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除鳌拜真实历史(探秘清朝十二帝)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他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伟大的政治家。

康熙帝继位后,由于年幼,朝政基本由索尼、鳌拜、苏克萨哈、遏必隆四位辅政大臣处理,其中鳌拜身为满清第一大勇士,野心最大,他把持朝政,勾结朋党,将年幼的康熙帝根本不放在眼里。特别是康熙帝14岁亲政后,朝政大权还被鳌拜牢牢控制在手中。康熙帝决意铲除鳌拜集团,但鳌拜党羽已经遍布朝廷内外,行动稍有不慎,必将打草惊蛇,酿成大变。康熙帝决定不露声色、步步为营,充分施展三十六计,最终铲除了鳌拜势力,将大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1、远交近攻

顺治去世前,遗诏索尼、鳌拜、苏克萨哈、遏必隆四位大臣辅政,康熙帝继位后在孝庄太后的指意下,指定索尼的孙 赫舍里氏为皇后、指定遏必隆的女儿为皇妃,此举把康熙与索尼、遏必隆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时,康熙帝任命索尼第三子索额图担任自己的一等侍卫,成为康熙帝倚重的左膀右臂。

2、假痴不癫

因为鳌拜被誉为满族第一勇士,身手了得。为对付鳌拜,康熙帝挑选一批身强力壮的亲贵子弟,在宫内整日练习布库(满族的一种角力游戏,类似摔跤)为戏。鳌拜见了,以为是皇帝年少,沉迷嬉乐,不仅不以为意,心中反而暗自高兴,有时甚至亲自传授几招。康熙每日下朝除读书外,就和他这些皇族少年练习擒拿、格斗等武术。同时又秘密委派自己的贴心人,监视、探听鳌拜的一举一动,做到 有备无患。

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初夏,鳌拜称病,好久不来朝拜皇帝,康熙便亲自来到鳌拜府中探听虚实。他径直来到鳌拜的卧室,发现鳌拜在席子底下藏有利刃,知道鳌拜心怀叵测。但他很沉得住气,不但不加责怪,反而安抚说:“满洲勇士,身不离刀,乃是本色。”鳌拜听了,觉得康熙是个小糊涂虫,便完全放松了警惕,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了。

3、连环计

(1)去掉鳌拜武器。康熙召见鳌拜,鳌拜带了武器就上朝,正是索额图当值,索额图就说:“鳌少保,皇上都亲政两年了,再带武器上朝也不合规矩”。鳌拜一想也是,就把武器给了索额图。鳌拜当时也没想皇帝会算计他,不过就算皇帝算计他,没有武器,那些个小毛孩也不是个事,他根本就不防备。(2)在椅子上做手脚。鳌拜是辅政大臣,他面见皇上时是有座的。事先就把鳌拜要做的椅子做了手脚:把椅子的一条腿弄折了,再用胶沾上。

(3)在椅子后面站一个侍卫,侍卫换成布库少年中最厉害的一个。

(4)待鳌拜坐好之后,端茶倒水的换成布库少年中第二厉害的。送水的茶杯是在开水里煮了一个多小时,放在茶托上,这茶托是凉的,送给鳌拜。鳌拜一拿茶托不要紧,他打开茶杯,觉得非常烫,要把茶杯摔了。但他不敢冲皇帝摔,因为那样是大不敬。身子就靠向了那条残废的椅子腿,这时,椅子后面的布库少年用力一推椅子,使鳌拜整个身子连同茶杯都摔在了地上。布库少年大喊:快来救鳌少保!(这哪是救他啊,这是要活捉他)。这时早已埋伏好的十几个布库少年一拥而上。鳌拜还天真地以为他们是来扶自己的,哪想到他们竟是要擒拿自己!当场把鳌拜弄得不能动弹了。

康熙突然起身,读起鳌拜的30大罪状来。当念到“凌迟处死”时,鳌拜挣脱了这十几个孩子。脱下上衣,露出了满身的伤痕。指着康熙皇帝“我鳌拜一辈子,哪一天不是为了你们爱新觉罗打天下!你们却如此对我!!”康熙原定的凌迟处死鳌拜,已经不能实现了。后来经各大臣的建议,改为了终身监禁。一代骁将就这样戏剧性地败在一群少年手下。

康熙除鳌拜真实历史(探秘清朝十二帝)(1)

康熙巧妙地剪除了权臣鳌拜和他的党羽,自己亲政。他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平息了三藩叛乱,收复了台湾,威震欧亚,在位61年,是历史上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