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中心二期规划(副中心将建一批体育场馆)

体育赛事中心二期规划(副中心将建一批体育场馆)(1)

近日,《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十四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区政府网站发布

该《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城市副中心(通州区)体育事业的总体发展思路、重点发展举措保障措施等。

发展目标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

全面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体育事业整体实力,努力形成群众体育普及、竞技体育全面提升、赛事活动丰富、体育产业繁荣、冰雪运动丰富、场地设施优良、人才结构合理、体制机制灵活、特色运动形成品牌的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十四五”时期副中心在

体育事业方面有哪些大动作?

01

体育设施

体育赛事中心二期规划(副中心将建一批体育场馆)(2)

▲潞城全民健身中心效果图,仅供参考

《规划》提出,

完成规划公共体育用地梳理,摸清体育场馆建设底数。对《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划定的51处公共体育用地进行摸底调研,摸清体育场馆建设底数,明确公共体育场馆近期建设实施时序。

高标准建设一批公共体育场馆

体育赛事中心二期规划(副中心将建一批体育场馆)(3)

▲通州体育场效果图

“十四五”期间,协助推动绿心体育中心工程建设、潞城全民健身中心0202地块特色体育设施项目,切实提升城市副中心体育场馆规模能级。

加强区级体育场馆新建、改造,优化区级场馆空间布局。开工实施通州体育场升级改造工程,2024年6月建成,打造城北地区体育服务核心。协助推进梨园体育中心建设,缓解城南地区大型体育场馆缺口。

体育赛事中心二期规划(副中心将建一批体育场馆)(4)

▲梨园体育公园效果图,仅供参考

加大基层公共体育场馆建设力度,完善公共体育场馆体系。推进5处组团级体育设施项目、3处家园级体育健身中心项目、2处外围乡镇全民健身中心项目的建设工作,优化15分钟健身圈服务品质,补齐基层体育设施建设短板。

体育赛事中心二期规划(副中心将建一批体育场馆)(5)

在全民健身场地建设方面,《规划》提出,优先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健身广场、小型足球场等健身设施。结合群众需求,积极推进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体育场馆。

梳理疏解腾退空间、边角地、闲置用地、待建地,充分利用“金角银边”等空间资源,每年新建一批嵌入式、小型多样、灵活简易的体育场地设施,方便群众就近就地锻炼。完善30-15-5分钟体育生活圈,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规划至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由1.82平方米增加至2.40平方米以上。

还有这些特色体育场地设施↓↓

1、专项场地

以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长廊、网球场、羽毛球场、门球场、棋苑为重点,每年建设不少于15处专项场地,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健身房”

2、足球场地

建设一批社会足球场地,不断提高足球场地供给能力和水平,推动足球运动普及推广。

3、冰雪场地

依托学校、街道(社区)、公园进一步建设室内外冰雪运动场所,支持各类商业中心、体育培训机构、健身俱乐部等利用新型设备建设小型室内冰雪设施。

4、健身步道

“十四五”期间每年建设不少于5公里的健身步道,重点打造串联运潮减河、北运河、潮白河的滨水健康步道环线,环线总长度约60公里,打造极具品牌特色的通州新名片。

体育赛事中心二期规划(副中心将建一批体育场馆)(6)

《规划》提出,加大学校及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力度,逐步实现公共资源全社会共享。

充分挖掘可对社会开放学校体育场地资源,制定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管理办法,有序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

规划至2025年,开放体育场地学校数量达到23所。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地设施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

02

全民健身

《规划》提出,

继续打造具有通州特色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动,普及基层经常性、传统性体育健身活动。经常性地开展球类、武术、健身气功、秧歌、骑行、健步走、太极、空竹、花棍、柔力球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不断掀起全民健身热潮。

体育赛事中心二期规划(副中心将建一批体育场馆)(7)

