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寻访悬崖上的古村逯家岭(济南-金刚纂村)

济南寻访悬崖上的古村逯家岭(济南-金刚纂村)(1)

改革开放以前,

处于济南南部山区的金刚纂村,

经济落后,交通闭塞,

尽管距离济南市区直线不足20公里,

但却被大山阻隔。

上世纪1994年开始,该村历时11年,

终于打开了通往济南的山路。

“愚公移山”的故事,

曾激励过无数中国人自强不息,

但“愚公移山”毕竟只是个传说,

然而这个小山村却演绎了一个

现代版“愚公移山”的中国故事。

经各级媒体披露后,

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金刚纂村相继成为

全国青少年创新教育实践基地、

济南市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

科普惠农省级示范基地,

被许多院校列为思想教育实践基地。

济南寻访悬崖上的古村逯家岭(济南-金刚纂村)(2)

金刚纂村新貌

金刚纂村位于济南历城区

锦绣川水库北岸的一个老峪。

以前,是个出了名的穷山村,

全村610口人,仅有的500多亩薄田

挂在海拔400多米高的山上。

年人均收入不到150元,

其中有一些男性村民,

因没钱娶媳妇而长年打着“光棍”。

“有女垫了栏,不嫁金刚纂”的民谣,

形象描述了村子当年的境况。

济南寻访悬崖上的古村逯家岭(济南-金刚纂村)(3)

“俺们村四面环山,

出村只有一条坑洼的山石路,

小推车过不去,自行车得扛着走。

要是去济南城,半夜就得往外走,

翻山越岭3个多小时哩!”

回首往昔,现年78岁的

村民赵子莲老人依然心酸满腹。

自古出山一条路,

向南绕山而行至济南,

需要步行50多公里,

但如果翻过村北的北岭山,

距经十东路仅10公里。

济南寻访悬崖上的古村逯家岭(济南-金刚纂村)(4)

村两委党员研究劈山开路事宜

“我们要靠自己的手劈开大山,走出去!”

1994年,上任伊始的村党支部书记

马广业决定带着全村百姓自力更生。

当年11月29日,

200多名村民来到北岭脚下,

开始了“啃”山之旅。

由于需要凿开67米的隧道,

运走20万立方米渣石,卡车要运2.5万次,

开山铺路困难重重。建路伊始,

村里就遇到了资金缺乏、劳力不够等困扰,

并一度放慢了开山铺路的脚步。

济南寻访悬崖上的古村逯家岭(济南-金刚纂村)(5)

劈山开路劳动现场

在马广业的带领下,

由老人、妇女等组成的修路大军,

小伙打炮眼、砸石头,

妇女运石头,老大爷垒大墙,

不论严寒酷暑、风吹日晒,

开山的锤声一天没停过,

开山的炮声一天没断过。

历时11年锲而不舍地“愚公移山”,

奇迹般地劈山高度38米,

修通了一条宽8米、长1530米的盘山路,

打通了村里人连接世界的大门……

济南寻访悬崖上的古村逯家岭(济南-金刚纂村)(6)

1995年3月30日,济南日报头版

以《90年代新“愚公”》为题进行报道。

1996年,《大众日报》推出专题报道——

《劈山开路新愚公》。

济南寻访悬崖上的古村逯家岭(济南-金刚纂村)(7)

《大众日报》专题视觉报道

马广业被誉为“九十年代新愚公”,

先后被评为“泉城十大杰出青年”、

“省、市劳动模范”、“省优秀共产党员”、

“市文明市民标兵”、“全国劳动模范”等。

村里有棵神奇的“气象树”

如今,群山环抱的金刚纂村

绿树成荫、空气清新,

整洁美丽的街道两旁,文化大院、

幼儿园、健身场所一应俱全。

这条盘山路让乡亲们走出了大山,

更让城里人知道了金刚纂,

昔日闭塞的小山村日益兴旺起来。

济南寻访悬崖上的古村逯家岭(济南-金刚纂村)(8)

村内有特异功能的老槐树,

广泛吸引了游客关注。

古树南立一石碑,碑中介绍:

“古时树南30余米处曾有一庙,

名《五圣堂》。庙四周有大槐树5棵,

现仅存2棵。”

济南寻访悬崖上的古村逯家岭(济南-金刚纂村)(9)

相传古树系唐槐,距今800余年。

【济南古树名木(红牌)编号:A5-0046】

树高30多米,树周长约5米。

据村里人介绍,

树干距地约30厘米处有一孔,

若有水向外渗出,

预示着3日内将天阴有雨。

若向下渗达20厘米以上,

则预示着有中雨将至。

渗水再长,就会大雨磅礴或有连阴天气。

当地树民称之为知阴雨的“神树”、“气象树”。

济南寻访悬崖上的古村逯家岭(济南-金刚纂村)(10)

老百姓眼里的“神树”

为什么古树会在下雨前“流泪”?

