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鳃如何快速消除(黑鳃烂鳃绿鳃)

鳃是对虾的重要呼吸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将水中的溶解氧扩散到血液中,同时将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来。近年来,对虾红体、白便等问题越来越多,也受到了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但是,对虾的鳃部问题常常被养殖户们忽略掉,由于对虾鳃丝的细胞膜很薄,而且鳃丝还要长期与复杂多变的水环境直接接触,从而使鳃部非常容易受到刺激或者成为寄主被寄生虫等寄生从而发生病变,鳃丝的病变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对虾的呼吸、代谢、生长和甚至虾体健康。因此,对虾鳃部健康也必须要受到广大养殖户的重视。

一、鳃肿病

症状:一般鳃肿病有两种,一是鳃丝水肿,另一种是鳃盖内膜肿胀。

1. 鳃丝水肿

此病症最初可见鳃丝白色,然后变为灰白色,肉眼可见鳃丝明显肿大,鳃叶上的细胞可见有空泡、变性,显微镜虾观察,有些鳃丝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严重的鳃丝萎缩变形成皱褶状,发病的对虾一般趴边或者离群浮边、游动缓慢,严重者肉眼观察“头大身小”。

2. 鳃盖内膜肿胀

此病症起初显微镜可见细胞膜内有液泡、液泡内有透明液体(动物细胞正常没有液泡结构),随后液泡将变成透明果冻状液体充斥在鳃盖两侧,鳃盖边缘透明变薄,并向里弯曲。

蛙鳃如何快速消除(黑鳃烂鳃绿鳃)(1)

发病原因:前者多数是由于水体指标变化大(pH值、氨氮、盐度等),对虾免疫力下降,从而导致对虾鳃部细胞渗透压调节受阻,造成损伤,导致出现鳃丝水肿或者“头胸甲水肿”现象;

后者多发生在高温季节,其原因大多是虾体抗炎反应的形成。该病症不是爆发性疾病,一般发病率不高,不会超30%。

防治措施:第一种情况下,需要降低水环境差别(盐度差着重注意)尤其是投苗前后;投喂比较高质量饵料,补充微量元素,从而提高对虾体质;定期进行水环境消毒。

第二种情况下,需要进行适当肥水:EM菌配合有机肥效果更佳;及时定期补充有益菌,使水体有益菌形成优势菌种,提高水体抗突变能力;定期使用无刺激的产品杀菌消毒,保证鳃部清洁。

二、黄鳃病

症状:顾名思义,黄鳃病一般是指对虾鳃部呈土黄色,该病症一般伴随着鳃丝水肿,该病症不及时治理会导致黑鳃。

蛙鳃如何快速消除(黑鳃烂鳃绿鳃)(2)

发病原因:

1. 细菌感染

黄鳃病一般是由于细菌感染,多数是弧菌、假单胞菌、丝状细菌感染,多发生在暴雨等恶劣天气之后,细菌滋生严重。

2. 有机物附着

一般是由于水体或底质有机质过多,对虾在水体进行呼吸作用,有机质附着在虾的鳃丝。多发生在养殖密度大、有机质多的池塘。

3. 纤毛虫、硅藻等附着

一般是水体纤毛虫、寄生虫等附着,或者硅藻过于旺盛也会有附着。

防治措施:

定期使用无刺激的产品进行杀菌消毒,勤改底,保持水质、底质优良。注意肥水,不要让水体过于清瘦。如过一旦得了该病症,要用纳米银及时杀菌消毒,连续用两天之后停2-3天,然后补充水体有益菌。

三、绿鳃病

症状:一般表现为对虾鳃部肿胀呈现绿色,肉眼可见鳃部发绿,鳃丝粘附大量绿色物质。轻者鳃丝呈绿斑,重者虾体呈绿色。

蛙鳃如何快速消除(黑鳃烂鳃绿鳃)(3)

发病原因:鳃部发绿的原因是大型裸藻、蓝藻大量繁殖,粘附在对虾鳃部,从而出现对虾“绿鳃”现象。一般由于水质清瘦,底栖绿藻和底栖裸藻大量繁殖,对虾通过鳃部在水体中进行呼吸作用时,这些绿藻大量附着在对虾鳃丝和体外,阻碍对虾呼吸,影响对虾生长。

防治措施:

适当肥水并保持一定的水色,即可预防本症发生。注意肥水时不仅仅要使用有机肥,最好通过使用菌种和藻种配合肥水,肥水效果更佳。定期使用小球藻调水,保持良好的水色。

四、红鳃病

症状:主要表现在鳃部呈浅红色,但是没有附着物,鳃部稍肿,头胸甲大,腹部比较瘦小。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鳃部有树枝状的红色素,病症越重,颜色则越深。轻者虾体仅活力较差,但仍能正常摄食,严重者则会发展为虫鳃、烂鳃。

