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无霸功放大全(足以成为时代新经典)

资深 ARC 展现全新多彩活力

为什么 I/50 会让我格外注目?第一个原因是亮丽的外观,I/50 总共有六种色彩,跳脱了 ARC 传统只有银黑两色的框架;第二是回归6922信号管与6550功率管设计,向最早的ARC放大线路致敬;第三则是意外的参考售价,显示 ARC 吹起强攻负担得起的 Hi End(affordable Hi End)的号角。

首先来看I/50亮丽的外观,银、黑两色依然是ARC的代表颜色,可是新增了四种颜色,包括白色、红色、金色与蓝色,色彩全走鲜艳路线,根本是针对年轻族群所设计,真空管的复古,加上鲜艳的色彩,如果要来个贴切的形容词,可以说是Neo-Vintage风格满分。

巨无霸功放大全(足以成为时代新经典)(1)

新增Ceracote制程

I/50多变又鲜艳的色彩,不是阳极处理,而是Ceracote超薄陶瓷镀膜处理,在金属机箱表面加上陶瓷镀层,做出华丽的色彩。这项改变,ARC必须付出对应的代价,他们采购了新的金属表面处理机具,在明尼苏达自家工厂里制作,所以I/50成为第一部百分之百在ARC自家工厂生产的功放。

难道以前不是在 ARC 自家工厂制作?放心,ARC所有器材都是在美国制造,但是金属机箱的阳极处理,必须遵守严格的环保规范,明尼苏达的 ARC 工厂没有这个加工程序,所以要委外处理,可是为了创造 I/50 多样化的色彩,所以新增 Cerakote 陶瓷镀膜生产线,如此一来 I/50 就是百分之百自家制造了。

巨无霸功放大全(足以成为时代新经典)(2)

从这项新制程的投资,可以预期未来ARC的机器,肯定会有多样化的色彩,甚至可能提供定制化特殊色的选项,毕竟ARC多了Cerakote产线,当然要好好利用,不过对这些未来可能的想象,还有ARC研发中的高端器材,厂家可是三缄其口,什么消息也没放,认真冲刺I/50。

回归6922与6550

I/50的第二项特点是回归6922与6550真空管,与1997年CA50综合功放的真空管配置相同。回顾ARC推出综合功放的历史,最早打响名号的要算是CA50,不过CA50的机箱还是传统的ARC样貌,白色面板搭配黑色把手,外观与I/50很不一样。

到了2003年,ARC推出VSi 55,就是把畅销的VS 55后级加上档位切换与音量控制器,变成综合功放,功率管一样是6550,但是信号管换成6N1P,随后2008年推出的VSi 60,外观与 VSi 55接近,算是后续机型,信号管换上6H30,与高端Reference系列看齐。如果从外观工业设计来看,I/50与 VSi 55、VSi 60 最为接近,而这两款也是 ARC 卖得最好的真空管综合功放,而 I/50 要继承这项光荣传统。

巨无霸功放大全(足以成为时代新经典)(3)

ARC还有两款综合功放,分别是2013年的VSi 75与2015年的GSi 75,可是外观已经很不一样,机箱尺寸更大,承接高端真空管线路技术更多,像是VSi 75采用KT120功率管,输出功率提升到75瓦,而GSi 75则用输出更大的KT150功率管,不过功率依然是75瓦,维持更好的工作线性与余裕度。如果以世代传承的角度来看,I/50 回归与这两部综合功放关系较小,更像是 VSi 60 的后续新机型。

令人意外的相对平价

最后就是I/50令人意外的价格了!目前美国官方售价是5500美元,最早ARC发布的售价更低,但是遇上疫情干扰,全球塞港塞货,还缺芯片,成本大增,所以不得已一上市就调整价格,但I/50还是拥有极高的价格竞争力,在这个价位带,要找到百分之百美国设计、美国制造的真空管综合功放,拿一只手的手指头就算得完。

其实,从2008年的 VSi 60 之后,ARC 再也没有推出过低于一万美金的综合功放,这十多年来,ARC 一直在做高端综合功放,可是 I/50 却打出 5500 美金的相对低价,比起 VSi 75、GSi 75,几乎是半价对折砍,但又是道道地地的 ARC ,您说,I/50 怎么能不叫人惊喜呢?

继往开来的新机器

虽然我说I/50像是 VSi 60 的后继者,可是I/50不光是继往,更像是开来的全新 ARC 器材,除了全新 Cerakote 外观,可能延续到未来其他 ARC 器材,I/50 还加上了可爱的 Lexie Tube,显示音量数字与输入档位,虽然这与线路放大无关,可是增添了器材的设计感,这项创意会不会延伸到其他 ARC 的新机上面,我们且慢慢等着看。

巨无霸功放大全(足以成为时代新经典)(4)

