技,与其他演员相比,他有很多绝活,舞台经验特别丰富。无论什么样的角色什么样的戏,只要交到他手里,你不用担心冷场。他丰富的舞台经验和热情,能够带动其他演员。为人也特别仗义。有什么事情,你要是不让帮忙,他就不高兴。

———刘金山是个胖子,但什么角色都可以演。《中国餐馆》中演一个台湾人,演得惟妙惟肖,以至许多人认为他是个台湾人。

———与虞梦的合作非常偶然,这得感谢蔡明。当时我们在《心理诊所》只需要一个非常小的角色,一个在门口开票收费的小护士。虞梦在此之前已经演了很多戏,她也是一个红星。当时拍戏非常远,在燕山。她一个人开车到那里。换上护士服,在门口一坐,所有的台词就是“请交30”。但就是这样,逐渐看出她在这方面的才能。尤其后来在《中国餐馆》里面,请她客串一个角色,她面对现场,非常自然,表现了与她这个年龄不相称的喜剧才能和阅历。于是我在下一个戏《闲人马大姐》中,就毫不犹豫地重用她。包括后来的《一手托两家》《网虫日记》。这是我们喜剧人才上的新发现。以前很多人批评说,你这个喜剧,是光看个乐,那我们还想看看漂亮的呢?有了虞梦他们就不太好说这句话了。

———吕小品是跟我合作最多的青年人,最早是去中戏看他们班的汇报演出,我觉得他特别优秀,我就有一种冲动,作为导演,总有一种欲望,希望能在我的戏里一举成名。另外,我也知道,他这么优秀,迟早会在别人的戏里脱颖而出的。我希望把优秀人才网罗到自己旗下。他除了演戏,还可以做导演。他执导了《网虫日记》《东北一家人》等。

———何冰、杨青也非常不错,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

———彭玉也是我的一张王牌,老王牌。最早看她的戏的是二十岁的时候,她演一个媒婆。多年来她一直待在哈尔滨话剧院,她就没有出来。一直到1997年重新来北京,我一看见她,就感觉她非常出色。她在我的每一个戏里都有角色。《东北一家人》《候车大厅》都是主演。她是老树开新花,今年连续获得了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和今年“金鸡奖”的最佳女配角奖。

———我们最近推出的音乐人雪村,今年大火了。(雪村在多次场合提到,说英达是他的恩人,可以说雪村是英达多年来精心打造出来的。———记者注)

———还有我两个弟弟,英壮、英宁,我不能过多地谈论他们。英壮的才能在我之上,很多方面。还有太太梁欢,虽然出身在写作世家,但不是每一个写作世家的孩子最后都有可能成为作家的。她能在我的戏中成名,还在继续提高、进步,我有相当大的成就感。

将情景喜剧进行到底

演员英达多大年龄(演员英达笑傲似水流年)(6)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希望像国外一样,老百姓每天打开电视机,就能看到一两个自己喜爱的情景喜剧。你想想无论是粤菜,还是川菜、湖南菜、潮州菜,都是此一时,彼一时,但路边的北京小吃,一直长盛不衰。———英达

多年来,英达一直在精心营造着英达式的情景喜剧王国。英达的理想是:“我希望不遗余力地做,担心一旦歇手,情景喜剧就会无疾而终。我大声疾呼,希望更多的人加入。我现在手把手地来教我的一些人。现在英壮已经能够独树一帜,没有我也行。吕小品、林丛、娄乃鸣、英宁都能够自己独当一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希望像国外一样,老百姓每天打开电视机,就能看到一两个自己喜爱的情景喜剧。你想想无论是粤菜,还是川菜、湖南菜、潮州菜,都是此一时,彼一时,但路边的北京小吃,一直长盛不衰。”

《闲人马大姐》目前已经拍摄了200多集,成为国内最长的电视剧。但英达并没有收手的意思,他要把《闲人马大姐》拍成上千集。英达说,他要拍到蔡明不用化装就能够直接演为止。

英达的情景喜剧之旅中遇到过什么困难吗?记者在采访其他导演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说缺资金。英达却说:“不缺钱,因为是良性循环;不缺市场,因为老百姓爱看。现在缺的是编剧,永远缺,整个中国都缺。”

当时,相当一段时间,英达也不缺编剧,因为有“中国第一喜剧编剧”之称的梁左。梁左是英达最为倚重的一个编剧,目前最叫好的情景喜剧都是梁左的杰作。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1年5月,英氏公司的文学师梁左英年早逝。没有了梁左,编剧的工作谁来承担,因为目前尚无人能够接近甚至超过梁左。那么,情景喜剧的红旗要不要扛下去?这面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

在媒体充满了猜测和疑问的同时,英达选择了沉默。这一沉默就是二十天。二十天之后的一个晚上,英达召开了情景喜剧创作例会。

未名山庄英氏影视公司会议室主墙上悬挂着梁左的遗像,下面是一副横联:缅怀梁师艺友,以实际行动告慰前辈;再续马姐新篇,将情景喜剧进行到底。会议正式开始前,英达提议为梁左默哀一分钟。整个会议气氛带有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悲壮。

接下来英达宣布:要把情景喜剧红旗永远扛下去。那么谁是梁左的“接班人”呢?英达说:“文学师是梁左,助理文学师是梁欢。梁欢的水平已经不比梁左低。还有一些编剧如白志龙、马星海等,还有英壮,英壮担任情景喜剧编剧的经历甚至比梁左还要早。”目前,英达正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情景喜剧编剧的好苗子。

