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星几分钟就能看出来(校正准星再扛枪)

马克思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近期,将有一大批新生的“中国力量”融入钢铁长城,从手握鼠标到紧握钢枪,面临着现实而紧迫的国防考量。

打枪先校枪,瞄准先瞄靶。如果准星有偏差,再怎么瞄也是徒劳。搞好役前教育训练,帮助预征青年校正好入伍的 “准星”,对于回答好“为什么当兵、为谁当兵、当什么样的兵”的问题,十分必要。这是打通从家门、校门向营门、国门迈进的“最初一公里”,实现普通青年向合格军人转变的有效路径,也是缩短适应周期、减少思想退兵的实际举措。

“准星”要校正到家国情怀上。“谁来保卫未来的中国?”几年前,一些有识之士的大声疾呼振聋发聩。新形势下的应征青年经历阅历复杂多样,思想基础参差不齐,参军目的各不相同,“精致的利己主义”相当普遍。当前有种倾向,役前教育不敢理直气壮地讲法定职责和义务,往往是掰着指头给应征青年算“经济账”,可是,靠经济和优惠政策“刺激”出来的热情,能燃烧多久?老一辈革命家当年投身革命时,党组织没有给他算过“经济账”和“进步账”;抗战时期,八路军也没给战士们算过这些账。但一声“救亡图存”,应者排山倒海、绵延不绝。要引导入伍青年多算“政治责任账”“法定义务账”,自觉将实现个人价值与改革强军目标相统一,将个人前途融入国防和军队建设大局,切实肩负起保家卫国的神圣职责。

“准星”要校正到当兵为打仗上。当兵就是为打仗,就像工人做工、农民种田一样天经地义。一位人武部领导不无忧虑地说,近年来定兵前,相当一部分应征青年瞄着大城市和有熟人的部队,一听说大漠高原、边关山沟,就打起了退堂鼓。“图私利纵然老山铺满黄金,龟儿才去;为祖国即便战场遍布地雷,老子敢来!”30多年前,在西南边陲潮湿难耐的猫耳洞内,洞口贴的这幅震撼国人的对联,何等慷慨!何等豪迈!入伍不是入股,参军不是投资。当兵动机多元化,是正当利益诉求,但多元动机应归位于“一元统一”,那就是 “当兵为打仗”! 要敢于挺直腰,坚持高格调,敢讲大道理、讲好大道理,引导入伍青年锤炼“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气,保持“曲戟在颈,不易其心”的忠诚,坚守“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抉择。

“准星”要校正到敢于吃苦上。吃苦是对卓越的追寻,是当兵的根,根有多深,兵有多精。近年来,部队出现少数思想退兵问题,大部分是怕苦怕累,适应不了高强度的训练、严格的纪律和正规的秩序。想有蝶变之美,必先经受破茧之痛。要教育引导应征青年作好吃苦的思想准备、树立“吃苦就是吃补” 的意识,认识到吃苦关是到部队需要迈过的第一道坎儿,在吃苦中成才成长,努力完成自己在军营大舞台的华丽转身。

曾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一支军队,是一个国家最优秀、最具忧患、最有担当的人的行伍之师,我们期待更多的有志青年走来。

准星几分钟就能看出来(校正准星再扛枪)(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