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枪三段击战术(铁炮鸟铳火绳枪)

熟悉日本战国史的朋友一定听过织田信长的三段击战法。据说织田信长就是凭此战法打败了武田家引以为傲的武田赤备队。在后膛枪发明之前主流使用火绳枪,在日本称之为铁炮,中国称为鸟铳。火绳枪虽然威力要大于弓箭,但是缺点也是很明显。1、操作繁琐,据戚继光兵法记载,操作分10道工序,一个非常熟练的士兵全套下来至少30秒。一分钟才能打两发子弹。2、受环境影响,下雨没法用。3、精度太差,一般50米以上被打中的都是运气差的。

火枪三段击战术(铁炮鸟铳火绳枪)(1)

铁炮

既然有如此多的缺点,那就得想办法弥补,古人在战争中总结了相关的经验。精度差就用密集火力来弥补,射击间隔长就用三段击来缩短射击时间间隔。不过关于三段击现在有多种说法。

1、队伍分三列,枪随人动,一人一把枪。第一队射击完后,退回到原三队的位置,并开始装弹等操作,三队和二队前移。二队变一队后瞄准开枪,如此循环。此种战法有效缩短了开枪时间间隔,可以由原来的30秒减到10秒。

火枪三段击战术(铁炮鸟铳火绳枪)(2)

三段击示意图

2、队伍分三列,枪动人不动,一人一把枪,一队负责射击、二队负责装火药等,三队负责调整火绳等。一队射击完后将枪交给二队,二队把处理好的枪交给一队后,再给发射完的枪清理装弹后交由三队,三队把调整好火绳的枪给二队,同时开始给新枪调整火绳等操作。如此循环。

3、队伍分三列,枪动人不动,三人一把枪。三队分工明确,一队负责瞄准射击;二队、三队分别负责装弹和调整火绳位置。此种方法和方法2类似,不过枪只有一把,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分工,类似流水线作业,能提高效率。

以上3种三段击2和3是类似的,只不过2的效率更高,对士兵的要求也高。3的话对效率提高并不大,因为当一个人在操作时其它两个人没事做,只能干等着。按照现在主流的说法,一般是用1、2的比较多。

火枪三段击战术(铁炮鸟铳火绳枪)(3)

三段击操作图

按照现在通用的说法大明最早使用三段击的是沐英,使用的是第一种方法;日本战国时期织田信长最早使用的是第二种方法。

关于沐英使用三段击比较详细的资料来源于《明太祖实录》,其记载如下:

英复集将佐告曰:定边被围已久,今不即破贼,若定边失守则贼势益张。贼之所恃者象耳,略以骑兵与之挑战已不能支。吾知其无能为也,乃下令军中置火铳神机箭为三行列阵中。俟象进则前行铳箭俱发,若不退则次行继之,又不退则三行继之。明旦分军为三队:都督冯诚领前队、都督同知寗正领左队、汤昭领右队。英复令众曰:今深入寇境与之相持胜则必生败则必死。

按照此记载沐英并没有明确指出使用的是三段击,只是简单的使用了三行队列分批次射击。也没有提及交换位置填装弹药。三发过后就直接冲锋短兵相接了。

火枪三段击战术(铁炮鸟铳火绳枪)(4)

长筱合战屏风

关于信长使用三段击的记载主要来自对《信长记》的解读。但是小濑甫庵的《信长记》也只是记载了信长的3千铁炮分三队在三个不同的位置进行射击而已。并没有明确提到是三行在同一个位置轮番射击。所以恐怕信长的三段击也是后人演义的加工。

对于三段击本人是持怀疑态度的。三段击在火绳枪时代看起来很厉害,但是仔细分析一下,三段击那怕是可以将单次射击时间间隔缩短到10秒,那作用也不大。骑兵冲锋100米只要7秒的时间,三段击频率到不了7秒内,即使能到枪也受不了,枪管太热容易炸裂。

火枪三段击战术(铁炮鸟铳火绳枪)(5)

明VS清-没有三段击的身影

朝鲜当时的军事家柳成龙在他的《惩毖录/西崖集》中记载日军的阵型为:“鸟枪三叠阵”。第一行持旗帜、第二行持鸟铳、第三行持长枪。开战时第一行两边散开对敌人成包围之态;第二行鸟铳齐发,这时候敌多为鸟铳所伤,加上感觉被包围,自然阵脚骚动,有退却之势;第三行就手持长枪短刀趁机冲阵追杀。由此可见在丰臣秀吉的时代都没有使用信长的三段击。如果三段击很厉害没理由不用,秀吉作为信长的部下对信长的战法肯定非常熟悉。因此三段击要么不存在,要么就是作用不大。

总结:三段击并不真正存在,至少在大明和日本战国并没有使用。这一切都是后人想象的,火绳枪最大的作用就是前面三发。以及用来狙杀敌军将领。受限于射程和操作复杂度,一把枪的射击间隔怎么都在半分钟以上,这个时间足够敌军冲锋了,根本没机会发第二枪,战场上大家都喜欢分三行或者六行主要是为了:分批次造成威慑和杀伤,节省火力。

文由在野小将原创,欢迎关注!如有错误欢迎指正,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