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亭大鼓怎么拿板 靳派乐亭大鼓的渊源

吴学良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的乐亭大鼓是我国北方主要的地方鼓曲之一,它起于河北的滦(滦南、滦县)、乐(乐亭)一带的民间,吸取当地民歌、俚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唱腔、板式。上世纪三十年代,靳文然先生步入曲坛,他博采众长,创靳派唱腔,并完成了联曲体到板腔体的重大改革,成为乐亭大鼓的“一代天骄”。

乐亭大鼓怎么拿板 靳派乐亭大鼓的渊源(1)

民国三十七年十月《唐山日报》上一篇署名“长风”,题目为《烛影摇红,珠落玉盘》的文章曾这样描述靳文然先生的鼓书:“……靳君的鼓书,在唐山一带很负盛名,所以每当演奏,总是听者挤拥。他的长处在于声音里有着意境。雄壮处好似万马奔腾。凄切处仿如雨打芭蕉。委婉处如同喁喁私语。缠绵处像烛影摇红。紧急处如珠玉落盘……所以说他的大鼓,有着他独特的价值,不同凡响。”这也是现存最早的关于乐亭大鼓的文字记载,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感受到靳文然先生高超的演唱技艺。

乐亭大鼓怎么拿板 靳派乐亭大鼓的渊源(2)

说到靳派乐亭大鼓艺术,不得不提及乐亭大鼓创始人之一的冯铁板。据《唐山市曲艺史料汇编》(乐亭大鼓专辑)一书(37页)记述:“冯福昌,号称‘冯铁板’,滦南县坨里乡(今坨里镇)坨里村人,乐亭大鼓雏形阶段的著名艺人,当然的创始人之一,生于一八二九年,故于一九一九年,终年九十岁……1843年,十五岁的冯福昌从山东一带艺人学艺(师名不详),1846年学艺期满,因其师已改用铁板击节演唱,冯也随而改之。当时,滦乐一带尚未出现使用铁板的艺人。自他使用铁板后,将所学外地唱腔结合本地说唱艺人的唱腔已独居一格,故在滦乐一带颇受欢迎,其名声越来越大……七十八岁时收戚用武为徒,由冯殿增(冯福昌长子)代教师弟,冯福昌作个别指导。名师出高徒,戚用武学艺期满后,开始演出,一鸣惊人,为乐亭大鼓的唱腔改革作出了较大贡献……冯福昌少年学艺,首创铁板,吸收姊妹艺术,改革唱腔培养曲艺人才,为乐亭大鼓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乐亭大鼓怎么拿板 靳派乐亭大鼓的渊源(3)

而上文提到的戚用武恰恰是靳文然的授业恩师,由此看来,靳文然为冯福昌的再传弟子。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157页)、《唐山市曲艺史料汇编》(乐亭大鼓专辑)、《滦南县文化志》等均记有:生于河北滦南的靳文然,初学于丁韵清,后正式拜戚用武为师,三年学成,不同凡响。

唐山市档案局《文化局永久卷》第12号卷第2号中,靳文然是这样自述的:“我由一九二一年念书……由一九二三年冬在家里开的鞋铺里学手艺六年……业余时间经常演唱,共会十几个小段、一套《满汉斗志》。一九二九年旧正月在乡庄说大鼓书……冬季才到戚宗周老师家学书。就这样以说书为职业,在滦乐两县境内演唱。”

《唐山市曲艺史料汇编》(乐亭大鼓专辑)一书(45页)记述:“……丁佩城,字韵清,迁安丁官营乡(今属迁安镇)上屋村人,生于一八九五年,卒于一九七六年……大徒弟靳文然,二徒弟岂振友。后来靳文然对乐亭大鼓有所改革,独树一派,成为著名艺人。”

乐亭大鼓怎么拿板 靳派乐亭大鼓的渊源(4)

《滦南县文化志》(132页)对戚用武的记述是:“姓名:戚用武”“籍贯:戚庄”“备注:师承冯铁板”

又《唐山市曲艺史料汇编》(乐亭大鼓专辑)(83页):“戚用武(1880—1942)字宗周,绰号‘压三珍’(许珍、张珍、郑珍),滦南县高庄子乡(今属胡各庄镇)戚庄村人……对乐亭大鼓唱腔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移植编创了‘西皮尾子’唱腔,善唱‘三国段’。唱表甚佳,并培养了靳文然、戚文峰等名家。(有的写‘戚永武’?)”

《滦南三枝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一书亦记有:戚用武也称戚永武,他以博采广纳、不拘一格、勇于创新著称。他从当时流行的姊妹艺术中,如皮影、京剧等戏曲里吸收营养,为己所用。一生创作出不少花腔花调,对乐亭大鼓的进一步创新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他曾将京剧中(西皮流水)移植入乐亭大鼓中,时人称之(二簧调)。直至现在,这种唱法还在民间流行。靳文然、戚文峰是他的传人。

综上所述,靳文然学习乐亭大鼓启于丁韵清,后系统学于戚用武,并在继承戚用武衣钵的基础上,广采博取当时陈继昌、齐祯、杨久昌、王德友、戚德旺等众家之长,并从滦州皮影、京剧、平谷调、京韵大鼓、西河大鼓等姊妹艺术之中吸取音乐素材,丰富了乐亭大鼓唱腔,从而形成靳派乐亭大鼓演唱艺术。

戚文峰师从戚用武,为靳文然的同门师兄,其嗓音高亢悦耳,韵腔清峻典雅,有乃师风韵。通过留存下来的录音资料,就会发现靳文然的演唱在乃师戚用武的唱腔基础上更丰富,更富于变化,且流畅自如,听了靳文然的演唱,真真切切是一种美的享受。

乐亭大鼓怎么拿板 靳派乐亭大鼓的渊源(5)

始于冯福昌(冯铁板),经过戚用武等人的发展,再到靳文然的丰富、成熟,逐渐而形成大家所广泛喜爱的靳派乐亭大鼓艺术。

1954年,中国电影音乐学会会长王云阶为创作电影《母亲》音乐来唐山采风,听了靳文然的演唱后,给予的评价是;“他的艺术成就,不低于一部有影响的西方交响乐。”

1983年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编纂的第一部百科全书,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中,对靳文然有这样的描述:“……他善于发挥板腔灵活多变的特点,对乐亭大鼓曲调从曲牌联套体向板腔变化体过度,作了一定的贡献,并在乐亭大鼓传统板式的基础上突破了板起板落的格式,随着书目情节的变化,人物感情的起伏,运用闪板、抢板等唱法,加强了表现力。他在演唱方面以唱代做,以做促唱,寓情于声,力求声情并茂……他的代表作《双锁山》、《拷红》等,经过长期锤炼,成为乐亭大鼓传统节目……”

乐亭大鼓怎么拿板 靳派乐亭大鼓的渊源(6)

靳派乐亭大鼓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其影响甚广,且弟子众多,二代传人有贾幼然、刘少然、赵凤兰、肖云霞、刘瑞峰、高奉贤等人,而三代传人有何建春、田秀环、韩炳达、蒋炎辛、董春梅、欧阳海燕、唐学峰、薛亚群等等。如今,乐亭大鼓艺人之中十之八九取学于靳派唱腔,靳派乐亭大鼓艺术可谓枝繁叶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