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科学城2035规划(扩容7倍规划11条地铁)

建设“全球智能制造基地”

“中国智造品牌中心”

打造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试验区

建设“摩天工厂”“无人车间”

规划11条地铁200公里风雨连廊

大力引进名校附校国际学校

……

科学城的未来将迎

巨变

未来科学城2035规划(扩容7倍规划11条地铁)(1)

近日,由国际知名建筑师事务所参与编制的广州科学城提升规划深化设计成果(以下简称“规划”)顺利通过专家评审,规划从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宜居交通出行等多方面对科学城未来的发展作出细致安排,引领科学城实现“五年大变化”

未来科学城2035规划(扩容7倍规划11条地铁)(2)

广州科学城是我区的主体园区

也是粤港澳大湾区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20多年的发展

科学城已由产业集聚的起步发展期

迈入产城融合的科学发展期

但发展空间逐步饱和

为此

我区拟将科学城扩容7倍

144.65平方公里

相当于全区面积的1/3

未来科学城2035规划(扩容7倍规划11条地铁)(3)

规划先行,谋定后动

硬核满满的规划是如何诞生的?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规划诞生记

今年3月,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印发的《广州科学城创新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3年,广州科学城要实现五个方面大变化——发展空间实现大优化,科技创新实现大突破,产业集群实现大提升,中小企业实现大发展,对外开放形成大格局。

未来科学城2035规划(扩容7倍规划11条地铁)(4)

为避免“关起门研究”的不足,也为科学城扩容提质提供更优胜方案,2019年3月,我区面向全球,正式启动广州科学城提升规划设计国际竞赛。本次深化设计成果是在综合六个竞赛方案优点的基础上,按照竞赛专家评审会的意见以及相关职能部门提出的意见,同时衔接《广州科学城创新发展行动方案》的相关要求而诞生的。

“深化设计为广州科学城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一个系统的发展框架,针对产业、生态、交通、公共服务配套等多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并与实施项目相结合,能够较好地指导规划理念的落地。”评审专家认为,规划对生态的保护和利用,较好继承了原科学城生态优先的发展思路,“生态一直以来是科学城的强项,要继续保持下去”。同时,专家表示,规划对于创新人群和创新体系的研究,进而形成的定制化公共服务配套体系和园区更新路径,能够为科学城提质增效提供较好的实施指引。

瞄准高精尖

全力打造“中国智造”标杆产业

制造业是

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兴国之器

而智能制造是未来制造业的

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

根据规划

科学城产业发展定位为

“全球智能制造基地”

“中国智造品牌中心”

将培育壮大世界级新一代

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

三大新兴产业集群

打造“中国智造”标杆产业

在生物医药领域

我区将率先在科学城布局约6.5平方公里的生物安全园区,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试验区。

疫情期间,园区内的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等生物医药类企业为高效率、高质量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积极贡献,突显抗击疫情的“广东密码、黄埔现象”。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安全创新港作为国内首个以中试为主的生物安全产业园也在筹建中,计划引入国内外先进的生物安全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入驻落户并从事研发及生产,进一步推动生物安全产业发展。

未来科学城2035规划(扩容7倍规划11条地铁)(5)

△生物安全创新港效果图

在新基建领域

今年3月,我区出台全国首个区县级“新基建”政策,谋划布局新基建“四大主战场”,安排120个新基建项目,总投资超1000亿元。

其中,科学城将创建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区,重点打造航天云网、阿里飞龙工业互联网平台、中船“船海智云”等一批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面积约65万平方米的中国新基建产业园亦已提上议程,打造产业数字化发展新标杆。

在传统产业领域

规划提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升级高端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船舶修造、健康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重塑制造业的技术体系、生产模式、产业形态和价值链条,助力我区加快创建国家“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先试区,争创国家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

作为首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今年5月,广州科学城因在“双创”工作方面成绩突出,获得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广州科学城连续两年凭借“双创”成效获得国家通报表扬。

同时,规划指出

紧紧扭住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这个“纲”

一方面,推进布局大科学装置、重要科研机构和前沿科学交叉研究平台;另一方面,加快推进穗港科技合作园起步区、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等多个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落地,积极引入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研究生院、香港大学广州创新研究院研究生院,全面建设大湾区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策源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引擎、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未来科学城2035规划(扩容7倍规划11条地铁)(6)

△科研院所效果图

对于产业用地紧张的问题

规划提出

打造集约发展用地“黄埔”模式

☑通过释放存量空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2793公顷

☑创新产业用地分类,鼓励土地混合使用,新增混合用地992公顷

☑建立差别化的土地供应机制,重点功能区、工业楼宇及优质产业项目综合采用“带方案出让”“标准地”1.5级开发等多种土地供应方式,提升产业空间供给质量;

☑支持工业用地提高容积率,允许普通工业用地基准容积率上限可达3.5-4.0,鼓励建设工业楼宇,推动建设“摩天工厂”,打造一批“无人工厂”“无人车间”示范项目。

未来科学城2035规划(扩容7倍规划11条地铁)(7)

△高新保税区摩天工厂概念图

聚焦民生事

共建共享绿色生态宜居环境

人民城市人民建

人民城市为人民

在注重产业经济发展的同时

广州科学城还将强化

对生态人文元素的构建

让城市变得更有温度

此次提升规划坚持共建共享

集群公共服务、落实民生实事

改善生态环境、优化交通出行

等方面重点发力

在基础服务设施方面

规划明确,打造综合服务中心、科技服务中心、产业服务中心“三主”和永和、长岭居、高铁中心“三辅”6个服务核心,划分32个创享单元,让居民不出10分钟,便可用上基础生活服务设施、共享生产服务设施和创新创业服务设施等。

在教育、医疗方面

为满足群众对教育和医疗的多样需求,规划提出,将大力引进名校附校、国际学校,名校附小及国际小学占比提升至32%,名校附中及国际中学占比41%,全面提升基础教育品质。同时,增加7处片区级医疗设施,提升整体医疗水平。

在生态环境方面

连接、改造河涌水系7处,布局6处一级湿地、3处二级湿地,新增2个森林公园、7个专类公园,打造成两心多点、两廊四河绿网、链山织水的生态网络结构。未来科学城将实现人均绿地面积大于等于9.6㎡的目标,城市蓝绿空间占比达到56%,水面率达到6%,绿化覆盖率达到50%,居民5分钟可达公园。

未来科学城2035规划(扩容7倍规划11条地铁)(8)

△乌涌改造效果图

在交通出行方面

未来科学城将形成“四横五纵”高快速路网结构,地铁线路增加至11条,新建商业楼宇以空中连廊相连接,打造200公里风雨连廊和“轨道 公交 慢行”三网融合的慢行系统,将城市规划提升成果与市民共享。

未来科学城2035规划(扩容7倍规划11条地铁)(9)

△空中连廊效果图

瞄准高精尖

聚焦民生事

相信在“硬核规划”的指引下

在“黄埔实力”“黄埔速度”的加持下

活力十足、潜力无限

广州科学城

定能闯入更广阔的的舞台

书写更璀璨夺目的传奇

▌说明:本文由广州本地宝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联系删除(2151043120@qq.com),转载请注明!

▌来源:广州黄埔发布

▌编辑:西兰花

如果您喜欢本文,欢迎评论、收藏、转发、点赞。获取更多广州本地资讯消息和办事指南,敬请关注广州本地宝头条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