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以文会友趣事(毛泽东以文会友趣事)

古今中外,像毛泽东这样集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与诗人、书法家于一身的人物非常罕见。

不过,毛泽东自己并不在意这些“头衔”,他曾经说:“他们封了我许多头衔,这个‘家’,那个‘家’的。”

“我只承认两个。一个是‘导师’,因为我年轻时是个教书的;再一个是‘书生’,我是‘孔夫子搬家-全是书’。”

“书生”毛泽东骨子里是个文人,也喜欢跟文人交往。

延安时期,毛泽东就经常走出自己的窑洞,去“文人成堆”的“鲁艺”找人谈天说地。

解放后,毛泽东结识和交往的文人就更多了,他的湖南湘潭老乡就是其中之一。

毛泽东以文会友趣事(毛泽东以文会友趣事)(1)

齐白石 徐悲鸿

齐白石与毛泽东都是湖南湘潭县人,前者出生于1864年,比1893年出生的毛泽东年长29岁。

齐白石原名“纯芝”,毛泽东的“字”为“润芝”,因而,毛泽东尊称齐白石为“老哥”。

文人之间的交往讲究“君子之交淡如水”,有时也免不了互赠礼物。

新中国成立后,齐白石就曾经先后三次将自己的得意之作赠送给毛泽东。

齐白石赠送给毛泽东的第一件礼物是一方雕花青石砚。

在这方青石砚上,齐白石亲自操刀刻下“砚铭”:

“片老真空石也,是吾子孙不得与人,乙酉八十九岁,齐白石记于京华铁栅屋。”

这方雕花青石砚是齐白石先生的心爱之物,平常舍不得拿出来用。

偶尔用上一两次后,齐白石先生也会擦拭干净,再小心翼翼收藏起来。

收到齐白石先生的礼物,毛泽东专门把齐白石请到中南海做客,当面向齐白石先生表示了谢意。

毛泽东对齐白石先生说:“先生是湘人的骄傲,国内外不少收藏家收藏你的字画,我也是先生的仰慕者。”

齐白石谦让道:“岂敢,岂敢,毛主席才是三湘之佼佼者。”

那一天,平常很少饮酒的毛泽东破了例,他频频向齐白石先生敬酒,自己也喝了几小杯。

此后,齐白石又赠送毛泽东一幅他在1941年画就的《苍鹰图》和一副对联。

毛泽东以文会友趣事(毛泽东以文会友趣事)(2)

苍鹰图

那副对联为“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

齐白石没有想到,送出对联之后不久,收藏家张伯驹先生告诉他:“对联写错字了。”

齐白石急忙问道:“敢问先生何错之有?”

张伯驹先生说:“下联第一个字应该是‘天’,你却写成了‘云’。”

齐白石顿时紧张起来。

这首对联是清代安徽完白山人邓石如所撰,上联是‘海为龙世界‘,下联是“天是鹤家乡”。

齐白石心想,自己一时粗心,居然送给了毛泽东主席一副错字对联。

齐白石不免有些担心。

他知道,毛泽东这位小老乡饱读史书、古籍,精通经、史、子、集且运用自如。

自己所写的对联错了一个字,毛泽东不可能看不出来。

另外,这样的事情如果传了出去岂不贻笑大方。

事实上,一收到这副对联,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便发现了“问题”。

毛主席对田家英说:“我倒是觉得这个字改得好。”

毛主席分析道:“‘地’对‘天’,‘海’对‘云’,这样更对仗一些。”

田家英也觉得毛主席的分析有道理。

毛主席对田家英开玩笑说:“你们这些文人都有一个‘臭毛病’-死要面子,对不对?”

田家英笑了,他猜到毛主席想要说什么,便回答道:“像齐白石这样的老先生可能更在乎面子,我们这些小文人要好一些。”

毛主席紧接着说:“那就请你这个小文人去办一件事,你想想办法,不要因为一个‘云’字让老先生有什么顾虑。”

于是,田家英找到了齐白石先生的挚友、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

在与徐悲鸿先生闲聊时,田家英有意无意地提到齐白石送给毛主席的那副对联。

他说:“毛主席非常喜欢这副对联,夸赞‘云是鹤家乡’比‘天是鹤家乡’更贴切……”

不出所料,徐悲鸿很快就把毛主席对那副对联的评价转告了齐白石。

齐白石心里的一块石头这才落了地。

毛泽东以文会友趣事(毛泽东以文会友趣事)(3)

齐白石先生作品

有趣的是,从此之后,书法大家们书写这副对联时皆以“云是鹤家乡”为准,原来的“天”字反倒被人淡忘了。

俗话讲“礼尚往来”,毛泽东收了齐白石先生的礼物,也给齐白石先生回了礼。

齐白石先生90大寿时,文化部授予他“中国人民杰出艺术家”称号。

田家英代表毛主席专程来到齐家当面祝贺,还给他送来了书画笔、野山参、鹿茸等一批寿礼。

齐白石先生感动地对田家英说:“毛主席给我送这样重的大礼,真是太给我面子了。”

齐白石先生送给毛泽东的第三件礼物是两方印章。

他十分用心地用阴阳文刻写了“毛泽东印”两方印章,随手取来一张宣纸,包好印章,托人送到了中南海。

不久之后,毛泽东在中南海设宴答谢齐白石先生,一起作陪的有郭沫若先生、朱德总司令。

一番寒暄后,毛泽东端起一杯酒说:“这一杯酒是感谢您为我治印。”

毛泽东接着说:“我还要敬先生第二杯酒,感谢您送给我的那幅画。”

白石老人一怔:“我何时给主席送过画?不会搞错了吧?”

