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词坛演义十三回(中华词坛演义第十八回)

中华词坛演义十三回(中华词坛演义第十八回)(1)

  前两回咱们介绍了唐代的美才女刘采春和吉中孚妻,今儿再说说一位郎大家宋氏。

  曾见网上有这样的文字:“郎大家宋氏,这个姓名好难理解。我这里,尝试着解读一下。郎大家宋氏——郎大家,郎大的妻子。宋是姓,妻子的姓。氏不是姓,也不是名字。氏,意思是已出嫁的女性,同时意味着隐藏省略了女人的名字。”

  令人遗憾的是,这位先生弄错了“大家”的意思。历史上有著名的曹大家,即汉代班昭。她是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嫁曹世叔,不久守寡,屡次被召入宫,为皇后及诸贵人教师,号曰“大家”。家,通“姑”。《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太后自入宫掖,从曹大家受经书,兼天文、筭数。”据此,应该这样理解:“郎大家宋氏”,她是一位宋姓女子,嫁到郎家为妇。“大家”,是一种尊敬的称呼,“大家”之“家”,读为“姑”。

  班昭才德双馨,故被尊为“大家”。由此推测,郎大家宋氏在唐代应该称得上女性楷模了,至少能评上“十佳好人”。她约于玄宗天宝前在世,擅长文辞,有作品流传后世。请看她的《婉转歌》:

  其一

  风已清,月朗琴复鸣。

  掩抑非千态,殷勤是一声。

  歌婉转,婉转和且长。

  愿为双鸿鹄,比翼共翱翔。

  其二

  日已暮,长檐鸟声度。

  望君君不来,思君君不顾。

  歌婉转,婉转那能异栖宿?

  愿为形与影,出入恒相逐。

中华词坛演义十三回(中华词坛演义第十八回)(2)

  词为两首,主题一致,都是期待“比翼共翱翔”。

  第一首写风清月朗,琴声幽怨,难藏忧伤。

  “掩抑非千态,殷勤是一声。”掩抑,一语双关,既表示琴音低沉,又形容心情抑郁。唐白居易《琵琶行》:“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宋范成大《拟古》诗:“弯环楼前月,掩抑楼上人。人月不得语,相看两凝颦。”“殷勤”两字,情意深厚。有琴音旋律的反复回旋,有心中言语的恳切叮咛,关注、思念、期待,尽在其中。

  “歌婉转,婉转和且长。愿为双鸿鹄,比翼共翱翔”。歌声婉转,琴音不绝。唱得千回百转,弹得韵味悠长,千言万语汇一句:但愿化作美丽纯洁的鸟儿,双宿双飞同心同意,不再寂寞孤独冷。

  第二首写日暮鸟回,爱人不归,心情抑郁。

  夕阳西下,鸟儿归巢,我心上的人儿你为何还不回?难道我所爱的是一个不回家的人?“望君君不来,思君君不顾。”我心里有你,你的情中就没有一个我。弹唱起这婉转歌,弹不走我寂寞的长夜。“愿为形与影,出入恒相逐”。我真愿成为你的影子,时刻相随,永不分离长相守。

  如今,我们无法跨越时空去聆听《婉转歌》的原唱,找来一首《哑巴新娘》片尾曲,不妨一听,其歌词也许由此借鉴而来,虽音韵不似郎大家宋氏的婉转,但真情流露并不逊色。

  若能比翼

  双双飞呀飞

  真想永远长相随

  若能比翼

  双双飞呀飞

  相依相伴永不悔

  燃烧燃烧燃烧

  用你的声音燃烧

  燃烧我的一切

  燃烧我的生命

  燃烧燃烧燃烧

  用我的诚心燃烧

  燃烧你的真爱

  燃烧你的至情

  不再流泪

  啊不再流泪

  为何

  为何

  为何有那赶不完

  寂寞的长夜

  ……

  郎大家宋氏《婉转歌》与《续齐谐记》中的一个故事密切相关。

  晋朝有个叫王敬伯的人,是会稽馀姚人,年轻好学,善于鼓琴。某次他经过吴地,停船之后,登亭望月,心有感慨,就弹唱了一曲琴歌《泫露》。

  一会儿听见外面传来了感叹赞赏的声音。王敬伯一看,是位很雅致的女子,对他说:“我家女郎十分赞赏您的琴艺,能否共弹一曲?”王敬伯应许后不久,女郎到来,姿质婉丽,绰有馀态,身边还有两位少女随从,其中一个就是刚才来传话者。

