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水客被查最新消息(侨批印记水客)

  侨批是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送批人”——初期的水客和后期的侨批业者,他们是连结华侨和侨眷两地亲情的桥梁和纽带,诚信和慈善是他们的立业之本。为了及时、安全寄送侨批,哪怕有时吃尽苦头,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也在所不惜。这份特殊的职业,已经超越了赚钱谋生的目的,更多的是出于公益和道义,可以说是华侨文化的一个部分。

澳门水客被查最新消息(侨批印记水客)(1)

水客送批情景塑像。

“带货”“带人”,充当赴洋引路人

  侨批其实不止包括银信,也包括华侨和侨眷互寄的很多物品。水客也不只是单纯“带货”,他们也经常充当初到南洋华侨的引路人。这在不少侨批中都有反映。

  华侨郑盛添于1936年写给岳母大人的侨批中就说到:“闰三月十五日,寄华桥客头带上诸物,岂有收到?兹将诸物列左:青丝布二块,乌丝布一块,共十尺四寸……树尼鱼一尾,盘七个……寄上大银四元届时查收为荷。” 从这封侨批中可以看出,水客(客头)不但帮他带回了银信,还带回了大量布料及食品、日用品,有点像如今扛着大包小包送货的快递小哥。

澳门水客被查最新消息(侨批印记水客)(2)

这封侨批可以看出,水客不但带银信,还带物品。

  因为水客熟悉南洋的情况,很多第一次前往南洋的华侨,也是通过水客带送的。1895年,即将第一次前往马来西亚的叶清仁给水客朱桂写了一封信,信中就说到:“……往洋之事,近闻本月十八日汕头现开港矣。如阁下足悉,该撰(选)定日期起程,千祈预早通音达(告)知,以弟方便同伴……”信中就请求水客朱桂兄选好出发日期时要提前告诉他,他才好跟着一起走。

澳门水客被查最新消息(侨批印记水客)(3)

叶清仁给水客朱桂写信希望带上他一起去南洋。

  侨批研究学者辛镛告诉记者,他的曾祖父当年是韩江边撑小竹排的船夫,经常接送往来南洋的同胞到码头换乘轮船。乘客中不乏大量的水客,他们就是护送侨批的人。那时候交通工具匮乏,有的侨眷所处地方又十分偏远,有时带的东西还特别多,送批其实非常辛苦,但水客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将侨批送达。曾祖父就多次受“水客”之托,帮忙递送侨批和物品到比较偏远的地方。

利润微薄,不忍舍弃苦维持

  很多华侨和侨眷没读过书,几乎不识字,他们委托侨批业者递送侨批,全凭对他们的信任。而作为侨批业者,一开始参与侨批业,也许只是为了生计,但想要把业务做大,就一定要讲信用,无论是在海外向华侨收批还是在内地把批信安全分发到侨眷的手上,都要取得大家的信任。正因如此,有时候送批的过程中出现意外,侨批业者都会克服万难,哪怕赔本,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对寄批人负责到底,就为了守护“诚信”二字。

  魏启峰后人魏壁光讲述,他的父亲、魏启峰批局第五代掌门人魏基坚,在泰国沦陷期间,冒着有可能造成批局严重损失的风险,在批到款未到的情况下,一直坚持垫款,及时将批银送到侨眷家中。因为魏基坚觉得,侨批业不只是一份谋生的职业,更是一份带有公益色彩的事业,作为侨批业者,始终要坚持诚信为本,心存慈悲。想到很多侨眷急等侨汇治病和度日,不尽快送到,有可能出人命,自己的得失就变得不重要了。

  魏壁光说,实际上由于批局的利润十分微薄,很多经营者入行之后才发现难以维持,但都因为看到这个行业对侨胞侨眷的重要性而不忍舍弃,于是会想方设法兼营其他生意来努力维持。

  侨批研究专家陈胜生回忆他的父亲陈植芳,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眼看侨汇完全陷于停顿,万千潮汕侨眷家破人亡、坐以待毙,于是和一批侨批业者冒着生命危险,在日本侵略者严酷的封锁线中成功发现“东兴汇路”。他们克服瘴山恶水,风餐露宿,还要避敌防兽,一次又一次将侨批通过这条汇路安全送抵潮汕,拯救了上百万在灾难中挣扎的潮汕侨眷。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不少侨批业者被日寇逮捕,受尽酷刑而毫不退却,他们在经济战线中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着一场不见硝烟的持久战,是当之无愧的抗日阵营中光荣的一员。

澳门水客被查最新消息(侨批印记水客)(4)

侨批箱

一则新闻,见证“水客”公益心

  侨批研究专家曾旭波告诉记者,初期的侨批都是由水客带送的。华侨出洋,大都是聚群而居,亲戚朋友、同乡同族的人,多聚居在一起。有人要回潮汕,就托其带回家信、钱物,大多出于互相帮助,义大于利;而华侨将侨批交给水客,可以说是把自己的身家、亲人的生命托付给了对方,一般都要选择诚信可靠之人。

  曾旭波认为,正因如此,南洋水客在为华侨递送侨批的同时,也时时维护着华侨和侨眷的利益。这可以从1931年3月17日在汕头《岭东民国日报》上所刊登的一则地方新闻中得到佐证。

澳门水客被查最新消息(侨批印记水客)(5)

载于1931年3月17日《岭东民国日报》有关“南洋水客联合会”的新闻。 (曾旭波 供)

  这则新闻内容为:“(专访)本市南洋水客联合会昨开‘会员大会’,改选执监委,市府派范铸濠前往监选。结果,陈仲明、钟干志、张万五、黄竹修等十七名当选。(本)次表决三项议案如下:一、从速组织日报,以利宣传;二、设立施医所;三、香港往吧城之渣华公司轮船,已定四月一日加价,每张船票由原价25元升至80元,须致函吧城该轮代理处联发公司转港渣华公司要求减低,否则往来水客一律抵制。”

  这则新闻虽然不长,却透露出不少内容。特别是第三点,为了维护自身及侨胞侨眷利益,水客将抵制无良轮船公司乱加价的行为。从中可以看出,该“联合会”明显带有权益保障、服务、慈善公益等性质。而根据相关文献推算,“南洋水客联合会”在1931年或更早之前已经设立,会址在商平路35号,且归属于“公益团体”。

【专家点评】

  水客这个名称很早便有,不同时期的“水客”含义不尽相同。宋朝之前指船夫;宋朝之后指渔夫;明朝之后逐渐指贩运货物的行商。

  近现代华侨下南洋谋生亦出现了“水客”,这些水客不仅贩运货物,亦“顺便”带“新客”到东南亚、为华侨带银信回唐山。

  初期的番批都是由水客带送,随着批局形成,大部分批信就通过批局收寄了。但一些比较偏僻的山区,出洋的人不多且较分散,国内投递批局没有设点到那里(如梅州山区),只能仍由水客带送。

  显然,下南洋的水客是个体经营者,为了自己的权益他们必须联合起来,于是有了“水客联合会”,水客行业因此亦成为了一个特殊的行业。主观为自己(经营),客观为华侨(服务)。文章敏锐地抓住了这一角度,解读这一“特殊”群体的“特”和“善”。 (曾旭波)


来源:汕头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