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平衡(均衡区域间养老负担)

“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10月29日,由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作出以上表述,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平衡?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平衡(均衡区域间养老负担)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平衡

“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10月29日,由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作出以上表述。

近日,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出版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以下简称《百问》)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在国际上已是成熟经验,而且我国已经具备实现全国统筹的基础和条件,“十四五”期间实现全国统筹势在必行。

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成本”

为何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势在必行?《百问》解释,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是均衡我国区域间养老负担,提升制度整体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

“尽快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解决区域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既是解决当前基金收支矛盾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养老保险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举措。”

对于这一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2018年的一次讲话中曾作出解释。他指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在转轨时期承担了大量“历史成本”。这些成本负担在地区之间分布也很不均衡,老工业基地的负担要明显重一些,东北地区负担尤其沉重。

他指出,这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曾为全国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体制原因和基金负担不均衡,这些地区积累的养老保险基金是不够的。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劳动年龄人口大规模从中西部地区流动到东部地区就业,在为当地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改善了东部地区养老保险抚养比,增加了当地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但这些人员往往又返回原籍养老、领取养老金。

《百问》提出,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随着我国城镇化加速推进、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人口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加速流动,地区间基本养老保险金收支不平衡、负担畸轻畸重的问题进一步显现,部分省份基金结余增幅放缓而支出加大,收支矛盾日益凸显,对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亟待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全国统筹制度在国际上已是成熟经验

书中强调,建立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是国际通行的一条成熟经验,国际上养老保险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绝大多数是实行全国统筹。

书中指出,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俄罗斯等国家,都是由中央政府统一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政策全国统一,预算统一编制,基金统一征收、管理和运营,待遇统一支付,并且由自上而下垂直管理的机构统一提供经办服务。

同时,我国已经具备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基础和条件。2010年出台的社会保险法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实行全国统筹”;2017年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2018年7月1日起,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迈出了实现全国统筹的第一步。

南都记者注意到,目前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工作正在全面推进。人社部10月下旬介绍,目前已有26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现基金省级统收统支,其他几个省份也在稳步推进当中。

接下来将怎样推进全国统筹的工作?《百问》指出,将确保到2020年底全面实现基金由省级统收统支。同时,继续实施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进一步缓解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省份基金收支压力。此外,统一全国费率政策单位缴费比例统一调整到16%;统一基金收支管理制度,重点明确中央和地方养老保险责任分担机制。

南都记者胡明山 发自北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