演员英达多大年龄(演员英达笑傲似水流年)(7)

微笑着讲“段子”

我喜欢直接面对观众,而不是面对镜头。观众是最好的老师,可以使演员永在状态。

———英达

英达说:“我喜欢直接面对观众,而不是面对镜头。观众是最好的老师,可以使演员永在状态。”所以,记者专门去英氏影视公司摄影棚,可以发现,有专门的观众席。记者发现,他们更多地是在“游戏”。他们拍戏的过程就是在游戏。是英达永远微笑着给演员和观众讲“段子”。一般来说,观众看电影会感到很轻松很开心,但是导演和演员排戏的时候会感到很费劲很沉重。但英达拍情景喜剧,永远是在其乐融融中度过。

1998年11月27日下午2时,记者现场观看了《中国餐馆》的拍摄。观众席上已经坐满了来自北大、北师大的约五百名学生观众。这些人有一个重要任务是笑,笑得好将得到由主要演员签名的剧照。

在《甲方乙方》中演“厨师”的李琦,戏中依然是一个厨师,不过,他还兼报幕员,用“损人”和“挖苦”的方法把王姬、杨立新、刘金山、英达等人请出来与观众见面。一会儿称刘金山是个大熊猫,又称杨立新好大一个屁股。英达上场时,观众们齐声道:“下去。”

接下来,在拍摄间隙,总是有人对“笑客”评比,及时发给奖品:雪碧和签名的剧照。

有时候,一个配角演员忘词了,会说:“对不起,导演。”英达说:“没关系,可以多一点花絮嘛。”

更有趣的是,2000年春的有一天,《闲人马大姐》的主角虞梦突发水痘,影响拍戏。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际,高烧不退的虞梦说:“还不如你们拍我生病呢!”这一句玩笑话倒让英达茅塞顿开。说干就干,编剧梁欢飞快地写了一集《奇怪的病》,当天晚上就恢复了拍摄。演员们说:“这剧本还热着呢!”虞梦也就成了不用化装的“本色演员”,她从家里的病床上下来,直接上了剧组的“病床”。

正因为英达给大家创造了宽松的环境,拍摄非常轻松,发挥了很好的水平。

英达和冯小刚都是著名的喜剧导演,他们惺惺相惜,经常在相互的戏中客串角色,同时都利用自己的“特权”,忘不了借机整一整对方。

1997年冯小刚执导贺岁片《甲方乙方》时,英达客串一个卖书的,通过“好梦一日游”当上了巴顿将军,冯小刚以为英达可以任其摆布,没想到英达一声令下就把对方枪毙了。

冯小刚“怀恨在心”,一直寻思“报仇”的机会。2001年,冯小刚执导《大腕》,请英达客串一个经纪人。冯小刚让英达把头发染成黄色,弄得英达“没头见人”。接下来,冯小刚还派出葛优,把英达摁倒在马桶上,最后送到精神病院,遭受电击。

这次把英达折腾惨了,但胖脸上还是笑嘻嘻的,心里却说:“走着瞧。”很快英达请冯小刚在《东北一家人》客串角色,冯小刚一听就头皮发麻,战战兢兢地说:“你不会把我的头发染成红色吧?”

英达一脸坏笑:“岂敢!岂敢?”

演员英达多大年龄(演员英达笑傲似水流年)(8)

就这样,冯小刚忐忑不安地上了英达这条贼船,去了寒风呼啸的东北。英达给冯小刚的角色是演一个偷井盖的小偷。穿着厚厚军大衣的英达,指着一件又脏又破的棉袄对冯小刚说:“穿上。”

冯小刚在寒风中偷完井盖,以为任务完成了,结果英达还是让人把冯小刚抓到派出所,没收了裤腰带。让冯小刚蹲在一角簌簌发抖。

冯小刚此时肯定在想:看我下次怎么收拾你。

演员英达多大年龄(演员英达笑傲似水流年)(9)

英达简历

生于1960年7月7日。

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获“科学理学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美国密苏里大学戏剧系,获“导/表演高级文艺硕士”学位。

1990年起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

1995年任“英氏影视公司”艺术总监。

1988年《最后的贵族》(电影)演员/副导演

1989年《黄河谣》(电影)副导演

1990年《围城》(十集电视剧)演员

1991年《大路通天》(二十集电视剧)演员

《四十不惑》(电影)演员

1992年《爱你没商量》(四十一集电视剧)演员

《霸王别姬》(电影)演员

1993年《我爱我家》(四十集电视剧)导演

1994年《我爱我家》(续集)(八十集电视剧)导演/制片人

1995年《起步停车》(二十集电视剧)导演

1996年《百老汇100号》(十五集电视剧)导演

1997年《候车大厅》(四十集电视剧)导演/制片人

《甲方乙方》(电影)演员

1998年《心理诊所》(二十集电视剧)导演

《中国餐馆》(四十集电视剧)导演

1999年《闲人马大姐》(四十集电视剧)导演

2000年《一手托两家》(二十集电视剧)导演

《马大姐和邻居们》(一百三十集电视剧)总导演

《网虫日记》(二十集电视剧)总导演

《非凡使命》(二十集电视剧)总导演

2001年《东北一家人》(四十集电视剧)总导演

《欢乐青春》(四十集电视剧)总导演

《大腕》(电影)主演

2002年《党员马大姐》(二十集电视剧)总导演

《东北一家人》续(四十集电视剧)总导演

《候车室的故事》续(四十集电视剧)总导演

《西安虎家》(四十集电视剧)总导演

《全时空接触》(四十集电视剧)总导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