  女郎坐下便抚琴挥弦,声音哀切雅正,像是大朝会乐师登堂所奏的歌。她还说:“这就是古曲《楚明君》,过去只有嵇叔夜能弹奏此曲,后来也只是传给了寥寥数人而已。”于是又鼓琴,唱了一首《迟风》,久久叹息。

  接着女郎令大婢酌酒,小婢弹箜篌,作了一曲《宛转歌》,女郎脱下头上金钗,扣着琴弦相和。意韵繁复而又和谐,一共是八支曲子,王敬伯仅仅能记得两首。临别之际,女郎留下了锦卧具、绣香囊、一双并佩,而王敬伯回礼送了她牙火笼、玉琴轸。

  女郎很惆怅不忍离别啊,并且说:“我独处在深闺十六年了,却在旅馆与你邂逅,完成了平生之志,真是冥冥中自有安排啊!”说完,就离去了。

  王敬伯继续乘船,到了虎牢戍。吴地有个官吏叫刘惠明者,他的女儿已经过世,却丢失了曾经的锦卧具,而此时正好在王敬伯的船中找到,王敬伯就向他讲述了这个故事,果然,在女郎生前的帐中也反过来找到了王敬伯送她的牙火笼、玉琴轸。

  女郎名叫刘妙容,字雅华。大婢名叫春条,二十左右,小婢名叫桃枝,十五岁,都擅长弹箜篌和唱《宛转歌》,她们先后都离世了。

中华词坛演义十三回(中华词坛演义第十八回)(3)

  唐人李端为这一故事作了一首《王敬伯歌》:

  妾本舟中客,闻君江上琴。

  君初感妾叹,妾亦感君心。

  遂出合欢被,同为交颈禽。

  传杯唯畏浅,接膝犹嫌远。

  侍婢奏箜篌,女郎歌宛转。

  宛转怨如何,中庭霜渐多。

  霜多叶可惜,昨日非今夕。

  徒结万里欢,终成一宵客。

  王敬伯,渌水青山从此隔!

  北宋郭茂倩所编着的《乐府诗集》卷六十录有刘妙容《宛转歌》两首:

  其一

  月既明,西轩琴复清。

  寸心斗酒争芳夜,千秋万岁同一情。

  歌宛转,宛转凄以哀。

  愿为星与汉,光影共徘徊。

  其二

  悲且伤,参差泪成行。

  低红掩翠方无色,金徽玉轸为谁锵。

  歌宛转,宛转情复悲。

  愿为烟与雾,氛氲对容姿。

  刘妙容的《宛转歌》浓缩成两个字就是“哀”与“悲”,这歌儿一直影响着诸多才子才女。郎大家宋氏是受其影响者之一,她的《婉转歌》还有另一题目,名为《拟晋女刘妙容宛转歌》。对比两者,风格一致,情感相通,都是诉说思念之苦,孤独之痛。

  郎大家宋氏胸怀咏絮之才,人有停机之德,但仿佛免不了相思之苦,她的另一首《长相思》直抒胸臆,飘飞着愁絮:

  长相思,久离别。

  关山阻,风烟绝。

  台上镜文销,袖中书字灭。

  不见君形影,何曾有欢悦。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中华词坛自然少不了类似郎大家宋氏笔下的离愁别绪。

  春花与秋月,情绪常有别。下回书咱们继续演绎,各位看官再见。

中华词坛演义·第十七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