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散文老家(乡情散文故乡故土)

乡情散文老家(乡情散文故乡故土)(1)

乡情散文:故乡 故土 故友

文:饶丰

  起笔这个题目,感觉自己就快到了不惑之年,怀旧自然就成了一种茶余饭后主要的谈资,有点沧桑,带点狗血,又夹杂着一些过去的愤世嫉俗之意可无论怎样,有故,就有人在,有人在,就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

  故乡,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村口在省道公路边,我原来读书的小学就在村口旁,村口连个像样的牌坊都没有,曾经村里人说等哪家孩子做了大领导或生意做大了,就捐赠一个

  可几十年过去了,从小到现在,村口还是那个村口,一点没变或许是大家不再需要牌坊,也或许是这里已经不再是农村了,已经划规为城镇了。

乡情散文老家(乡情散文故乡故土)(2)

乡情散文:故乡 故土 故友

  村口有且唯一变了的是那所小学,在岁月的流逝中,那墙身留下的是被风吹雨打的斑斑水迹看那还是青砖的瓦砾,已经不见了很多,也不知哪一年开始,学校已经停办了,学校的牌子还在,清晰地写着:福田希望小学。

  记得这是当时改革开放前沿,也就是我现在工作的城市,深圳福田区捐助兴办的按理说我还是享受过改革开放成果带来的福音啊。

  多年过去,故乡仍在,故土重生这里不再是之前的全国贫困县,村口虽然没有变化,可村里那片曾经被一层层瓦砾覆盖的故土,已经不复存在了,偶尔见到一间,那已然成了古董。

  如今放眼望去,只见一栋栋的洋房矗立在村窝里,时而青蓝,时而红艳,时而粉绿的琉璃瓦屋顶泛出一道道霞光,在太阳的照射下,格外绚丽这些新式的,两层或三层的洋房,隐藏在故土的字典里,显得尤为朴实。

  曾经有朋友到了村里,叹息道,这要搬到城市,可得值几千万然而,这也只能在故乡的故土里,才有和它匹配的元素,如纯洁的空气,绿色的森林,蔚蓝的天空,飞翔的小鸟和涓涓的细流也只有这样,才能彰显了每一个游子对故乡的那份情浓于水的眷念,才不失为故乡。

  故乡的名字满带泥土味,在客家话里叫田坑里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叫法,一直到现在大家都还是这么叫,虽然他有正式的名字叫田兴村就如我家邻居的女孩,名字叫饶芬,我们却叫她鸡映红。

  这名字怎么来的我是无法记起,或许是那一年映山红开得特别鲜艳,比鸡冠还红,名字就这么来了名字终归是个名,重要的是他们都是和我一起闻着故土的芬芳成长的故友。

  在我的童年里,年纪相当的小伙伴特别多可能离家太久,已经不太记得他们的全名了,又或许从小也没叫过他们全名但凡有小名的,却还是记忆犹新阿荣不烂先古新华二阿新古这一连串的名字,都记录着我们的童年和欢笑。

  在这片故土上成长起来的故友们,已经很难得一聚,偶尔过年的时候,也只是匆匆一别,又不知何时再见每次见面聊的也是那段那不可复制,无法忘却的故事。

  而今,我已进入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年华,天天盼着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的相遇,也经常回忆着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过往。

  故的意思有很多,最伤感的莫过于:老,旧,过去的,原来的意思所有就有了故乡故土故友:

  有故自有思,有思自有盼;

  莫管泪几许,声声念归途。  

  作者简介:饶丰, 从小酷爱文学创作,曾在多家媒体发表文章数百篇,曾荣获文心杯创作二等奖。现就职于深圳市富源英美国际学校。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请标注是否原创。乡土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