▲定向越野

在新兴体育项目方面,充分利用通州区现有体育场地资源,融入电竞、霹雳舞、竞技攀岩、滑板等新兴项目,利用人工智能、VR技术开展推广和普及新兴项目的体验活动。

03

体育事业

《规划》提出,

加强体育公园建设力度,利用“留白增绿”、公园绿地及滨河环湖空间植入体育场地设施,让园林既有休闲游憩的功能,也能满足体育健身的需要。

“十四五”期间,梳理通州区范围内现状及规划公园绿地,进行体育场地设施的植入与改造,制定公园绿地建设体育公园行动方案,建设完成2处体育公园。

体育赛事中心二期规划(副中心将建一批体育场馆)(8)

《规划》提出,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美丽乡村建设,建设一批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方便群众就近就地锻炼。倡导复合用地模式,支持对体育设施和其他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功能整合。

在促进体育与文旅融合方面,副中心将依托大运河文化旅游5A级景区、北京环球度假区等优质文旅资源,以大运河文化带串联特色文化旅游线路,植入精品体育赛事活动,如运河骑行活动、荧光夜跑挑战赛等。

结合路县故城、张家湾古镇、燃灯佛舍利塔、通州区博古馆等历史文化资源,宋庄艺术区、韩美林艺术馆艺术游等艺术文化资源,通过植入体育场地设施、融入体育赛事等体育功能,促进体育与文化艺术相互交融,打造通州区体育旅游新IP,推动体育及文旅产业升级发展。通过发放定向消费券等形式,促进体育及文旅产业融合消费。

在体教融合方面,《规划》提出,以学校体育为重点,促进青少年培养健身体育爱好和运动习惯,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帮助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掌握1-2项体育技能。

04

品牌赛事

《规划》提出,

发挥北京城市副中心号召力,逐步引入市级以上规模品牌赛事。

大力发展体育赛事产业,尤其是举办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已成为提升地区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以及内在需求。

“十四五”时期,聚焦“三大球”、“三小球”、马拉松、冰雪、自行车、电竞等重点项目,推动更多市级以上规模品牌赛事落户城市副中心,进一步提升办赛能力与经验。规划至2025年,举办品牌赛事数量达到20场。

体育赛事中心二期规划(副中心将建一批体育场馆)(9)

滨水主题体育项目

“十四五”期间,结合水环境治理进度,积极开展滨水主题赛事。充分利用运河优势,宣传普及水上运动文化,组织开展龙舟、赛艇、帆船等水上运动。

以北京城市副中心马拉松、骑游活动为契机,规划完善副中心慢行系统建设。

电竞产业

通过举办京津冀电子竞技俱乐部系列赛,推动全国电子竞技大赛、英雄联盟职业联赛、王者荣耀职业联赛、DOTA2 亚洲邀请赛等顶尖电竞赛事落户副中心。

通过税收优惠、租金减免、完善周边配套设施等举措,逐步优化电竞产业发展环境,吸引优质电竞企业、俱乐部、电竞赛事等产业要素集聚。

05

吸引社会力量参与

体育赛事中心二期规划(副中心将建一批体育场馆)(10)

《规划》提出,

支持打造一批优秀体育俱乐部、示范场馆和品牌赛事。规划至2025年,体育经营类单位数量达到120家,体育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达到1800人。

积极开展场地开放、健身服务、竞赛表演、体育培训、体质监测、运动指导、健康管理等体育经营服务,拓展与健身、竞赛、培训等功能相适应的文化、休闲、商业、会展等服务,提供综合性、多样化消费产品和服务,拓展小众精品体育项目发展空间。

支持大型体育场馆发展体育商贸、体育会展、康体休闲、文化演艺,体育旅游等多元化的业态,充分盘活体育场馆资源。

06

建立健全体育事业发展“三大平台”

《规划》提出,

1、高标准构建通州区智慧化大众体育综合服务示范平台

2、搭建国际体育赛事及文化交流平台,助力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3、搭建体育产业综合服务平台,完善体育产业发展信息化保障


内容来自通州区政府网、北京通州发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