但眼前的I/50,比起推出十多年的 VSi 60,根本不像是既有设计的改良,更像是全新的设计,不光是 Lexie Tube 新颖好看,还包括面板的网状孔洞,不仅简约好看,还可强化散热效果,而 I/50 把两个控制旋钮,从机箱前方换到顶板,有效缩小了机箱体积,也让 I/50 更有复古真空管机的模样,顶板还加上了亮面压克力,与Cerakote陶瓷涂装形成双色对比(two tone),巧妙地点缀出I/50的年轻气息,谁说真空管机都长得土土的,来看I/50绝对改观。

新增模组扩充功能

而I/50另一个开启未来的设计,就是模组扩充功能,预计会推出唱头放大模组与DAC模组,不过因为全球芯片短缺,目前都还没有到货,但是可以想像ARC未来会有更多器材,采用相似的模组扩充,提升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毕竟如果您不需要唱放或 DAC,又何必弄成标准配备,强迫推销呢?但对于有需要额外功能的用户来说,扩充模组的价格相对比买单机便宜,进可攻、退可守,ARC这招来得漂亮。

带音量控制的后级

从放大线路的设计来看,I/50与 VSi 55、VSi 60 相同,都是具备音量控制的后级,并没有额外的前级放大线路,可是 ARC 贴心地加上了耳机放大线路,让 I/50 的功能性更好。或许有人会担心,少了独立前级放大线路,I/50会不会比较没力,放心,ARC早就考虑到了,所以I/50的第一级放大,增加了7 dB增益,与一般前级常见的10 dB放大很接近了。

I/50 的真空管回归 CA50,采用 3 只 6922 信号管,其中一只做倒相,两只负责第一级放大,驱动 4 只 6550 功率管推挽放大,输出功率 50 瓦,而且音箱输出端子配置了 4 欧姆与 8 欧姆两组,搭配性更好。输入端子部分,I/50 有 4 组输入,包括 3 组 RCA 单端与 1 组 XLR 平衡,在这个价位带给平衡端子,又是加分。

巨无霸功放大全(足以成为时代新经典)(5)

真空管百分之百测试配对

如果注意I/50的真空管配置,可以6922信号管上面,加了弹性阻尼环,这可是有用的设计,不是装好看的,因为真空管工作时,因为电子束的流动产生振动,会与玻璃管共振,产生失真或干扰,所以ARC加装了阻尼环,与高端机型看齐。这虽是设计的小细节,但是可以看出 ARC 并没有因为 I/50 相对平价,就忘记他们对High Definetion的坚持。

巨无霸功放大全(足以成为时代新经典)(6)

又像是I/50所使用的6550,是新款Sovetek 6550WE,不过这些真空管全都经过ARC自家测试配对,所有采购的真空管,都必须在ARC工厂烧管48小时,然后测试配对,所以ARC厂家的真空管,比外面零售的版本要贵一些,因为经过48小时烧管,可以淘汰掉体质不好的真空管,而且 ARC 测管数据的纪录,也便于日后维修所需,假如日后需要换管,ARC 可以提供适合机器的厂家管。

巨无霸功放大全(足以成为时代新经典)(7)

最后一项I/50对High Definition的坚持,就是机器最后出厂的把关,依然由资深工程师Warren Gahl负责,所有机器都要实际听过,合乎ARC标准才能打包出厂。人耳验证这么特别吗?大多数厂家都是仪器测试通过,就能包装出厂,很少人像 ARC 这么厚工,一定要人耳验收,而且是 Warren Dahl 亲自试听,我十多年前去 ARC 采访,就是 Warren Dahl 负责聆听品管,至今依然没变,确保每一部机器的声音符合 ARC 的高标准。

居然可以把 Contour 60 推得不错

至于I/50的声音表现,我要大声说:这是目前最超值的 ARC!50 瓦的输出功率,不是无坚不摧,可是对一般居家使用来说,除非是想开趴掀屋顶,50 瓦功率多半已经足够,是很实用的输出功率。我在 U-Audio 试听时,不管是书架音箱或落地音箱,I/50 都能自在应对,而我最后试听定稿,让 I/50 搭配 Dynaudio Contour 60,这是 Contour 系列尺寸最大的落地音箱,I/50 都能推得很好了,可以对它的驱动力放心。

不过I/50的音量控制,要开得大一点,饱足感与力道才会出来。I/50 的总音量数字,最大是 45,但我听的时候音量都维持在 25~35 之间,对照传统音量旋钮,不仅超过 12 点钟方向,而且是到了 2~3 点钟方向,不要怕,就算我把音量开到底,也没让 I/50 爆掉,而那时候的音量已经太大了,完全超过正常聆听音乐的量感,代表 I/50 够耐操。

巨无霸功放大全(足以成为时代新经典)(8)

Lexie Tube 不光是I/50 的音量控制与档位显示,开机时还有彩蛋,电源开启,点亮真空管,慢着,还不能听,Lexie Tube会从48开始倒数,归零之后代表软开机完成,I/50暖身完毕,可以开始听音乐了。关机呢?不用等那么久,但是 Lexie Tube 还是亮灯后熄灭,告诉您 I/50 关机了。

