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过年的风俗(我是一名不合格的仡佬族人)

我是一名仡佬族人,但说来惭愧,仡佬族的过年风俗,我已经忘的差不多了。

可能大家对我这个少数民族有些陌生,简单的向大家介绍一下:

仡佬族[gē lǎo zú],族源和古代僚(lǎo)人有关,民族语言为仡佬语,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使用的是汉文。仡佬族人崇拜祖先,奉祀竹王、蛮王老祖、山神。目前,仡佬族主要集中聚居在贵州省北部的务川和道真两个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今年春节过的冷冷清清,这无疑加深了我对过去热热闹闹的春节的怀念。


仡佬族过年的风俗(我是一名不合格的仡佬族人)(1)


春节是仡佬族最盛大、最热闹的传统节日,被称为过年。

与汉族的过年不同的是,仡佬族的过年是从农历腊月最后一天(除夕)起至正月十五(元宵节)止。

腊月三十(月小二十九)被称“过小年”,正月十四被称“过大年” 。

我依稀记得从腊月开始,就已经在为“过年”做准备了,杀年猪、熬麻糖、煮米酒(即甜酒),筹办年货。


仡佬族过年的风俗(我是一名不合格的仡佬族人)(2)


在腊月23日的时候,出门在外的人都要纷纷归家。在晚上的时候,就要礼送“灶神”上天,24日起来就要全家总动员,打扫烟尘、清扫庭院、整理杂物家什。30日的时候,就要开始贴春联、门神、年画,或张挂锦屏条幅,然后准备欢欢喜喜过新年。

下午吃饭往往会比平时提前很久,因为吃了饭后要去“上坟”,也就是到祖坟前放鞭炮,亮坟灯,称“上坟”(除夕到正月十五,每夜都要亮坟灯)。

吃饭前也有相应的讲究,要准备香烛纸帛、茶酒肴馔祭祖宗、敬天地,家里的小孩子们这时就要排队给老祖宗们磕头许愿,待这些准备工作都做完了,就可以吃“年夜饭”(亦称“团圆饭”)了。


仡佬族过年的风俗(我是一名不合格的仡佬族人)(3)


在吃饭这一过程的时候,还要端饭菜去喂牛,以示“过年不忘牛辛苦”。

在拜辞旧岁时,人人都要洗脚,年长的长辈要给小辈“压岁钱”,然后一家人围火守岁,并且塘火一定要旺,寓意着人丁兴旺;同时也忌讳吹火,忌往外倒水,忌喝汤,忌剩饭菜,忌打骂小孩。


仡佬族过年的风俗(我是一名不合格的仡佬族人)(4)


以上都是些春节常规动作,也许很多朋友家也是这么操作的,但想必以下春节习俗,是大家所没体验过的。这些可都是我在爷爷奶奶蒸着红帽子粑的时候,打探到的哟!

正月初一子时,要烧清茶,礼敬天地祖宗,开大门放鞭炮,称“烧开香”,开大门时念“财门大打开,金银财宝滚进来”;到水井旁燃絮磁纸敬“井神”,背(或挑)水宜早宜快,称“抢金银水”。

早上要吃红帽子粑,吃鸡肉粉,然后上坟山祭拜老祖宗,回来后就要开启拜年模式了,提着“人情”(一竖溜猪肉)去亲朋好友家拜年,这一行为将持续一整个正月。

而在这一期间,很多村寨都会举行玩板凳龙、耍高台狮子、打蔑鸡蛋、唱花灯的活动,只是这一景况也越来越少了。


仡佬族过年的风俗(我是一名不合格的仡佬族人)(5)


上述几个活动可能大家陌生的是打蔑鸡蛋,打蔑鸡蛋其实是古老仡佬族先民的一种练兵活动。

篾鸡蛋是用篾片编成的空心球,里面塞上棉花、破布、铜钱或者碎石,并染成红、蓝等色,外形似鸡蛋,故叫做篾鸡蛋(又称“篾绣球”、“竹球”)。


打篾鸡蛋是多人对抗赛,不限人数,男女均可参加。其打法有“过河”、“换窝”等。


“过河”的打法是参赛者分为两队,划线为界。双方用手扔或者脚踢,设法让篾鸡蛋过界,反反复复,来来回回,直到篾鸡蛋落地,比赛决出胜负。


“换窝”的打法是参赛者手握木棍,用来赶篾鸡蛋或阻击篾鸡蛋的工具。在场地中央挖一个可容进篾鸡蛋的坑,称为“中央窝”,并以“中央窝”为圆心,在每隔5—6尺的地方再挖若干个“窝”。