“先生不记得了?跟印章一起送过来的。”毛泽东微笑着说。

白石老人还是记不起来“送画”这件事。

毛主席对田家英说:“家英,你去把先生的画作取来,请画家亲自验证一下。”

不一会儿,田家英便取来了一卷画。

这是一幅全绫装裱的纵幅国画。

画面上,一棵郁郁葱葱的李子树上落着毛茸茸的几只小鸟,李子树下,一头憨厚的老牛正侧着脑袋望着小鸟出神。

这幅画构图别致,妙趣横生。

白石老人确定这幅画出自自己之手,他还记得,这是自己不太满意的“半成品”。

当时,齐白石画完这幅画,觉得不太满意,便随手扔到了一边的废纸篓里。

但是,这幅废弃了的画怎么从废纸篓“跑”到了毛泽东手上呢?

齐白石稍一回想,终于找到了原因。

毛泽东以文会友趣事(毛泽东以文会友趣事)(4)

“毛泽东印”

原来,齐白石有一个习惯,每次送人字画时,他都会随手扯过几张用废了的宣纸包裹字画。

于是,这张废弃的画作便包裹着那两方印章“跑”到了毛泽东这里。

让白石老人诧异的是,毛泽东居然把这张废弃的画作捡了起来,还装裱得如此精美。

白石老人说:“都怪我疏忽大意,这张画我自己都不满意,说什么也不能给您。”

说着,老先生就要收回这幅画。

毛泽东却说:“既然送给我了,哪有收回之理啊,这幅画我很喜欢。”

一旁的郭沫若先生说:“这幅画的意境绝妙,你们看,鸟儿们交头接耳,好像在议论什么有趣的事情,这头老牛也很有趣,它好像有几分矜持,其实是在偷听人家讲话。画得好。”

毛主席接着说:“你看,先生的运笔气势不凡,从牛头到牛尾一笔勾出,功力过人啊!”

听到这番溢美之词,齐白石坐不住了。

他说:“既然毛主席喜欢,那么这样吧,我重新画一幅……”

毛泽东以文会友趣事(毛泽东以文会友趣事)(5)

电视剧截图

“不必,大可不必。我就要这一幅了。”毛主席就是不答应。

白石老人急了:“不行,这是我画废了的东西,我非收回不可。”

这时,郭沫若插了一句话:“这件墨宝是先生送给我郭沫若的,要想收回去,总得问问我同意不同意吧?”

白石老人被郭沫若先生的话搞糊涂了。

郭沫若指着画说:“你们看,画上标着我的名字嘛!”

白石老人看看画,再看看郭沫若,一时猜不透他这句话的意思。

郭沫若笑笑说:“您这树上画了几只鸟?”

白石老人答:“五只鸟。”

“树上五只鸟,这不就是我的名字吗?”

白石老人一捋长须,恍然大悟。

原来,郭沫若先生的“字”为“尚武”,他把“树上五只鸟”解读成“尚武”也算合理。

这时,郭沫若站起身,就要取那幅画,却被毛泽东出手拦住了。

毛泽东说:“且慢!画上标着的明明是本人的名字嘛。”

“你的名字?”这会儿,郭沫若和齐白石都发愣了,只有朱德总司令坐在一旁微笑不语,似有所悟。

郭沫若把那幅画上左看右看,再三端详,依然没有看出什么名堂。

毛主席笑着说:“我也不兜圈子了,请问白老,您画的是什么树?树叶是不是画得很茂盛?”

“我画的是李子树,树叶当然很茂盛。”齐白石答道。

毛泽东以文会友趣事(毛泽东以文会友趣事)(6)

电视剧截图

“那就是了,李树画得很茂盛,这不是敝人的名讳吗?”毛泽东揭开了谜底。

郭沫若拍手叫绝道:“妙哉妙哉!这么解释有道理,我不跟主席争这幅画了。”

白石老人却还是没有明白其中的意思。

这时,一直很少说话的朱德总司令开口道:“这个问题我是当事人,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了。”

朱德总司令说:“我们当年决定撤离延安时,主席的化名就叫李得胜。”

朱德说:“李得胜,离开者得胜也。”

白石老人终于明白了,也乐了:“真是没想到还有这等深意,既然如此,还请二位在赏赐几个字如何?”

毛主席也不推辞,信笔写上一行字:丹青意造本无法。

这是借用苏东坡的一句诗句-我书意造本无法。

主席稍作改动,就把称赞白石老人画作的意思表达得清清楚楚。

郭沫若略一思忖,挥笔写下:画圣胸中常有诗。

这原本是陆游的诗句-此老胸中常有诗。

郭沫若先生也改了两个字,使之与毛泽东的上句成为一联,对仗工整,相得益彰。

白石老人喜出望外道:“二位这样夸奖,我更要把它带走啦。”

毛主席看看郭沫若,再看看齐白石,诙谐地对朱德总司令说:“你看看,两位政治家也‘斗’不过一位大画家呀!”

毛泽东以文会友趣事(毛泽东以文会友趣事)(7)

齐白石先生画作

白石老人最终要回了这件珍品,回到家后,老先生把它视若瑰宝,珍藏了起来。

可惜的是,这幅画流失于“文革”之中,直至现在,人们再也没有见过这幅珍贵的画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