据专家推测,或许是因为古树年久,

地下树根形成了类似于岩洞地环境,

内部有必定积水,

外界空气湿度和气压地改动

会经过这个“树洞”传递到内部,

引发水位地改动。

“这只是是一种猜想,究竟是什么原因,

还需求到现场乃至剖开树面进行研讨。”

金刚纂人新时代的梦想

从30多岁的青壮年,

到如今两鬓斑白60多岁的花甲之人,

马广业倾尽一生精力,

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脱贫致富事业。

济南寻访悬崖上的古村逯家岭(济南-金刚纂村)(11)

美丽山村一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马广业谈起金刚纂村的变化,有感而发。

“乡亲们离不开大山,离不开土地,

我们要在绿水青山里

做好乡村振兴这篇文章。”

马广业提出以生态保护为定位,

美丽乡村建设为主线,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发展生态观光、研学旅游,

得到乡亲们的广泛支持。

济南寻访悬崖上的古村逯家岭(济南-金刚纂村)(12)

旱地西红柿、绣丰梨、有机地瓜……

金刚纂人坚持的绿色农产品理念

得到了致富的回报。

山顶上栽植侧柏和黄栌,

山坡路边栽植迎春花,

数以千计的绿化苗木掩映村中,

美丽乡村绿树成荫。

济南寻访悬崖上的古村逯家岭(济南-金刚纂村)(13)

户户安装自来水、太阳能,

水冲式厕所、沼气池一应俱全。

610余个旱地水窖,4000多米的生产路,

农业生产方便高效。

开发研学项目、优化景点风光、

开拓户外宿营地、升级民宿,

乡村旅游正焕发勃勃生机。

济南寻访悬崖上的古村逯家岭(济南-金刚纂村)(14)

金刚纂村依托“愚公移山”精神,

建立青少年励志教育基地,

积极推行红色旅游文化产业。

村文化大院内设有劈山修路实物展示室、

图片展示室以及放映室,

记录了金刚纂人11年的劈山修路史,

以实物、图片、影像全方位的展示

金刚纂人艰苦创业的精神。

2018年8月17日,金刚纂村成为

全国农村首家“走进崇高”示范基地,

并举行正式挂牌仪式。

当天,北京走进崇高研究院院长贺茂之、

党委书记刘子贤,山东省旅发委、

农业厅、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锦绣川办事处有关负责人以及

金刚纂村群众共300多人参加了揭牌仪式。

济南寻访悬崖上的古村逯家岭(济南-金刚纂村)(15)

揭牌仪式上,

刘子贤将军宣读了

《关于对山东省金刚纂村

申请建立走进崇高示范基地的复函》,

贺茂之将军向金刚纂村党支部书记马广业

颁发示范基地主任的任命证书,

并作了崇高精神内涵的讲解,

此举标志着金刚纂村

在“走进崇高”的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济南寻访悬崖上的古村逯家岭(济南-金刚纂村)(16)

济南寻访悬崖上的古村逯家岭(济南-金刚纂村)(17)

同时结合抗日战争期间红色故事,

引导广大青少年、党员干部

以及广大群众前来参观学习,

感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金刚纂精神,

培育广大青少年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济南寻访悬崖上的古村逯家岭(济南-金刚纂村)(18)

劈山开路的愚公故事让人感动,

而优美的生态环境让人陶醉。

尤其是金刚纂村的蛇形盘山道,

加上环绕锦绣川水库的山间路道,

是自行车骑行 竞技大赛难得的生态环境。

吸引了泰山骑行俱乐部、

山东省自行车训练基地等社团落户,

成为自行车骑行赛事的理想场所,

让运动与健康、励志与奋斗

充盈着这个山村。

济南寻访悬崖上的古村逯家岭(济南-金刚纂村)(19)

文学博士、济南知名诗人朋星

游览金刚纂后赋诗一首:

“我有数行诗,君持一片心。

相邀小村落,邂逅云雾深。”

河北衡水八旬老作家李祝尧

有着60年党龄,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他经过3个月的深入采访,

创作了报告文学《金刚纂传奇》。

感动之余,他致信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

“金刚纂村这个典型太值得宣传了,

希望您支持《金刚纂传奇》在山东的出版,

把反映金刚纂‘愚公移山’精神的

电影剧本《我在山那边等你》拍成电影,

在更大的范围宣传。”

济南寻访悬崖上的古村逯家岭(济南-金刚纂村)(20)

金刚纂村就在齐长城脚下,

而齐长城的后人们,从不缺乏梦想,

更不缺乏为了梦想

而战天斗地的情怀与担当。

金刚纂人,我们新时代的愚公,

在劈山开路的气魄下,

又展现出诗人的意境、画家的作品,

企业家的经营模式,

让金刚纂的山河绿树按照

新愚公的意志装扮出更加美丽的中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