比赛前抽签决定一人为赶篾鸡蛋进攻者,其余为防守者,各守一个窝。进攻者用棍赶篾鸡蛋向“中央窝”前进,而各“窝”的人极力阻挡,进攻者如果能将篾鸡蛋赶进某“窝”中,该“窝”的防守者就算失窝而被换罚成赶篾鸡蛋者。


进攻者若能直接将篾鸡蛋赶进“中央窝”,就喊“换窝了”,宣布防守者全军覆没。

仡佬族过年的风俗(我是一名不合格的仡佬族人)(6)

打蔑鸡蛋是不是很有趣!

说完过小年,我们在说说过大年。

正月十四“过大年”,晚饭和除夕的“年夜饭”一样丰盛,晚饭前的祭祀,是过年期间的最后一次祭祖,时间比往天要早,吃完天还未黑。

饭后,有的地方的男性老人带小孩去“喂树”,即一人手持柴刀在果树干上轻轻砍开一点树皮,随口喊道:“结不结(果)”


另一人将一小片肉和一点豆腐块放进砍开的树皮中,答道:“要结(果)”;


对方又问“落不落(果)?”答:“不落(果)”。意味着来年硕果累累。


仡佬族过年的风俗(我是一名不合格的仡佬族人)(7)


有的地方的小孩子们则弄来冬青叶烧“爆虼蚤”,燃一把火,将冬青叶置于火焰上,发出“噼哩啪啦”的响声,有如将“虼(跳)蚤”放进火里烧爆之声响,意味着要将过去残存的虼蚤烧尽,使新的一年不再有虼蚤出现。

我们这里,最有趣的还要数小孩子“打耗子”的游戏:即用绳系草鞋倒拖作“耗子”(老鼠),众孩边追打边问答:“中柱大哥,银柱二哥,草鞋三哥,草鞋鼻子倒拖,问你耗子落窝不落窝?”不落窝。不落窝要打落窝!一年要落好几窝?365窝!......”接着在一片喊打声中以棍追击草鞋,然后到主人门口讨要粑粑,再到下一家,一家一家走遍邻近村寨。

小孩拿着锤子和烂鞋用这一儿戏的方式将老鼠赶跑,意味着来年不会遭老鼠盗食。


仡佬族过年的风俗(我是一名不合格的仡佬族人)(8)


说到这,奶奶还说了一件趣事,那个时候还会问老鼠被打到那里去落窝,寨子的人就会说打到隔壁寨子去,结果隔壁寨子的人就不舒服了,气势汹汹的来讨要说法,两个寨子的人商量来,商量去的结果就是,打到另一个寨子去了。

听到这里,我也是情不自禁的想笑,那时候的人呐,是多么淳朴。

正所谓“三十夜的火,十四夜的灯”。

在过大年这一天的夜晚,仡佬族人还需要将道路、房舍、庭院、畜圈、谷物储藏仓库等地,点上蜡烛,使其彻夜通明。

至此,仡佬族的春节也就彻底过完了。


仡佬族过年的风俗(我是一名不合格的仡佬族人)(9)


写到这里,心中越发觉得可惜,没能亲身经历过民族的春节习俗。现在我还能从长辈的口述中,了解到这些,可是,到了我的下一辈甚至下一辈的下一辈,他们又该从何得知呢?

我始终不敢想象,当这些习俗的亲历者们退出了时代的舞台后,当这些鲜活的习俗记忆没人能在想起时,当这些习俗断了层没人能亲身经历时,我们仡佬族的春节风俗又将该何去何从。

唯有用手中的笔,将这些记忆记录于此,心里方可稍微安心一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