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阅读谁的课讲得好(V课堂阅读这9个很少被提及的点)

都说阅读最容易提分

但具体怎么做才能拿高分?

又有哪些很少被提及的注意事项呢?

这9个tips也许会给你不一样的启发!

雅思阅读谁的课讲得好(V课堂阅读这9个很少被提及的点)(1)

learn synonyms

为什么要学习同义词呢?

考过雅思的同学都会发现

阅读考试的问题和文章会使用同义词替换

有些阅读题需要到文中寻找答案

在问题中看到关键词

意味着你可以按图索骥

到文章中寻找含有这个词的相关信息

但IELTS怎么可能给你送分呢?

举个例子

问题中的关键词是 “intelligent”

而段落中需要你去寻找的词却是 “smart”

因此熟练掌握同义词

能帮你更快地找到信息、完成问题

pay close attention to negative words

这一点主要是针对

“True, False, or Not Given”/ “Yes, No, Not Given”题型

当判断真假的时候

要保持对否定性词汇的高度警惕

比如

“never”,”rarely”,”hardly”,”seldom”等等

这些词汇不像“not”那么醒目

因此尤其需要注意

当出现这种类型的词汇时

很可能你认为的“True”实际上是“False”

pay attention to frequency words

同样是针对

“True, False, or Not Given”/ “Yes, No, Not Given”题型

除了否定性词汇,也需要注意频率词

比如

“always”, “often”, “sometimes”, “never”

为什么呢?

试比较

文中:Sometimes the Pharaohs of Egypt were buried in tombs.

问题:Pharaohs were always buried in tombs.

这道题的迷惑性在于

2个句子都表明“法老王被埋葬在坟墓里”

但很显然“总是”并不能和“有时候”划等号

因此判断为False

stick with first answer

考试过程中

几乎所有烤鸭都遇到过这种情形:

“这道题的答案是A吧。”

“C看起来也没有错误。”

“选A还是选C呢?”

在你的反复徘徊和犹豫中

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如果两个选项看起来都可能是正确的

相信你第一次的选择

Go with your gut feeling. Go with your instinct.

Questions often follow passage order

大部分情况下出题顺序就遵循文章顺序

第一个问题可能就在文章的第一段

第二个问题跟在第一个问题后

处于文章的第二段

以此类推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问题……

明白这一点

做题的时候就能迅速定位目标段落

提高解答效率

Know what topic sentences are

找到主题思想就像找到了钥匙

重要性无需赘言

重点是如何寻找主题句

一般而言

主题句是第一句话

或者在某个段落的开头

这一点对于段落标题匹配题非常实用

会帮考生节省大量时间

Practice each question type

paragraph heading matching

multiple choice

short answers,

True, False, Not Given

……

雅思阅读有许多不同类型的问题

每一种都值得重视并认真练习

才能保证考场上不会遇到意外

最近的雅思考试没有阅读填空题

匹配题型几乎占了一半比例

这并不意味着大家可以对填空题掉以轻心

毕竟,BC的出题风格大家都懂

千万不要有偏颇

Practice outside of home

有人在嚼泡泡糖

有人在小声哭

有人在叹气

有人在咳嗽

这些情况你在雅思考场中都可能碰上

因此在考试时“习惯分心”是非常重要的

建议大家平时在家门外、

有人为干扰的场合进行考试练手

比如图书馆

这一点并不仅仅对雅思考试有帮助

对所有考试来说都是有益的

Be careful——word in reading/question not always right

很多时候考生会在文中和问题里看到同一个词

这导致大家认为“它”就是我们需要的词/标题

尽量不要依赖这种逻辑!

因为这不能保证百分百正确

很多时候大家需要别的特定细节

时刻提醒自己:

同时在问题和阅读段落中看到的词

可不一定是正确的答案

雅思阅读谁的课讲得好(V课堂阅读这9个很少被提及的点)(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