蛙鳃如何快速消除(黑鳃烂鳃绿鳃)(4)

发病原因:对虾红鳃主要是由于缺氧导致。长期缺氧或者体质弱、抵抗力差,并且在鳃部组织受损的情况下,如果一旦受到细菌的二次感染,鳃部部红色素便会扩张而变红。

防治措施:

首先要保证水体有充足的溶氧,勤开增氧机,没有增氧机的可以定期使用增氧剂;经常给对虾补钙等多种微量元素,提高对虾体质;定期杀菌消毒和改底,避免水体细菌大量滋生。

五、黑鳃病

症状:黑鳃病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1、肉眼可观察到病虾鳃区出现灰黑色条斑或整体灰黑,镜检可见鳃丝上黏附污染物,有时伴随烂鳃症状,病症轻者仍可进食,重者则会出现浮边,游塘,不久即因呼吸衰竭而死。

2、鳃丝末端发黑,出现烧灼状病变。发病初期,肉眼看不出明显症状,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辨别;到发病中后期,鳃丝病变加剧,肉眼可见明显的条状或片状黑鳃。此症危害是鳃丝细胞坏死,失去呼吸机能,严重影响虾的摄食和生长,尤其是在脱壳期或者溶氧低时,容易引起大批死亡。如不及时救治,久之转为烂鳃病。

蛙鳃如何快速消除(黑鳃烂鳃绿鳃)(5)

发病原因:第一种情况是由水体指标变化造成,比较常见,多为水变后死亡的生物尸体,聚集成团丝状,粘附在对虾的鳃丝上。如果取水样,会观察到有的有大量悬浮呈丝状或细棒状的污物(俗称“泥鳅水”)。污物具有黏性,显微镜观查可看到有原始动物腐生。此病症发病较急,多出现在有机质丰富且环境变化较大的养殖中后期,如果处理不当可造成对虾大量死亡。

第二种情况比较复杂,但是一般不常见。该病多因水中有毒物质和指标(如重金属、氨、亚硝酸盐等)侵害鳃丝,引起鳃丝呈烧灼状病变。另外,如果食物中长期缺乏维生素C也能引发该病症。

防治措施:保持水体透明度,浑浊水及时处理:定期使用芽孢杆菌分解水体过多有机质,但要注意芽孢使用时增氧;定期解毒,解除水体多种有毒有害物质的毒素;定期补充VC等维生素。

六、烂鳃病

症状:鳃丝呈灰色或黑色,肿胀、变脆(容易断),该病症一般从鳃丝尖端开始溃烂,坏死的部分发生皱缩或脱落,直到整个鳃部发黑、肿胀,鳃丝腐烂,多数粘附污物。严重的边缘缺损,多发于规格6cm以上的对虾。

蛙鳃如何快速消除(黑鳃烂鳃绿鳃)(6)

发病原因:烂鳃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病原多是弧菌、气单胞杆菌。虾池底部有机物多,尤其是养殖中后期,随着投喂量增大,残饵、粪便积累较多,污染严重,多数养殖户消毒清淤不彻底;放养密度过大,过剩的饵料和大量的对虾代谢物使水体环境恶化;虾苗质量差,虾苗近亲繁殖,虾本身的抵抗力减弱;环境变化太快,造成虾大量蜕壳或受伤,使虾成为病菌易感体;虾塘之间隔离不够严格,造成病菌感染等等,都可能引发细菌感染。每次暴雨或寒潮后都是对虾发病的高峰期,其它的几种鳃病都可继发细菌感染转变为烂鳃病。

防治措施:烂鳃的防治主要着重点在环境,只有环境好了,有害细菌才难以大量的兹滋生繁殖,才不会让有害细菌“有机可乘”。

1. 勤改底,定期改底,保证底质环境良好

2. 定期使用芽孢杆菌,分解水体多余有机质,调水色

3. 定期杀菌消毒,注意使用安全无刺激的杀菌产品,在杀完菌后2-3天注意及时补充有益菌

4. 定期补充有益菌,可以选用EM菌,不仅形成水体有益菌优势,抑制有害细菌滋生,同时可以调水稳水,控制水体pH,还可以调节虾子肠道,促进消化吸收。

鳃肿、黄鳃、红鳃、绿鳃、黑鳃、烂鳃等等,一系列对虾鳃部疾病,都是非常重要不容忽视的疾病。鳃部健康直接影响对虾呼吸,试想,如果我们呼吸受到影响,那么结果可想而知。在实际生产中,有的池塘常因鳃病严重而不得不中途排塘;有的又因鳃病治疗不及时而诱发了红体病、白斑病;也有的是防治措施不力,不得不提前收虾,致使养殖收益大幅度降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