中低频弹跳有劲

搭配 Contour 60,I/50 轻松地推出饱满且有弹跳力的中低频,听茄子蛋《爱情比你想的阁较伟大》,前奏的大鼓踩踏,低频圆滚滚的跳出来,背后的电子合成器弹奏长音和弦,Hi Hat 的敲打点缀出节奏的亮点,熟悉 ARC 都知道,就算是真空管机,I/50 硬是比人家通透开阔,如果您期待温暖昏黄的真空管音色,请不要找 I/ 50,人家可是年轻有朝气的声音,中低频活力充沛,声场通透开阔,十足阳光青年的神情。

巨无霸功放大全(足以成为时代新经典)(9)

您听,《爱情比你想的阁较伟大》进到热闹的场面时,背后是两把电吉他,一把弹奏 Funky 节奏,一把弹奏 Solo,I/50 把声场的层次与定位,带出鲜活的样貌,我原本以为 I/50 配上 Contour 60,低频会稍微糊一点,可是 I/50 超过我的期待,低频的力道很好,而且中高频维持丰富的细节与明亮的光泽,这就是 ARC 管机的本色,中频段有着真空管机的温暖,但在高频与低频两端,依然维持High Definition的解析。

既真实又有美感

又像是听蔡琴的《机遇》,我想这是发烧友最熟悉的唱片之一了,开场的电钢琴独奏,音色做得很漂亮,很像真实钢琴的音色,却又美得过头,I/50 带出漂亮的声音质地,中频段有着适当的厚度,而高频延伸的光泽很舒服,等蔡琴的歌声唱起,温暖的嗓音才稍微感觉到 I/50 的真空管味,带着些许的浓郁感,可是音乐的解析力却相当好,这种略带真空管的暖意,却有直追晶体机的解析力,是ARC走跳江湖的本领,兼顾音乐回放得真与美。

巨无霸功放大全(足以成为时代新经典)(10)

用I/50来推Contour 60,其实是越级挑战,50瓦功率够用,可是我知道 Contour 60 用更大的后级来推,还会更厉害,但是 I/50 推起 Contour 60,已经够好了,在适当的音量下,I/50 已经能充分展现音乐的魅力。

三张肖邦、三种面貌

例如《肖邦第二号钢琴协奏曲》,听巴伦波因的版本,钢琴的厚度较好,力度较强,换上皮耶丝的版本,钢琴的音色就多了一点明亮感,琴音厚度稍微薄一点,带出女性钢琴家的触键气氛,假如换上速度很慢的齐玛曼,音色还要再浓郁一点,更浪漫一点。

巨无霸功放大全(足以成为时代新经典)(11)

这三张《萧邦第二号钢琴协奏曲》,全都是 DG 的录音,I/50 清楚地点出录音当中细微的差异,代表功放的解析力很好,没有因为真空管放大,为录音带来过多染色,但即便是强调《High Definition》,I/50 还是有着漂亮的音乐韵味,没有完全抹去真空管的气质,听三位钢琴家弹萧邦,巴伦波因带着贵气,像是公子哥,气宇轩昂,换上皮耶丝,明亮的琴音与藕断丝连的断音,带出年轻肖邦的初恋情怀,而齐玛曼的版本,则是用极慢的速度,演绎萧邦深层的忧郁。

底噪很低,连耳放也很好

关于I/50声音表现,我最后要提的是音乐底噪很低,不管您觉得I/50的音色合不合您的口味,但是有机会试听的话,靠近音箱单元听听看,就知道I/50的工作底噪很低,这赋予音乐宁静的背景。这项测试也可以放在耳机放大部分,先不管音色喜不喜欢,这是主观的评价,可是I/50的工作底噪很低,不光是推音箱如此,搭配耳机也是如此。

我用 Sennheiser HD Pro 400 来听,如果听得到底噪,那一定是老类比录音,像是早期 Blue Note、Verve 的爵士乐,一定可以听见模拟母带的底噪嘶声,可是如果是数字录音,年代比较新的,I/50 可以呈现很干净的音乐背景,用很低的噪讯重现音乐。所以,I/50 的耳机放大不光是堪用,而且好用,可以让您省下额外买耳放的预算。

巨无霸功放大全(足以成为时代新经典)(12)

堪称ARC时代新经典

能用5500美元的预算入手 ARC,这可是很久没听过的大消息了,I/50 可说是继往开来、承先启后的全新 ARC 时代,我相信这几年 ARC 会很快推出崭新的机型,用亮丽的外观呈现年轻化的 ARC,从 I/50 可以看出厂家的企图心,而厂家打出预料之外的合宜售价,在相同价位带,很难找到与I/50相匹敌的真空管综合功放,加上弹性的模组设计,I/50绝对足以成为ARC的时代新经典,诚心推荐您亲自试听,感受ARC呈现音乐的真与美。

Audio Research I/50 综合功放

类型:真空管综合功放输出功率:50瓦(每声道)使用真空管:6922 × 3、6550WE频率响应:7 Hz~ 30 kHz输入灵敏度:1.25 V输入阻抗:100k 欧姆(平衡)/48k 欧姆(非平衡)尺寸:420 × 180 × 340(W×H×D)重量:18.1 kg作者:郭汉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